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梢头春色浅":豆蔻枝头浮现着浅浅的春意。
# 豆蔻:植物名,又名草果。
"新试纱衣":闺中少女换上了新做的薄纱衣,
"拂袖东风软":和煦的春风轻拂着她长长的衣袖。
# 软:和暖。
"红日三竿帘幕卷":红日高照,姑娘卷起帘幕,
"画楼影里双飞燕":只见画楼阴凉处,燕子双双飞舞。
# 双飞燕:既表春来,古诗词中又常用作男女欢爱成双的象征或比喻。
"拢鬓步摇青玉碾":见景思情,不由想起远方思念的人儿,于是插上用青玉磨成的步摇。
# 青玉碾:指步摇上的配饰以青玉细磨而成。,拢鬓步摇:古代附在妇女簪钗上的一种首饰,上有垂珠,行步则摇动,故名。多以金玉为之。
"缺样花枝":戴上新颖别致的花枝,
# 缺样:此处指式样新颖,为普通式样中所缺少。
"叶叶蜂儿颤":花叶上还缀有栩栩如生的蜜蜂,仿佛在起伏颤动。
# 蜂儿:指以制作精巧的蜜蜂为饰物。
"独倚阑干凝望远":梳妆罢,她倚着栏杆凝望远处。
# 凝望:长时间眺望。,阑干:栏干。
"一川烟草平如剪":只见那一片平坦如剪的芳草地上,仍不见他的身影。
# 平如剪:似剪刀剪过一样平整。,烟草:指笼罩着如烟薄雾的春草。
北宋词人
谢逸(1068?~1112?),宋代词人。字无逸,号溪堂,临川(今江西抚州)人。谢逸不附权贵,一生过着安贫乐道的清苦生活,作诗文自娱。谢逸以咏蝴蝶诗三百首知名,人称“谢蝴蝶”。他与弟谢薖并称“二谢”,又与饶节、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其诗文词洗炼,有古意,颇受黄庭坚欣赏。其词多咏风花雪月,离愁闺情。其文气势磅礴,自由奔放,感情真挚动人,语言流畅自如。著有《溪堂集》《溪堂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闺怨词。描绘了少女晨起梳妆见双燕思春,倚栏凝望盼亲人归来的情景,表达了少女怀春伤时的惆怅与失落。
2. 写作手法
比喻:“豆蔻梢头春色浅”以“豆蔻”隐喻闺中少女芳龄,将少女含苞待放的娉婷姿态与初春豆蔻花苞相联系,既描绘出少女的羞涩纯真,又暗合其青春年华的特质,生动且含蓄。细节描写:“拢鬓步摇青玉碾。缺样花枝,叶叶蜂儿颤”通过对少女梳妆时佩戴青玉步摇、别致花枝等细节刻画,展现其精心装扮的过程,以“盛妆”细节体现盼归心情,区别于传统“懒梳妆”写法,别具匠心借景抒情:“红日三竿帘幕卷,画楼影里双飞燕”,借少女卷帘所见双燕翻飞之景,暗抒其形单影只的寂寞;“独倚阑干凝望远,一川烟草平如剪”,以望中所见无边烟草之景,含蓄传达盼归不得的哀怨。词人不直写情思,而是将少女的闺怨之情融入春日景象,景中含情,余韵悠长。
3. 分段赏析
上片起笔“豆蔻梢头春色浅”,以精妙笔触绘出早春之景。新生的豆蔻花苞颜色尚“浅”,此时春意朦胧,恰似闺中少女的年华,充满着含蓄的美感与无限的生机。“豆蔻”一词,巧妙隐喻少女芳龄,既点出少女如春花般含苞待放的娉婷,又暗合其未经世事的羞涩与纯真。随着春日气温回暖,少女“新试纱衣”,一个“新”字,生动展现出她对春装的期待与欣喜。“拂袖东风软”中,“软”字堪称点睛之笔,既精准地描绘出东风的轻柔、慵懒,又细腻地表现出纱衣质料的轻薄柔软。在此情境下,少女立于春风之中,长袖随风缓缓飘舞,其身姿的袅娜多姿跃然纸上,令人不禁为之神往。“红日三竿帘幕卷,画楼影里双飞燕”一句,转而描写少女晨起卷帘的场景。“红日三竿”才起床,这一细节充满暗示性。或许她因长夜难眠,在辗转反侧中好不容易熬到天亮,困倦之下昏睡不起;又或许她早早醒来,却在床上百无聊赖,不知如何打发时光,直至日上三竿,不得不从床上起来。无论哪种情况,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少女的寂寞与孤独。而当她卷起帘幕,映入眼帘的却是画楼阴影中双燕翻飞的景象。燕子成双成对,与她形单影只形成鲜明对比,闺怨之情虽未直言,却已在这景物的映衬下暗暗流转。词人虽未直接刻画少女的心情,但通过这一场景描写,她独倚窗边、对景伤情的模样仿佛就在眼前。下片并未延续上片的写景抒情,而是将视角聚焦于少女的行动之上。“拢鬓步摇青玉碾。缺样花枝,叶叶蜂儿颤”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少女盛妆打扮的过程。她对镜精心收拢鬓发,将青玉制成的步摇插在发髻之中,又戴上样式别致、缀满蜂儿装饰的花枝。词人对这些头饰的描写,着重突出其华丽精美与灵动鲜活的特点,每一个细节都栩栩如生,由此生动地展现出美人顾盼生辉、盈盈动人之姿。在传统诗词中,描写闺中怀人之情,大多通过女子“首如飞蓬”(《诗经・伯兮》)、“懒更妆梳”(杜安世《鹤冲天》)等形象,来表现其幽居独处、无人欣赏的遗恨与哀怨。然而,此词却另辟蹊径,着力刻画少女精心梳妆打扮的情景,以此表现她盼归的急切心情。“不梳妆”的描写,往往传达出女子独居等候已久,思念之情极深,内心充满怨苦的心境;而“盛妆”的描写,则更贴合少女天真烂漫的心性,将怨情巧妙地隐藏在细致的梳妆描写之中,含蓄委婉,不着痕迹。少女之所以如此精心装扮,正是为了等待远方之人的归来。由此引出末句“独倚阑干凝望远,一川烟草平如剪”。少女满怀期待地独倚栏杆,凝神远眺,目光所及之处,却不见归人的身影,唯有那一望无际的烟草,平整得如同被剪刀裁剪过一般。“烟草”在此处意义深远,萋萋芳草自古便有暗示游子不归之意,正如《楚辞・招隐士》中所云“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凄凄”。从满怀希望地盼归,到最终失望地不见归人,一扬一抑之间,将少女内心的怨怀描写得更加细腻、深刻。词人在此并未直接诉说人未归的事实,也未直白地刻画少女哀怨失落的心情,而是以她倚栏所见之景作为收尾,使得词境瞬间变得开阔宏大,情思也愈发悠长深远,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与回味余地。
4. 作品点评
谢逸作为婉约词人,其词作风格如其名般风韵飘逸,摒弃脂粉之气,闺怨词尤为擅长,尽显花间派遗韵。这首《蝶恋花》虽属闺怨题材,却通篇未直言幽怨,而是以曲折含蓄的方式,将情感娓娓道来。
# 惟风如剪,胡草如剪。既曰剪之,岂但囗之。
明作家卓人月《古今词统》卷九
# 此词是何等的轻倩!何等的飘逸!
现代作家薛砺若《宋词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