文章解析

huàn
shā
·
·
dàn
dàn
shū
zhuāng

朝代:宋作者:晏殊浏览量:3
dàn
dàn
shū
zhuāng
tiān
xiān
yàng
hǎo
róng
jiù
huān
qián
shì
méi
xián
mèng
hún
zhú
àn
hèn
xiāo
huà
lián
chuí
qiě
liú
shuāng
lèi
shuō
xiāng

译文

化了淡淡的妆容,身着轻薄罗衣。模样宛如天仙,仪态美好动人人。想起来那些欢愉的往事,不禁眉头紧皱。屋里的孤灯昏暗,梦魂断肠,画帘低垂,恨他没有消息。只能留下两行清泪,诉说着无尽的相思。

逐句剖析

"淡淡梳妆薄薄衣":化了淡淡的妆容,身着轻薄罗衣。

"天仙模样好容仪":模样宛如天仙,仪态美好动人人。

# 容仪:容貌,举止,仪表。

"旧欢前事入颦眉":想起来那些欢愉的往事,不禁眉头紧皱。

# 颦眉:皱眉。

"闲役梦魂孤烛暗":屋里的孤灯昏暗,梦魂断肠,

# 闲役:闲,空闲;役,驱使的意思。

"恨无消息画帘垂":画帘低垂,恨他没有消息。

"且留双泪说相思":只能留下两行清泪,诉说着无尽的相思。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浣溪沙·淡淡梳妆薄薄衣》是北宋词人晏殊创作的一首闺怨词。作品以白描手法勾勒女子“淡淡梳妆薄薄衣”的素雅形象,通过“颦眉”“孤烛”“画帘”等细节,展现其独守空闺的寂寞。下片着重心理刻画,“闲役梦魂”“恨无消息”等句直抒相思之苦,最后以“双泪说相思”作结,将外在景物与内心情感自然融合。全词语言清丽,笔触细腻,生动呈现了闺中女子含蓄深沉的相思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晏殊(991~1055),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翰林学士、右庶子。仁宗朝,累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后任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卒谥元献。晏殊是宋代文学大家,与其子晏几道并称“二晏”,与欧阳修并称“晏欧”。晏殊的词继承了花间派的传统,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代表作品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著有《元献遗文》《珠玉词》《类要》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这是一首闺怨词。描写了一位女子独处时的淡淡妆容与薄薄衣衫,通过她颦眉回忆、孤烛暗照、画帘低垂的日常细节,流露出深切的相思与寂寞。

2. 写作手法

白描:“淡淡梳妆薄薄衣”,通过简练的素描写法勾勒女子淡雅妆容与轻盈衣着,不着艳色而自显风韵,体现"运笔简练,细腻入微"的艺术特色。心理描写:“闲役梦魂孤烛暗,恨无消息画帘垂。且留双泪说相思”,通过细腻刻画女子由梦寻欢到醒后怅惘的心理变化过程,直接展现其内心孤寂与相思之苦。这一“恨”字更直击人物心理,将怨怅之情表露无遗。

3. 分段赏析

上阙:“淡淡梳妆薄薄衣”以白描手法勾勒女子素雅形象,“淡淡”与“薄薄”的叠词运用,既突出其不施粉黛的天然之美,又暗示人物内心的淡泊愁绪。“天仙模样好容仪”的直白赞叹,与上句形成反差,强化了人物外在美与内在愁的张力。“旧欢前事入颦眉”通过“颦眉”这一细微表情,将回忆带来的愁苦具象化,完成由外貌描写到心理刻画的自然过渡。下阙:“闲役梦魂孤烛暗”以“孤烛”意象营造闺阁寂寥氛围,“梦魂”与“闲役”的搭配,揭示人物试图借梦境逃避现实的徒劳。“恨无消息画帘垂”中“恨”字直抒胸臆,与“画帘垂”的封闭场景形成呼应,凸显期待落空的怨怅。“且留双泪说相思”以“双泪”作结,既保留含蓄余韵,又通过“说相思”点明全词情感核心,使外在景物与内心情感最终统一。

4. 作品点评

作者刻画人物时摒弃了华丽辞藻与浓艳色彩,仅以“淡淡梳妆薄薄衣”七字勾勒其风姿,笔墨极简却形神兼备。其笔法洗练而意蕴悠长,含蓄的结构更添神韵,宛如一幅素雅传神的少女肖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浣溪沙》之“淡淡梳妆薄薄衣,天仙模样好容仪”……诸语,庸劣可鄙。已开山谷、三变俳语之体,余甚无取也。

现代吴梅《词学通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雨中过舒教授》

下一篇:宋·宋太宗《缘识(其四十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