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ng
shén
·
·
xìng
huā
cūn
guǎn
jiǔ
fēng

朝代:宋作者:谢逸浏览量:3
xìng
huā
cūn
guǎn
jiǔ
fēng
shuǐ
róng
róng
yáng
cán
hóng
zhōu
héng
yáng
liǔ
绿
yīn
nóng
wàng
duàn
jiāng
nán
shān
yuǎn
rén
jiàn
cǎo
lián
kōng
yáng
lóu
wài
wǎn
yān
lǒng
fěn
xiāng
róng
dàn
méi
fēng
nián
shí
xiāng
jiàn
huà
píng
zhōng
zhǐ
yǒu
guān
shān
jīn
yuè
qiān
wài
guāng
tóng

译文

杏花村馆酒旗迎风。村外流水潺潺。春风抛洒着残红。荒野渡口孤舟自横,两岸杨柳绿荫浓浓。极目远望江南山色连绵无际,所思之人望而不见,惟有萋萋芳草远接天空。楼外夕阳斜照晚烟笼。美人晚装初了脂粉香气融融。淡描娥眉犹如那含情春日山峰。记得两人当年相识的时候,就是在这小楼的画屏中。只有今夜普照关山的明月,千里之外,我俩共同沐浴在同样的月光中。

逐句剖析

"杏花村馆酒旗风":杏花村馆酒旗迎风。

# 酒旗风:使酒旗摆动的和风。,杏花村馆:即杏花村驿馆。据说位于湖北麻城岐亭镇。

"水溶溶":村外流水潺潺。

# 溶溶:指河水荡漾、缓缓流动的样子。

"飏残红":春风抛洒着残红。

# 残红:喻指凋残的花。,飏:意为飞扬,此指飘散的样子。

"野渡舟横":荒野渡口孤舟自横,

# 野渡舟横:化自韦应物《滁州西涧》之“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野渡,指村野渡口。

"杨柳绿阴浓":两岸杨柳绿荫浓浓。

"望断江南山色远":极目远望江南山色连绵无际,

# 望断:指一直望到看不见。

"人不见":所思之人望而不见,

"草连空":惟有萋萋芳草远接天空。

# 草连空:青草一直绵延到天边,借以表示人渐渐远去,在天际处消失。

"夕阳楼外晚烟笼":楼外夕阳斜照晚烟笼。

# 晚烟笼:指黄昏时烟气笼罩的景象。

"粉香融":美人晚装初了脂粉香气融融。

# 粉香融:是描写景物中空气之美。融,融合。

"淡眉峰":淡描娥眉犹如那含情春日山峰。

# 淡眉峰:指女子淡妆。

"记得年时":记得两人当年相识的时候,

# 年时:指当年那个时候。

"相见画屏中":就是在这小楼的画屏中。

# 画屏中:指像画一般的景象,而不是指绘有诗词的屏风。

"只有关山今夜月":只有今夜普照关山的明月,

# 关山:据《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引《复斋漫录》所云,应指黄州关山。

"千里外":千里之外,

"素光同":我俩共同沐浴在同样的月光中。

# 素光:此指皎洁清素的月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江城子・杏花村馆酒旗风》是北宋谢逸任职黄州期间所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游子怀人之作,上片绘景,酒旗招展、碧水残红、野渡舟横、柳荫浓郁,远山隐没于连天碧草间,勾勒出朦胧而寂寥的江南景致。下片忆人,词人见夕阳晚烟,忆起画屏中与佳人相会的往昔,借“粉香”“淡眉”侧写女子风姿绰约。结句以关山明月作结,借千里共月寄寓相思,情景交融,浑然天成,尽显清丽疏隽之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词人

谢逸(1068?~1112?),宋代词人。字无逸,号溪堂,临川(今江西抚州)人。谢逸不附权贵,一生过着安贫乐道的清苦生活,作诗文自娱。谢逸以咏蝴蝶诗三百首知名,人称“谢蝴蝶”。他与弟谢薖并称“二谢”,又与饶节、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其诗文词洗炼,有古意,颇受黄庭坚欣赏。其词多咏风花雪月,离愁闺情。其文气势磅礴,自由奔放,感情真挚动人,语言流畅自如。著有《溪堂集》《溪堂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暮春时节,在黄州辖内杏花村的驿馆,词人谢逸独自于馆外漫步。江南美景映入眼帘,往昔相恋的情人瞬间涌上心头,思念之情难以抑制。他返回驿馆,向杂役索来笔墨,于墙壁上挥毫写下这首《江神子》,而其确切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江城子・杏花村馆酒旗风》是一首游子怀人词。上片描写了朦胧而寂寥的江南景致。下片忆起画屏中与佳人相会的往昔,侧写女子风姿绰约。结句以关山明月作结,借千里共月寄寓相思,尽显清丽疏隽之风,表达了作者无尽的相思之情。

2. 写作手法

借代:诗人追忆往事,一位佳人宛如画中仙子般出现。词人未对其容貌体态作过多铺陈,以“粉香融,淡眉峰”借代描绘,既避免平铺直叙,又给读者留下丰富想象空间,让佳人形象更加动人。化用:“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两句,巧妙化用韦应物诗句,将野渡的清幽荒寂与杨柳的繁茂浓荫并置。无人问津的横舟,尽显环境的寂寥,而杨柳作为离别的象征,其浓密绿荫更添离愁别绪。清幽的渡口与象征离别的杨柳,与前文的惆怅氛围浑然一体,自然引出下文怀人之情,为抒情做好铺垫。​情景交融:“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三句,作为江南人却客居异乡的谢逸,遥望江南,青山连绵,目力所及皆是思念。然而,思念之人杳无踪迹,唯有春草连天,延伸向远方。词人以远景镜头,生动展现出望而不得的怅惘,情景交融,相思之情愈发浓烈。​

3. 分段赏析

“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飏残红”三句,以灵动笔触勾勒出暮春村野的独特景致。杏花村馆前,酒旗随风轻摆,源自杜牧“杏花村”的诗意传承,为场景增添几分雅韵。春水潺潺流动,尽显柔婉之态,而飘零的残红在风中起舞,既点明时节,又暗含春光易逝的淡淡愁绪,为全词奠定惆怅基调。​“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两句,巧妙化用韦应物诗句,将野渡的清幽荒寂与杨柳的繁茂浓荫并置。无人问津的横舟,尽显环境的寂寥,而杨柳作为离别的象征,其浓密绿荫更添离愁别绪。清幽的渡口与象征离别的杨柳,与前文的惆怅氛围浑然一体,自然引出下文怀人之情,为抒情做好铺垫。​“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三句,将情感推向高潮。作为江南人却客居异乡的谢逸,遥望江南,青山连绵,目力所及皆是思念。然而,思念之人杳无踪迹,唯有春草连天,延伸向远方。春草这一经典意象,极易勾起离愁别绪,词人以远景镜头,生动展现出望而不得的怅惘,相思之情愈发浓烈。​“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五句,由眼前思念自然转入对往事的追忆。在夕阳西下、晚烟缭绕的美好时刻,一位佳人宛如画中仙子般出现。词人未对其容貌体态作过多铺陈,仅以“粉香融,淡眉峰”借代描绘,既避免平铺直叙,又给读者留下丰富想象空间,让佳人形象更加动人。随后点明“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巧妙交代回忆场景,笔法精妙。​“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三句,将思绪拉回现实。面对关山阻隔、相见无望的困境,词人寄情于明月。此刻,明月不仅照耀着他乡的自己,也照着千里之外的意中人,成为情感交流的纽带。这一意境与谢庄、苏轼的名句异曲同工,含蓄地表达出相思与期许,韵味悠长,尽显谢逸词作“轻倩可人”“标致隽永”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故是销魂之语。

明末清初韵学家沈谦《填词杂说》

# 调亦易工,但欲动荡合拍。

清诗人先著、程洪《词洁辑评》

# 情深文明。

清晚清词家陈廷焯《词则·别调集》卷一

# 此词极清婉。

中国当代词学家唐圭璋《读词札记》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黄升《南乡子·冬夜》

下一篇:宋·张炎《解连环·孤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