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è
tiān
·
·
shǒu
lián
kāi
jié
bàn
yóu

朝代:宋作者:晏几道浏览量:3
shǒu
lián
kāi
jié
bàn
yóu
yuē
kāi
píng
shàng
lán
zhōu
lái
shí
kǒu
yún
suí
zhào
cǎi
jiāng
biān
yuè
mǎn
lóu
huā
shuǐ
kōng
liú
nián
nián
pīn
wèi
huā
chóu
míng
zhāo
wàn
西
fēng
dòng
zhēng
xiàng
zhū
yán
nài
qiū

译文

湖塘中长满浮萍,姑娘们相约来到湖中拨开浮萍采莲,姑娘们相约来到湖中拨开浮萍采莲。来时旭日初升,浦口如烟的水汽,在长桨四周缭绕,采莲回去,月光已照满了高楼。好花自是无语,流水总是无情,姑娘年年都为花落春去而伤愁不已。明天万一西风骤然强劲,无奈莲花抵抗不住秋寒,很快就会凋落。

逐句剖析

"守得莲开结伴游":湖塘中长满浮萍,姑娘们相约来到湖中拨开浮萍采莲,

# 结伴:这里指相约、邀约。

"约开萍叶上兰舟":姑娘们相约来到湖中拨开浮萍采莲。

# 兰舟:即木兰舟,船的美称。,约:拦阻。

"来时浦口云随棹":来时旭日初升,浦口如烟的水汽,在长桨四周缭绕,

# 棹:船桨。

"采罢江边月满楼":采莲回去,月光已照满了高楼。

"花不语":好花自是无语,

"水空流":流水总是无情,

"年年拚得为花愁":姑娘年年都为花落春去而伤愁不已。

# 花愁:花落春去而伤愁。,拚得:拚却,心甘情愿的意思。

"明朝万一西风动":明天万一西风骤然强劲,

"争向朱颜不耐秋":无奈莲花抵抗不住秋寒,很快就会凋落。

# 朱颜:红颜,明指莲花,暗指采莲女自己。,向:一作奈。,争:怎。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是北宋词人晏几道创作的婉约词作。这是一首采莲词,全词不着重写莲花或采莲女子的外表美,而着重写采莲的环境美和采莲女的心灵美,兼具民歌的清新明净和文人词的隽雅含蓄,别具情韵而又楚楚动人。全词以婉约细腻的笔触,通过莲花的盛衰隐喻人生际遇,在清丽自然的语言中实现情景交融,既展现了采莲之乐,又暗含对生命短暂的哲思,体现出晏几道词作特有的深挚情感与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著名词人

晏几道(1038~1110),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晚年家境中落。晏几道与晏殊在词史上被并称为“二晏”。其词长于小令,多追怀往事,凄楚沉挚,深婉秀逸。代表作品有《临江仙》《鹧鸪天》《阮郎归》等。著有《小山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是北宋词人晏几道所作,创作于其家道尚未完全衰落之时,具体创作年代不得而知。晏几道为宰相晏殊第七子,早年生活优渥,其词中常出现歌女“莲、鸿、苹、云”之名,此词中的“莲”“萍”“云”等意象或暗指其身边歌女,借采莲场景寄托对青春易逝的感慨。这首词即是借赋采莲女而表露自己对这些歌女以及美好生活的怀念。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采莲词。细腻描绘了采莲女从期盼莲花绽放至结伴同游采莲的历程,以及其间所处的优美环境。作品着重刻画了采莲女对莲花的怜惜之情,以及对美好事物易逝的忧虑,借由采莲时的种种景象,抒发了对青春流逝、美景难留的感叹,彰显了采莲女纯净美好的心灵世界。

2. 写作手法

比拟:“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奈朱颜不耐秋。”“朱颜”指花,用比拟写法进一步人花合一了。细腻地写出采莲人多情易感的内心世界。

3. 分段赏析

“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两句以“守得”与“约开”起笔,既写采莲前的耐心等待,又以“拨开浮萍”的轻柔动作展现女子细致与娴熟。一群女子为了采莲,她们长时期地等候莲花盛开。莲花开了,她们便结伴去采。湖塘里长满浮萍,她们要上船,得先轻轻地把它拨开。写出了莲开前的耐心等待,采莲前的细致动作。“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满楼”,写采莲过程,采莲环境。夏天白昼云雾少,采莲又不会等到傍晚才开始;将采莲过程浓缩为“晓云初升”与“夜月当空”的时空跳跃。这本来是写从早到晚地采莲,写劳动的辛苦的,但作者却把景色写得很幽美。对于环境的这样渲染,是为了把采莲的劳动和采莲人烘托得更为动人一些。“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拚得为花愁”,通过“花”与“水”的拟人化对比,暗喻青春易逝的无奈。“花不语”象征美好事物的沉默消逝,“水空流”则隐喻时光的无情流逝,而“年年为花愁”直抒采莲女对生命短暂的共情。写采莲人的心理活动,这是她们最美的方面。她们的心灵是那样的单纯、多情,她们爱惜莲花。好花无语,流水无情,深情无法倾诉,好景不断流逝。人无可如何,花也无可如何,那就只有“年年拚得为花愁”了。“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奈朱颜不耐秋”,结句以“西风”与“秋寒”为意象,既实指莲花凋零的自然规律,又暗喻女子对容颜衰老的焦虑。怕万一西风骤然吹来,艳丽的莲花抵挡不住,马上就陷于飘零、憔悴。这一篇,着笔无多,却能细腻地写出采莲人的心灵美好而承受的却是悲伤。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着笔不多,作者却把景色写的很幽美,也细腻地写出采莲人的心灵美。烘托出了采莲的劳动和采莲人的动人之处。此词兼具民歌的明净与文人词的含蓄,通过采莲场景的细腻描摹,引出对生命无常的哲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争奈朱颜不耐秋”,已将人与花的命运完全融合在一起了。“不耐秋”的感叹当然是徒劳的。可是,古往今来多少词人墨客却仍然不断地发出这种感叹,循环往复,跳不出这个圈子,吾人又奈其徒劳何!

现代古典文学研究专家王双启《晏几道词新释辑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方回《暑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