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山灵草湿行云":犹如仙境般的茶山,流动着的云雾滋润了灵草般的茶芽,
# 行云:即雨。,灵草:指茶。,仙山:指壑源茶山。
"洗遍香肌粉未匀":洗遍了嫩嫩的茶芽。
"明月来投玉川子":好友曹辅投我所好送来月圆般的团茶,品尝茶汤,
# 玉川子:卢仝。此处为诗人自指。,明月:指曹辅寄来的团茶。
"清风吹破武林春":顿觉清风拂来,习习春意就要来到杭州了。
# 武林:杭州的别称。诗人时为杭州知州。,清风:指新茶的清香。
"要知冰雪心肠好":要知道这等冰清玉洁的茶叶不但内质高雅,
# 心肠好:谓内在品质好。
"不是膏油首面新":而且是不加任何油膏。
# 膏油首面新:宋人造团茶,常以油膏饰其外表,使光洁鲜亮。
"戏作小诗君一笑":作一首小诗,请君千万不要见笑,
"从来佳茗似佳人":实在是自古好茶犹如美人,让人神魂颠倒、情怀顿开啊。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咏茶诗,通过赞美茶的内在品质,以茶喻人,表达苏轼对高洁情操的追求,以及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2. 写作手法
比喻:诗中先把生长茶叶的地方称作“仙山”,把茶叶比作“灵草”,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茶叶生长环境的超凡脱俗以及茶叶本身的珍贵。然后将“佳茗”比作“佳人”,以佳人的美好来类比佳茗的美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茶的美妙之处,让读者能够通过对佳人的想象来感受茶的韵味、气质和魅力,使茶的形象更加具体可感、鲜活生动。拟人:“香肌”和“粉未匀”是用来形容美人的,诗人把茶叶当作美人来写,赋予其人类的肌肤和化妆未完成的状态,生动地描绘出茶叶在云雾滋润下鲜嫩、清新且带着自然质朴之美的形态,使茶叶的形象更加娇美动人。对比:诗中“冰雪心肠好”代表茶本质的纯净美好,“膏油首面新”则指靠外在修饰而呈现的新貌,通过两者对比,强调了茶的内在品质才是关键,批评了只重外表的现象,也蕴含着诗人对本质与表象的思考。象征:“冰雪”象征着茶的纯净、高洁,表明茶具有如同玉雪般纯洁美好的内质,也暗示了人的美好品质应像这茶一样,是内在的、本质的,而非靠外在的“膏油首面”来修饰。用典:诗中“玉川子”指唐代诗人卢仝,他写过《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等与茶相关的诗作,是爱茶之人的代表。这里苏轼以“玉川子”自比,表明自己对茶的喜爱如同卢仝一般爱茶,使诗歌更具文化底蕴。
3. 分段赏析
首联的“仙山灵雨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中“仙山”和“灵草”两个词,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茶叶不一般的生产环境和珍贵,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茶叶的鲜嫩、自然、质朴的美。颔联“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运用“明月、清风”写出了诗人在饮茶时的惬意,用玉川子的典故来自比,写出了自己对茶的喜爱,就像卢仝一样爱茶。颈联“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通过“冰雪心肠好”和“膏油首面新”的对比,强调了茶的内在品质,而不是靠外表修饰的新貌。尾联“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把佳茗比作佳人,通过对佳人的想象,来体会到茶的美妙之处。
上一篇:宋·梅询《江楼晚眺》
下一篇:宋·晏殊《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