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uè
èr
shǒu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3
bàng
shī
xún
wèi
bìng
jiǔ
xiāo
tiáo
běi
chuāng
xià
cháng
shuí
jīn
nián
yán
cǎo
kùn
xūn
zhǔ
kuàng
zǎo
shuāi
rén
yōu
qiū
lái
yǒu
jiā
xìng
shú
dào
hán
hái
wēi
yín
wǎng
zāo
chuáng
zhù

译文

为了躲避他人的诽谤,我寻觅诗句如同寻找医方,因为害怕疾病,我开始关注起酿酒之事。我独自在北窗之下,处境萧条冷落,这漫长的日子不知该与谁一起度过。今年的天气格外炎热,草木都像是被困在锅中蒸煮一样备受煎熬。何况我是一个已经早衰的人,在这幽居的地方,气息微弱得如同丝线一般。等到秋天来临,我又有了新的兴致,看到秫稻上已经挂满了晶莹的露珠。于是我又轻声吟起诗来,去应和那酿酒糟床中酒液流淌的声音。

逐句剖析

"避谤诗寻医":为了躲避他人的诽谤,我寻觅诗句如同寻找医方,

"畏病酒入务":因为害怕疾病,我开始关注起酿酒之事。

"萧条北窗下":我独自在北窗之下,处境萧条冷落,

"长日谁与度":这漫长的日子不知该与谁一起度过。

"今年苦炎热":今年的天气格外炎热,

"草木困薰煮":草木都像是被困在锅中蒸煮一样备受煎熬。

"况我早衰人":何况我是一个已经早衰的人,

"幽居气如缕":在这幽居的地方,气息微弱得如同丝线一般。

"秋来有佳兴":等到秋天来临,我又有了新的兴致,

"秫稻已含露":看到秫稻上已经挂满了晶莹的露珠。

"还复此微吟":于是我又轻声吟起诗来,

"往和糟床注":去应和那酿酒糟床中酒液流淌的声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七月五日二首・其一》是北宋苏轼知密州期间(1076年)创作的抒情诗。诗中既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隐逸向往,又流露出仕途与健康的双重焦虑。诗人以夏日酷热为背景,通过"避谤寻医""幽居气如缕"等意象展现人生困境,结尾"秋来有佳兴"的转折则暗含对生活转机的期待。全诗以自然时序为线索,将个人情志与季节变换相融合,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体现了苏轼在逆境中自我调适的生命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中“今年苦炎热,草木困薰煮”通过描写今年夏天的炎热,草木仿佛被蒸煮的景象,不仅写出了天气的恶劣,更借这样的景象烘托出诗人内心的烦躁与苦闷。“秋来有佳兴,秫稻已含露”则通过描绘秋天秫稻含露的景象,表现出秋天到来时诗人内心的喜悦与兴致,借景抒发了自己不同季节的不同心情。衬托:以“萧条北窗下,长日谁与度”中的“萧条北窗”这一环境描写,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漫长的日子无人相伴,环境的萧条与诗人内心的孤寂相互映衬,强化了孤独的氛围。同时,“草木困薰煮”以草木在炎热天气下的状态,衬托出诗人作为早衰之人在这样的环境下更加艰难的处境。对比:诗中前后季节的描写形成对比,前半部分写夏天的“苦炎热”,诗人“幽居气如缕”,呈现出一种困苦、压抑的状态;后半部分写“秋来有佳兴”,展现出秋天到来时诗人心情的转变,有了兴致,还能微吟与糟床注相和,前后对比,突出了季节变化带给诗人不同的感受和心境的变化。

2. 分段赏析

困境中的孤寂(1-4句):首联以“避谤”“畏病”直言人生困境,“诗寻医”“酒入务”的矛盾行为,展现诗人在舆论压力与健康危机中的双重挣扎。“萧条北窗”的意象强化孤寂氛围,“长日谁与度”的追问,将无人倾诉的孤独感推向极致。奠定全诗压抑、无奈的情感底色,为后文的转折张本。自然与生命的双重煎熬(5-8句):“苦炎热”“薰煮”既是实写酷暑,又暗喻政治环境的压抑,“草木困”与“早衰人”形成生命状态的互文。“况我”一词将自然之苦与自身之痛联结,“气如缕”的夸张比喻,凸显生命力的衰微。通过触觉(炎热)与视觉(草木枯焦)的叠加,强化生存困境的真实感。秋日转机与诗意觉醒(9-10句):“秋来”一词打破前文的压抑,“佳兴”与“含露”的意象群带来生机,暗示心境的转变。“秫稻”“糟床”等农事符号,既点出时间推移,又以酿酒活动象征对生活的重新参与。“微吟”与“糟床注”的细微声响,反衬秋日的宁静,展现诗人在困境中仍能发现诗意的精神韧性。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沈说《茅檐》

下一篇:宋·陆游《梅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