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ǔ
zhào

朝代:宋作者:朱熹浏览量:3
shān
shàng
yǒu
xiān
líng
shān
xià
hán
liú
qīng
shí
zhōng
jué
chù
zhào
xián
tīng
liǎng
sān
shēng
biān
shàng
diào
chuán
màn
tíng
fēng
yǐng
zhàn
qíng
chuān
hóng
qiáo
duàn
xiāo
wàn
qiān
yán
suǒ
cuì
yān
èr
tíng
tíng
fēng
chā
huā
lín
shuǐ
wèi
shuí
róng
dào
rén
zuò
huāng
tái
mèng
xìng
qián
shān
cuì
chóng​​
sān
jūn
kàn
jià
chuán
zhī
tíng
zhào
nián
sāng
tián
hǎi
shuǐ
jīn
pào
fēng
dēng
gǎn
lián
dōng
西
liǎng
shí
yán
yán
huā
chuí
lán
sān
jīn
jiào
rén
jiàn
yuè
mǎn
kōng
shān
shuǐ
mǎn
tán
shān
gāo
yún
shēn
cháng
shí
yān
àn
píng
lín
lín
jiān
yǒu
rén
shí
ǎi
nǎi
shēng
zhōng
wàn
xīn
liù
cāng
píng
rào
wān
máo
zhōng
yǎn
chái
guān
lái
zhào
yán
huā
luò
yuán
niǎo
jīng
chūn
xián
zhōu
shàng
tān
yǐn
píng
xiān
zhǎng
gèng
huí
kàn
rén
yán
chù
jiā
jǐng
zhǐ
yǒu
shí
táng
kōng
cuì
hán
fēng
yān
shì
kāi
lóu
yán
xià
shuǐ
yíng
huí
yán
chù
jiā
jǐng
shì
yóu
rén
shàng
lái
jiǔ
jiāng
qióng
yǎn
huò
rán
sāng
jiàn
píng
chuān
láng
gèng
táo
yuán
chú
shì
rén
jiān
bié
yǒu
tiān

译文

武夷山上住着神仙灵异,山下的溪水曲折流淌,清寒澄澈。若想领略此地的奇绝景致,只需静听船夫悠然唱几句棹歌。第一曲的溪边停着垂钓小船,幔亭峰的倒影浸染晴朗的河川。虹桥断裂后再无仙踪消息,千岩万壑笼罩在苍翠烟霭中。第二曲矗立着秀美的玉女峰,她临水插花是在为谁妆扮。修道之人不做巫山云雨之梦,兴致转而投向前方层叠的青山。第三曲的悬崖上悬着架壑船,不知它在此停泊了多少年。沧海桑田如今已是这般模样,人生如泡沫风灯般短暂,怎敢自怜自叹。第四曲东西两岸耸立着两座石岩,岩缝间的野花垂落,碧绿藤蔓随风摇曳。传说金鸡啼叫后便隐匿无踪,明月映照空山,潭水盈盈如镜。第五曲山势高峻,云雾缭绕,长年烟雨笼罩着平缓的树林。林间隐士无人知晓其名,船桨声里寄托着贯通古今的哲思。第六曲苍翠山屏环绕碧绿水湾,茅草屋整日紧闭着柴门。客人倚船赏景,岩畔野花悄然飘落,猿鸟悠然自得,春意闲适无扰。第七曲划船登上碧绿的浅滩,回头再望隐屏峰与仙掌岩的奇景。人们都说这里没有什么好风景,只有石堂空寂清冷,笼罩着一片苍翠的寒意。第八曲风烟弥漫似要豁然开阔,鼓楼岩下的溪水迂回盘旋。莫说此处没有绝佳风景,只因游人难以逆流抵达此处。第九曲即将尽头,视野豁然开朗,雨露滋润的平川上桑麻葱茏。渔人若想另寻桃源之路,除非人间之外别有洞天。

逐句剖析

"武夷山上有仙灵":武夷山上住着神仙灵异,

"山下寒流曲曲清":山下的溪水曲折流淌,清寒澄澈。

"欲识个中奇绝处":若想领略此地的奇绝景致,

"棹歌闲听两三声":只需静听船夫悠然唱几句棹歌。

"一曲溪边上钓船":第一曲的溪边停着垂钓小船,

"幔亭峰影蘸晴川":幔亭峰的倒影浸染晴朗的河川。

"虹桥一断无消息":虹桥断裂后再无仙踪消息,

"万壑千岩锁翠烟":千岩万壑笼罩在苍翠烟霭中。

"二曲亭亭玉女峰":第二曲矗立着秀美的玉女峰,

"插花临水为谁容":她临水插花是在为谁妆扮。

"道人不作荒台梦":修道之人不做巫山云雨之梦,

# 荒:原作阳,据宋本、成化本、四库本改。

"兴入前山翠几重":兴致转而投向前方层叠的青山。

"三曲君看驾壑船":第三曲的悬崖上悬着架壑船,

"不知停棹几何年":不知它在此停泊了多少年。

"桑田海水今如许":沧海桑田如今已是这般模样,

"泡沫风灯敢自怜":人生如泡沫风灯般短暂,怎敢自怜自叹。

"四曲东西两石岩":第四曲东西两岸耸立着两座石岩,

"岩花垂露碧㲯毵":岩缝间的野花垂落,碧绿藤蔓随风摇曳。

"金鸡叫罢无人见":传说金鸡啼叫后便隐匿无踪,

"月满空山水满潭":明月映照空山,潭水盈盈如镜。

"五曲山高云气深":第五曲山势高峻,云雾缭绕,

"长时烟雨暗平林":长年烟雨笼罩着平缓的树林。

"林间有客无人识":林间隐士无人知晓其名,

"​​欸乃声中万古心":船桨声里寄托着贯通古今的哲思。

"六曲苍屏绕碧湾":第六曲苍翠山屏环绕碧绿水湾,

"茅茨终日掩柴关":茅草屋整日紧闭着柴门。

# 茅:一作茆。

"客来倚棹岩花落":客人倚船赏景,岩畔野花悄然飘落,

"猿鸟不惊春意闲":猿鸟悠然自得,春意闲适无扰。

"七曲移舟上碧滩":第七曲划船登上碧绿的浅滩,

"隐屏仙掌更回看":回头再望隐屏峰与仙掌岩的奇景。

"人言此处无佳景":人们都说这里没有什么好风景,

# 人言此处无佳景:原校:此诗后二句,一本作却怜昨夜峰头雨,添得飞泉几道寒。

"只有石堂空翠寒":只有石堂空寂清冷,笼罩着一片苍翠的寒意。

"八曲风烟势欲开":第八曲风烟弥漫似要豁然开阔,

# 势:《方舆胜览》卷一一作翠。

"鼓楼岩下水萦洄":鼓楼岩下的溪水迂回盘旋。

"莫言此处无佳景":莫说此处没有绝佳风景,

# 处:一作地。

"自是游人不上来":只因游人难以逆流抵达此处。

"九曲将穷眼豁然":第九曲即将尽头,视野豁然开朗,

"桑麻雨露见平川":雨露滋润的平川上桑麻葱茏。

"渔郎更觅桃源路":渔人若想另寻桃源之路,

"除是人间别有天":除非人间之外别有洞天。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九曲棹歌》是南宋理学家朱熹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采用民间船歌的形式,以武夷山九曲溪为背景,逐曲描绘沿岸山水景色。全诗共十首,按照泛舟溪流的游览顺序展开,从一曲至九曲依次描写幔亭峰、玉女峰、悬棺、金鸡洞等景观,并融合“虹桥飞断”“金鸡报晓”等神话传说,展现出武夷山的奇绝风光。诗人将山水描绘与哲理体悟自然融合,语言清新明快。这首诗也是历代文人吟咏武夷之作中,最早全面描绘九曲溪风貌的长卷佳作,使九曲溪因之声名远播,流传千古。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朱熹(1130~1200),南宋理学家、教育家。字元晦,号晦庵,谥号文,世称朱文公。祖居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定居建阳(今属福建)。绍兴进士,其后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朱熹与吕祖谦、张栻齐名,时称“东南三贤”。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程颢、程颐)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完整的理气一元论体系,世称“程朱学派”。提出“凡事无不相反以相成”,事物“只是一分为二,节节如此,以至于无穷,皆是一生两尔”。其理学思想在明清两代被提到儒学正宗的地位,成为官方意识形态。“朱子学”曾在韩国、日本颇流行。从事教育五十余年,强调启发式。其诗文很有特色,以平易畅达、说理缜密见长,诗则以吟咏情性、雍容和缓取胜。朱熹博极群书,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贡献。著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等。后人编纂有《晦庵先生朱文公集》和《朱子语类》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九曲溪发源于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的西南麓,上游穿行于山深林密、雨量充沛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下游流经星村,蜿蜒进入武夷山风景区,盘绕九曲十八弯,最终在武夷宫前汇入崇阳溪,全长约六十公里。其中自星村至武夷宫这一段,虽仅十公里,却因景致奇绝而名扬四方,素有“九曲溪”之称。武夷山风景区内的大部分名胜景点皆沿九曲溪两岸分布,风光旖旎,宛若画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七绝诗,也是一组山水诗,描写了武夷山九曲溪沿途的美丽风光,抒发了诗人对武夷仙境的由衷赞叹。

2. 分段赏析

第一首朱熹《九曲棹歌》的开篇乃是一首小引,用以交代作歌的缘由:“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这实际上是一段序诗,引人入胜,铺陈意境,以便引出对武夷山奇绝景致的逐一吟唱。开头四句既点明武夷山的仙灵之气与九曲溪的清幽曲折,也暗示听者可以通过这组棹歌领略个中胜景,为整组诗篇定下了清新空灵的基调,令人心向往之。第二首“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描绘的是九曲溪首曲的胜景。溪北高峰耸立,便是大王峰,又称天柱峰,其左侧即幔亭峰,石壁上镌刻“幔亭”二字,传为武夷君设宴招仙之所,俗称“幔亭招宴”。相传宴会当日,虹桥悬空,群仙驾临,祥云缭绕,仙乐悠扬,飞觞劝饮,乡人开怀畅饮。宴罢人散,风雨骤至,虹桥断落,仙踪杳然,自此神灵不复再来。唐代李商隐诗曰:“只得流霞酒一杯,空中箫鼓几时回。”朱熹所咏“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正道尽此番意境。此曲风景尤盛,水畔岩石之上摩崖石刻林立,其中有明代理学家李材所书“修身为本”,亦有抗倭名将戚继光所题豪语:“大丈夫既南靖岛蛮,便当北平劲敌。黄冠布袍,再期游此”,其志其气,跃然石上,令人钦佩。第三首“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道人不作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描写的是二曲迎面峭立、挺拔清丽的玉女峰。此峰如少女簪花束髻,岩壁皱褶似衣裙之纹理,飘然欲仙,峰下即碧波荡漾的浴香潭,传说为玉女沐浴之处。潭中方石镌“印石”二字,其左有妆镜台,岩刻“镜台”二字高达二丈有余。传说玉女与大王峰畔之王者相恋,情深意长,然终天人相隔。朱熹此首诗即以咏此缱绻情愫。宋人李纲亦有诗曰:“风舞芳林鬓脚垂,朝云暮雨湿仙衣。”而道教羽士白玉蟾亦赋诗描玉女:“插花临水一奇峰,玉骨冰肌处女容。”然朱熹身为理学宗师,提倡“天理”而抑“人欲”,故作调侃道:“道人不作阳台梦”,以避风流联想,亦彰其理趣之坚。第四首“三曲君看架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桑田海水今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描写的是三曲的仙船岩,又名小藏峰。岩壁之上有形似舟楫之木制遗迹,传为仙人得道所遗之舟,舟中藏遗骨,称“遗蜕”。宋人陈梦庚曾赋诗云:“此船何事驾岩限,不逐桴槎八月来?”朱熹首度对其作出合理推测,谓此乃“前世道阻未通,川壅未决时,蛮物所居”所遗之物。今经考证,确为古代南方少数民族之悬棺葬遗存,既具神秘之姿,又饱含文化意味,使人凭吊之余生出沧海桑田、身世泡影之感。第五首“四曲东西两石岩,岩花垂落碧㲯毵。金鸡叫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写的是四曲的胜景,大藏峰与仙钓台对峙而立。诗中“岩花垂落碧㲯毵”,以山花带露描绘黎明初现,晨曦未明的幽静山林;大藏峰有金鸡洞,传为金鸡司晨所在,然此鸡神秘无踪,唯有清辉满山、潭水盈盈。朱熹咏之曰:“月满空山水满潭”,尤写空灵幽远。卧龙潭之水深不可测,水光潋滟,山影相映,岩上“飞翠流霞”四字尽显奇逸。第六首“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林间有客无人识,欸乃声中万古心。”此为九曲中心地带,五曲之隐屏峰高耸溪北,朱熹当年即在此处兴建武夷精舍,讲学授徒。诗中“山高云气深”指精舍后之隐屏峰,其势峻拔;“烟雨暗平林”写山林常为云雾所罩,渔舟往来,欸乃之声响彻溪谷;“林间有客无人识”,意指诗人孤心自守,不为俗识所扰,情怀寄托于天地自然与学问之间,心迹幽远,气象万古。第七首“六曲苍屏绕碧湾,茆茨终日掩柴关。客来倚棹岩花落,猿鸟不惊春意闲。”描写六曲静谧之景,溪流绕山,风景清幽。北岸有仙掌峰,又称晒布岩,壁立如削,刻有“壁立万仞”四字,气势雄伟。今此地为茶叶试验场,山环水绕,环境幽雅。朱熹此诗以“茆茨”“柴关”描其隐居之所,“岩花落而猿鸟不惊”,写自然之宁静与人心之安逸,表现出山水间的雅逸生活。第八首“七曲移舟上碧滩,隐屏仙掌更回看。却怜昨夜峰头雨,添得飞泉几道寒。”七曲处有獭控滩,水势奔腾,舟行其上须移舟缓行。隐屏与仙掌二峰遥相呼应,登舟回望,意趣横生。昨夜山雨如注,清晨飞瀑竞流,山泉如带,洒落寒意,点点珠光,宛如仙迹再现。北岸三仰峰雄峻挺拔,峰上壁宵洞刻有“武夷最高峰”五字,直指武夷诸峰之尊。第九首“八曲风烟势欲开,鼓楼岩下水潆洄。莫言此地无佳景,自是游人不上来。”八曲水势湍急,山光水色奇伟。鼓楼岩下波光潋滟,水流回旋。沿溪岩石千姿百态,有“牛角潭”“青蛙石”“上水狮”“下水龟”等,形象逼真,趣味盎然。与鼓子峰相对之大廪石、小廪石,传为仙家储粮之所。南宋名相李纲有诗曰:“仙家何事也储粮?石廪团团曲水旁。”景中含史,史中有诗,幽意无穷。第十首“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九曲尽处为星村一带,一马平川,阡陌纵横,桑麻葱郁,鸡犬之声不绝于耳,一片繁荣景象。诗人借渔郎之问,道出超越桃源虚幻理想的儒家现实精神:“除是人间别有天”,强调真理即在现实人生中,而非虚构幻想之境,极具理学之旨趣。全诗至此圆满收束,余音袅袅,深意无穷。

3. 作品点评

《九曲棹歌》以生动的景物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表达,成功突破了宋诗“好议论、重说理”的局限。当代著名学者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曾这样评价:“若是一位理学家的诗集中,‘讲义语录’的成分不多,还肯容纳些‘闲言语’,那他在道学家中就算得上是大诗人了,比如朱熹。”(《宋诗选注》第107页)朱熹的《九曲棹歌》正是容纳了大量这样的“闲言语”,即运用了丰富的诗歌抒情语言。正因如此,这部作品历经数百年仍广为传诵,不仅在中华大地深入人心,更远播海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杨炎正《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下一篇:宋·周邦彦《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