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秋水碧湾湾":一条江水澄静碧绿,曲曲弯弯流向远方。
"绕青山":温情脉脉缠绕青山,
"玉连环":就像精巧的玉连环。
# 玉连环:形容江水迂回曲折如连环之碧玉。
"帘幕低垂":绣帘低垂,
"人在画图间":佳人如在画图间。
"闲抱琵琶寻旧曲":闲情无限,欲借琵琶重温旧梦,
"弹未了":一曲未终啊,
"意阑珊":禁不住心酸手懒。
# 阑珊:衰落。将残、将尽之意。这里是形容心情极为悲伤。
"飞鸿数点拂云端":寄书的鸿雁又南飞,在云端一点两点。
"倚阑看":倚着栏杆久久远眺,
"楚天寒":南国又将寒。
"拟倩东风":想请温柔的东风,
"吹梦到长安":把梦儿送到长安。
# 长安:指汴京。
"恰似梨花春带雨":想着,看着,越来越心酸,
"愁满眼":早已是满腹含愁,
"泪阑干":泪流满面。
# 阑干:纵横散乱貌。
北宋词人
谢逸(1068?~1112?),宋代词人。字无逸,号溪堂,临川(今江西抚州)人。谢逸不附权贵,一生过着安贫乐道的清苦生活,作诗文自娱。谢逸以咏蝴蝶诗三百首知名,人称“谢蝴蝶”。他与弟谢薖并称“二谢”,又与饶节、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其诗文词洗炼,有古意,颇受黄庭坚欣赏。其词多咏风花雪月,离愁闺情。其文气势磅礴,自由奔放,感情真挚动人,语言流畅自如。著有《溪堂集》《溪堂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宋词,也是一首秋日怀人之作。全词勾勒出一幅清寂萧索的秋思图景,含蓄传达出漂泊者的孤寂愁绪与思归不得的怅惘之情。
2. 分段赏析
“一江秋水碧湾湾。绕青山。玉连环。”开篇以秋水、青山、玉连环三个意象勾勒出空灵澄澈的秋景图。江水蜿蜒如碧玉雕琢的环佩,青山如黛环抱着江流,静态的山水组合被赋予动态的流动感,既暗含“绕”字的回环韵律,又通过“玉连环”的精巧比喻强化视觉美感,为全词奠定清丽基调。“帘幕低垂,人在画图间。”由自然景观转向人文场景,低垂的帘幕与山水相映成趣,将人物置于如画的意境中。此句采用虚实相生手法,既实写眼前遮蔽视线的帘幕,又虚化出人与景交融的审美空间,暗含词人以旁观者视角审视自我处境的疏离感。“闲抱琵琶寻旧曲,弹未了,意阑珊。”通过动作细节揭示内心世界。琵琶声的断续与“意阑珊”形成情感张力,表面写弹奏未尽的技艺状态,实则暗示思念旧情却无从排遣的怅惘。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使闲适表象下涌动着深沉的失落。“飞鸿数点拂云端。倚阑看。楚天寒。”视角由近及远,飞鸿掠云的动态打破前文的静谧,却更显天地苍茫。“倚阑看”的重复动作强化孤独感,而“楚天寒”三字以气候特征暗示心理温度,将物理空间的辽阔与情感世界的孤寂形成强烈对比。“拟倩东风,吹梦到长安。”转折处突显超现实寄托。借东风传梦的想象突破时空阻隔,长安作为帝都象征功名理想或故地情缘,虚笔写就的企盼与现实的阻隔形成张力,体现游子漂泊的典型困境。“恰似梨花春带雨,愁满眼,泪阑干。”结尾以梨花带雨的经典意象收束全篇。春雨润花的明媚与“愁满眼”的哀婉形成反差,泪水的具象化描写将抽象愁绪推向高潮,既呼应开篇的秋江清景,又以季节错位强化情感冲击,完成从景到情的完整闭环。
3. 作品点评
此词以闺中少妇对京华夫婿的思念为主题,纵然身处秀美山水与优裕环境,她仍难展欢颜,唯以清泪洗面,独守寂寥。此类题材虽在古典诗词中司空见惯,该作却彰显独特艺术风貌。首先,全篇意象建构精妙绝伦,自起句至结章笔力不怠。通过文学审美的借象手法,自然勾勒出少妇婵娟动人的形象,使读者对其境遇产生深切体悟与共情。另一方面,词人刻意铺排“湾湾”“连环”“阑珊”等叠韵词汇,与《江神子》词牌特有的短句错落格律相配合,形成音律回环之美。诵读时珠玉落盘般的音韵美感,更强化了词作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下一篇:宋·吕炎《田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