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ié
liàn
huā
·
·
dòu
kòu
shāo
tóu
chūn
qiǎn

朝代:宋作者:谢逸浏览量:2
dòu
kòu
shāo
tóu
chūn
qiǎn
xīn
shì
shā
xiù
dōng
fēng
ruǎn
hóng
sān
gān
竿
lián
juǎn
huà
lóu
yǐng
shuāng
fēi
yàn
lǒng
bìn
yáo
qīng
niǎn
quē
yàng
huā
zhī
fēng
ér
chàn
lán
gān
níng
wàng
yuǎn
chuān
yān
cǎo
píng
jiǎn

译文

豆蔻枝头浮现着浅浅的春意。闺中少女换上了新做的薄纱衣,和煦的春风轻拂着她长长的衣袖。红日高照,姑娘卷起帘幕,只见画楼阴凉处,燕子双双飞舞。见景思情,不由想起远方思念的人儿,于是插上用青玉磨成的步摇。戴上新颖别致的花枝,花叶上还缀有栩栩如生的蜜蜂,仿佛在起伏颤动。梳妆罢,她倚着栏杆凝望远处。只见那一片平坦如剪的芳草地上,仍不见他的身影。

逐句剖析

"豆蔻梢头春色浅":豆蔻枝头浮现着浅浅的春意。

# 豆蔻:植物名,又名草果。

"新试纱衣":闺中少女换上了新做的薄纱衣,

"拂袖东风软":和煦的春风轻拂着她长长的衣袖。

# 软:和暖。

"红日三竿帘幕卷":红日高照,姑娘卷起帘幕,

"画楼影里双飞燕":只见画楼阴凉处,燕子双双飞舞。

# 双飞燕:既表春来,古诗词中又常用作男女欢爱成双的象征或比喻。

"拢鬓步摇青玉碾":见景思情,不由想起远方思念的人儿,于是插上用青玉磨成的步摇。

# 青玉碾:指步摇上的配饰以青玉细磨而成。,拢鬓步摇:古代附在妇女簪钗上的一种首饰,上有垂珠,行步则摇动,故名。多以金玉为之。

"缺样花枝":戴上新颖别致的花枝,

# 缺样:此处指式样新颖,为普通式样中所缺少。

"叶叶蜂儿颤":花叶上还缀有栩栩如生的蜜蜂,仿佛在起伏颤动。

# 蜂儿:指以制作精巧的蜜蜂为饰物。

"独倚阑干凝望远":梳妆罢,她倚着栏杆凝望远处。

# 凝望:长时间眺望。,阑干:栏干。

"一川烟草平如剪":只见那一片平坦如剪的芳草地上,仍不见他的身影。

# 平如剪:似剪刀剪过一样平整。,烟草:指笼罩着如烟薄雾的春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蝶恋花·豆蔻梢头春色浅》是北宋词人谢逸所创作的一首词。此词聚焦春闺怨情,上阕描绘豆蔻年华的少女晨起梳妆,望见双燕翻飞,由此触发思春之情;下阕刻画少女凭栏远眺,痴痴盼望远方亲人归返的场景。作为一首闺怨词,其风格含蓄委婉,情感表达蕴藉深致。全词开篇写景,收尾亦写景,于绮丽柔美的春光画卷之中,巧妙勾勒出一位青春少女因怀春、伤时而产生的惆怅与失落,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词人

谢逸(1068?~1112?),宋代词人。字无逸,号溪堂,临川(今江西抚州)人。谢逸不附权贵,一生过着安贫乐道的清苦生活,作诗文自娱。谢逸以咏蝴蝶诗三百首知名,人称“谢蝴蝶”。他与弟谢薖并称“二谢”,又与饶节、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其诗文词洗炼,有古意,颇受黄庭坚欣赏。其词多咏风花雪月,离愁闺情。其文气势磅礴,自由奔放,感情真挚动人,语言流畅自如。著有《溪堂集》《溪堂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词的创作年代已难以考证,其主题为春愁。谢逸虽博学多才,却多次科举落第,心中满是郁郁不得志。从他曾创作三百首蝴蝶诗,便能看出其闲散度日、才华无处施展的境遇。词中看似描绘女子,实则是以女子自比,借春愁抒发自身怀才不遇的苦闷与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闺怨词。描绘了少女晨起梳妆见双燕思春,倚栏凝望盼亲人归来的情景,表达了少女怀春伤时的惆怅与失落。

2. 写作手法

比喻:“豆蔻梢头春色浅”以“豆蔻”隐喻闺中少女芳龄,将少女含苞待放的娉婷姿态与初春豆蔻花苞相联系,既描绘出少女的羞涩纯真,又暗合其青春年华的特质,生动且含蓄。细节描写:“拢鬓步摇青玉碾。缺样花枝,叶叶蜂儿颤”通过对少女梳妆时佩戴青玉步摇、别致花枝等细节刻画,展现其精心装扮的过程,以“盛妆”细节体现盼归心情,区别于传统“懒梳妆”写法,别具匠心借景抒情:“红日三竿帘幕卷,画楼影里双飞燕”,借少女卷帘所见双燕翻飞之景,暗抒其形单影只的寂寞;“独倚阑干凝望远,一川烟草平如剪”,以望中所见无边烟草之景,含蓄传达盼归不得的哀怨。词人不直写情思,而是将少女的闺怨之情融入春日景象,景中含情,余韵悠长。

3. 分段赏析

上片起笔“豆蔻梢头春色浅”,以精妙笔触绘出早春之景。新生的豆蔻花苞颜色尚“浅”,此时春意朦胧,恰似闺中少女的年华,充满着含蓄的美感与无限的生机。“豆蔻”一词,巧妙隐喻少女芳龄,既点出少女如春花般含苞待放的娉婷,又暗合其未经世事的羞涩与纯真。随着春日气温回暖,少女“新试纱衣”,一个“新”字,生动展现出她对春装的期待与欣喜。“拂袖东风软”中,“软”字堪称点睛之笔,既精准地描绘出东风的轻柔、慵懒,又细腻地表现出纱衣质料的轻薄柔软。在此情境下,少女立于春风之中,长袖随风缓缓飘舞,其身姿的袅娜多姿跃然纸上,令人不禁为之神往。“红日三竿帘幕卷,画楼影里双飞燕”一句,转而描写少女晨起卷帘的场景。“红日三竿”才起床,这一细节充满暗示性。或许她因长夜难眠,在辗转反侧中好不容易熬到天亮,困倦之下昏睡不起;又或许她早早醒来,却在床上百无聊赖,不知如何打发时光,直至日上三竿,不得不从床上起来。无论哪种情况,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少女的寂寞与孤独。而当她卷起帘幕,映入眼帘的却是画楼阴影中双燕翻飞的景象。燕子成双成对,与她形单影只形成鲜明对比,闺怨之情虽未直言,却已在这景物的映衬下暗暗流转。词人虽未直接刻画少女的心情,但通过这一场景描写,她独倚窗边、对景伤情的模样仿佛就在眼前。下片并未延续上片的写景抒情,而是将视角聚焦于少女的行动之上。“拢鬓步摇青玉碾。缺样花枝,叶叶蜂儿颤”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少女盛妆打扮的过程。她对镜精心收拢鬓发,将青玉制成的步摇插在发髻之中,又戴上样式别致、缀满蜂儿装饰的花枝。词人对这些头饰的描写,着重突出其华丽精美与灵动鲜活的特点,每一个细节都栩栩如生,由此生动地展现出美人顾盼生辉、盈盈动人之姿。在传统诗词中,描写闺中怀人之情,大多通过女子“首如飞蓬”(《诗经・伯兮》)、“懒更妆梳”(杜安世《鹤冲天》)等形象,来表现其幽居独处、无人欣赏的遗恨与哀怨。然而,此词却另辟蹊径,着力刻画少女精心梳妆打扮的情景,以此表现她盼归的急切心情。“不梳妆”的描写,往往传达出女子独居等候已久,思念之情极深,内心充满怨苦的心境;而“盛妆”的描写,则更贴合少女天真烂漫的心性,将怨情巧妙地隐藏在细致的梳妆描写之中,含蓄委婉,不着痕迹。少女之所以如此精心装扮,正是为了等待远方之人的归来。由此引出末句“独倚阑干凝望远,一川烟草平如剪”。少女满怀期待地独倚栏杆,凝神远眺,目光所及之处,却不见归人的身影,唯有那一望无际的烟草,平整得如同被剪刀裁剪过一般。“烟草”在此处意义深远,萋萋芳草自古便有暗示游子不归之意,正如《楚辞・招隐士》中所云“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凄凄”。从满怀希望地盼归,到最终失望地不见归人,一扬一抑之间,将少女内心的怨怀描写得更加细腻、深刻。词人在此并未直接诉说人未归的事实,也未直白地刻画少女哀怨失落的心情,而是以她倚栏所见之景作为收尾,使得词境瞬间变得开阔宏大,情思也愈发悠长深远,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与回味余地。

4. 作品点评

谢逸作为婉约词人,其词作风格如其名般风韵飘逸,摒弃脂粉之气,闺怨词尤为擅长,尽显花间派遗韵。这首《蝶恋花》虽属闺怨题材,却通篇未直言幽怨,而是以曲折含蓄的方式,将情感娓娓道来。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惟风如剪,胡草如剪。既曰剪之,岂但囗之。

明作家卓人月《古今词统》卷九

# 此词是何等的轻倩!何等的飘逸!

现代作家薛砺若《宋词通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翁元龙《醉桃源·柳》

下一篇:宋·方回《追和东坡先生亲笔陈季常见过三首(其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