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ān
qiū
suì
·
·
yǒng
xià
jǐng

朝代:宋作者:谢逸浏览量:3
liàn
huā
piāo
qīng
xiāng
méi
guò
pín
fēng
qíng
suí
xiāng
shuǐ
yuǎn
mèng
rào
fēng
cuì
qín
shū
juàn
zhè
huàn
nán
chuāng
shuì
rén
yōu
hèn
píng
shuí
xiū
zhú
pàn
shū
lián
chén
shàn
fēng
xiān
mèi
rén
sàn
hòu
gōu
dàn
yuè
tiān
shuǐ

译文

蔌蔌楝花飘满台阶。传来阵阵清香。梅雨过后,是萍风初起之时。我的幽情如湘水一样悠长,江南水乡的景色亦常常入我梦中。看书疲倦的时候,听着鹧鸪的叫声,不知不觉的就在南窗睡着了。如此美意竟无人可以寄托。又有谁能解开我心中的幽愁呢。修竹边,稀疏的竹织帘里。歌罢用扇子拂去尘埃,舞罢微风掀起我的衣袖。人散后,只见碧天如水,一钩淡月斜挂在空中。

逐句剖析

"楝花飘砌":蔌蔌楝花飘满台阶。

# 飘砌:飘落、堆砌。砌:台阶。,楝:落叶乔木,初夏开花。

"蔌蔌清香细":传来阵阵清香。

# 蔌蔌:形容楝花落下的声音。

"梅雨过":梅雨过后,

"蘋风起":是萍风初起之时。

# 蘋风:语本宋玉《风赋》:王曰:“夫风始安生哉?”宋玉对曰:“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

"情随湘水远":我的幽情如湘水一样悠长,

"梦绕吴峰翠":江南水乡的景色亦常常入我梦中。

# 吴峰:浙江一带的山。湘水、吴峰:泛指遥远的山水。

"琴书倦":看书疲倦的时候,

"鹧鸪唤起南窗睡":听着鹧鸪的叫声,不知不觉的就在南窗睡着了。

"密意无人寄":如此美意竟无人可以寄托。

"幽恨凭谁洗":又有谁能解开我心中的幽愁呢。

"修竹畔":修竹边,

"疏帘里":稀疏的竹织帘里。

"歌余尘拂扇":歌罢用扇子拂去尘埃,

"舞罢风掀袂":舞罢微风掀起我的衣袖。

# 袂:衣袖,袖口。

"人散后":人散后,

"一钩淡月天如水":只见碧天如水,一钩淡月斜挂在空中。

# 淡月:一作“新月”。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千秋岁・咏夏景》是宋代词人谢逸创作的夏日抒情词。上片借楝花飘落、梅雨萍风等夏日景象,勾勒出词人悠然闲适的生活情境;下片用典,描写消夏活动,以歌舞后的人散月淡之景收束,巧妙寄托词人无处排遣的孤寂愁绪。全词笔调清逸、遣词精当、对仗工稳,将夏日景致与内心幽思熔于一炉,思致绵密,是宋词中别具韵味的奇葩。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词人

谢逸(1068?~1112?),宋代词人。字无逸,号溪堂,临川(今江西抚州)人。谢逸不附权贵,一生过着安贫乐道的清苦生活,作诗文自娱。谢逸以咏蝴蝶诗三百首知名,人称“谢蝴蝶”。他与弟谢薖并称“二谢”,又与饶节、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其诗文词洗炼,有古意,颇受黄庭坚欣赏。其词多咏风花雪月,离愁闺情。其文气势磅礴,自由奔放,感情真挚动人,语言流畅自如。著有《溪堂集》《溪堂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千秋岁・咏夏景》是一首夏日抒情词。描绘了词人悠然闲适的生活情境,表达了词人无处排遣的孤寂愁绪。

2. 写作手法

用典:“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句中,巧妙化用骆宾王《竞渡诗序》中“便娟舞袖,向绿水以全低,飘飏歌声,得清风而更远”,典故。原意生动描绘了歌舞场景:舞者柔美的衣袖,在绿水之畔低垂摇曳,悠扬的歌声借着清风传向远方,骆宾王笔下的歌舞在开阔的绿水边,充满自然的灵动;词人将典故融入自己的夏日聚会情境中,以歌舞余韵,展现欢聚时的灵动画面,既含古典雅韵,又添夏日欢娱氛围。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楝花飘砌。蔌蔌清香细”,以细腻笔触描绘夏日庭院之景。“楝花”作为夏季典型花卉,“飘砌”二字生动展现其纷纷坠落于台阶的动态,“蔌蔌”拟声词的运用,将花瓣飘落时细碎声响具象化,配合“清香细”,从听觉与嗅觉角度,构建出静谧清雅的夏日氛围,尽显楝花飘落的轻盈之态。“梅雨过,蘋风起”点明时节转换,梅雨刚过,微风轻拂水面,浮萍随之泛起涟漪,“过”与“起”两个动词,巧妙串联起天气变化与景物动态,勾勒出夏日雨后清新灵动的画面。​“情随湘水远,梦绕吴峰翠”一句,表面看似描绘屏风上山水景致引发的遐思,实则借湘水、吴峰之景,寄托作者悠远情思。湘水绵远,吴峰青翠,“随”“绕”二字赋予情感以动态,使抽象思绪如流水萦绕青山般具象化,暗含作者对远方的思念与向往。“琴书倦,鹧鸪唤起南窗睡”转而描写日常闲适生活,“琴书倦”体现出作者对琴书之事的倦怠,或许是夏日慵懒,亦或是内心情绪所致;鹧鸪啼鸣将作者从南窗下的小憩中唤醒,“唤起”一词增添生活气息,展现出夏日午后慵懒闲适的生活场景,也为下文的歌舞之乐做铺垫。​下片“密意无人寄,幽恨凭谁洗”,将作者内心隐秘情感与幽微怨恨和盘托出。夏日伏暑,人们多居家歇息,往来甚少,这种环境下,作者内心的细密情思无处寄托,幽微怨恨无人诉说,以问句形式更强化了孤独苦闷之感。“修竹畔,疏帘里”描绘出清幽雅致的环境,“修竹”象征高洁品性,“疏帘”增添朦胧意境,为后文歌舞场景营造氛围。​“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化用骆宾王《竞渡诗序》典故,“歌余”“舞罢”点明歌舞结束后的情景,“尘拂扇”暗示歌舞时间之长、场面之热闹;“风掀袂”则描绘出微风轻拂,掀起衣袖的画面,既延续了歌舞的欢快氛围,又展现出结束后的悠然闲适。结尾“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以景结情,众人散去后,庭院归于寂静,天空中一弯淡月如钩,月光洒落,天空澄澈如水,清冷孤寂的画面,将作者繁华过后的落寞与惆怅之情渲染得淋漓尽致,余韵悠长。整首词生动勾勒夏日图景,既有生活情趣,又蕴含深沉情感,写景抒情自然交融,体现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水准。

4. 作品点评

全词笔调清逸灵动,词句凝练精巧,对仗工稳自然,堪称宋词艺苑中的优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言独处深闺,昼长人倦,触目感心,自有不能释然者。

《新刻注释草堂诗馀评林》

# 曰:密意、幽恨,到天如水,暑热中幽凉境,逐情迁,与情随境转者别。

明沈际飞《草堂诗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杨备《劳劳亭》

下一篇:宋·苏轼《上梅直讲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