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è
tiān
·
·
zuì
xǐng
lái
chūn
yòu
cán

朝代:宋作者:晏几道浏览量:2
zuì
xǐng
lái
chūn
yòu
cán
táng
lèi
lán
gān
shēng
shēng
luán
kōng
yuàn
luó
xiāng
zhōng
yàn
wèi
huán
zhōng
sàn
qiě
cháng
xián
jiào
hèn
sǔn
zhū
yán
shuí
kān
gòng
zhǎn
yuān
yāng
jǐn
tóng
guò
西
lóu
hán

译文

昨夜里一番沉醉,今朝酒醒,又是春残时候,只见野棠梨上的宿雨,恰似离人的悲泪一样纵横。在悠扬的玉笙声里,孤鸾空自哀怨,罗幕中余香馥郁,去燕还没有归来。欢聚终究容易消散,姑且在闲散中度日,不要让离愁别绪损婉害了青春娇美的容颜。谁能与我一同铺展绣着鸳鸯的锦被,共度这西楼寒夜。

逐句剖析

"一醉醒来春又残":昨夜里一番沉醉,今朝酒醒,又是春残时候,

# 残:将尽。

"野棠梨雨泪阑干":只见野棠梨上的宿雨,恰似离人的悲泪一样纵横。

# 泪阑干:眼泪纵横滴落的样子。

"玉笙声里鸾空怨":在悠扬的玉笙声里,孤鸾空自哀怨,

# 鸾:传说中的凤凰一类的鸟,在此指离鸾,孤鸾。古乐曲中有《孤鸾》曲,其曲哀怨,故说鸾空怨。,玉笙:笙的美称。

"罗幕香中燕未还":罗幕中余香馥郁,去燕还没有归来。

"终易散":欢聚终究容易消散,

"且长闲":姑且在闲散中度日,

"莫教离恨损朱颜":不要让离愁别绪损婉害了青春娇美的容颜。

"谁堪共展鸳鸯锦":谁能与我一同铺展绣着鸳鸯的锦被,

# 鸳鸯锦:指绣有鸳鸯图案的锦被,象征着男女的和合。

"同过西楼此夜寒":共度这西楼寒夜。

# 西楼:是词人青年时欢会之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鹧鸪天·一醉醒来春又残》是北宋晏几道创作的一首词,词以作者“一醉”后的所见所感为线索,通篇借景抒情,融入思念。巧用暗喻,残春、落花等意象不着痕迹地烘托出落寞惆怅之感,还将自身经历中的聚散、爱恨等细腻情思委婉融入词句,字里行间满是动人愁绪,让读者仿若能走进词人内心,感同身受其无法言说之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著名词人

晏几道(1038~1110),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晚年家境中落。晏几道与晏殊在词史上被并称为“二晏”。其词长于小令,多追怀往事,凄楚沉挚,深婉秀逸。代表作品有《临江仙》《鹧鸪天》《阮郎归》等。著有《小山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北宋发展至神宗之后,陷入了内忧外患双重夹击的困境,朝堂动荡,边疆难安。晏几道身处这样的时代浪潮之下,虽有满腔热血,渴望匡扶社稷、报效家国,然而现实残酷,仕途坎坷,屡屡碰壁,找不到一条施展抱负的路径。随着岁月流逝,步入暮年的他,境遇愈发艰难,恰似当年南唐李后主在亡国前夕,满心无奈、彷徨与伤感。壮志难酬的悲愤、无力回天的失落,种种复杂情绪交织于心,最终促使晏几道创作出饱含忧愁的《小山词·鹧鸪天》,借词抒发内心的郁结,倾诉那时代洪流下个人命运的悲歌。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抒情诗。词中描绘了作者“一醉”醒来后看到的暮春残景,如野棠梨雨、玉笙声里、罗幕香中等,通过这些景物描写,多处运用暗喻,将亲身经历的聚散离合融入其中,以意象烘托出落寞惆怅的气氛,表达了对离人的思念以及身世飘零的伤感,笔触细腻委婉,动人心弦。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一醉醒来春又残,野棠梨雨泪阑干”,写词人醉醒见春残,将野棠梨雨比作泪水,融主观感伤与客观残景,奠定悲凉基调。“玉笙声里鸾空怨,罗幕香中燕未还”,借玉笙、孤鸾、罗幕、归燕等意象,营造孤寂氛围,情与景相互渗透。象征:“鸾鸟”作为失去配偶的象征,用来隐喻词人自己的孤独境遇,如同失去伴侣的鸾鸟般形单影只,在笙曲里徒然哀怨,借动物形象暗示自身情感状态。“鸳鸯锦”象征曾经美好的爱情,“西楼”象征往昔欢愉之地,二者勾起回忆,以象征手法承载对过往情感的眷恋,引发对如今孤独的感慨,强化思念。比喻:以“野棠梨雨泪阑干”喻指雨后花叶泪痕斑驳之态,将自然景物的湿润痕迹比作人的伤怀之泪,既契合春残花落的衰败氛围,又暗透人物内心的哀愁。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词人以一句“一醉醒来春又残,野棠梨雨泪阑干”,将落寞与哀愁直直地甩在读者面前。一场酩酊大醉,仿若一场与时光的错位旅行,待悠悠醒转,却惊觉岁月早已偷换,春色已近尾声。放眼望去,野外的棠梨枝头,雨珠恰似盈盈泪花,簌簌滚落,那是残春在哭泣,更是词人内心悲痛的外化。这“一醉”,宛如一道隐秘的时光缝隙,模糊了季节的流转,仿若沉醉太久,连春光的离去都浑然不觉,醒来只剩满心的怅惘空落。而“春又残”的“又”字,恰似一记重锤,狠狠砸在心头,敲出对光阴无情飞逝的喟叹,恰如晏几道所感“感光阴之易迁,叹境缘之无实”,满是对岁月仓促、境遇无常的无奈与感伤。酒醒后的天地,唯余残春的萧条,词人不禁为自己因沉醉而错失这大好春光懊悔自责,落寞如潮水,在心底汹涌蔓延。“玉笙声里鸾空怨,罗幕香中燕未还”,在悠扬的玉笙曲韵中,孤鸾的哀怨悠悠飘荡,声声切切,那是词人孤寂灵魂的呐喊。鸾鸟,素有孤鸾之称,常被用以指代丧偶的落寞,此处无疑是词人以孤鸾自比,形单影只,独守着满心凄凉。屋内,罗幕轻垂,香气袅袅,却始终盼不来归巢的燕雀,恰似离人未归,徒留一室清冷。这两句,借孤鸾的空怨、空巢的寂寥,将词人内心的孤寂与凄情雕琢得入木三分,仿若一幅色调暗沉的工笔画,弥漫着无尽哀愁。下片“终易散,且长闲,莫教离恨损红颜”,词人仿若痛定思痛,试图披上一层豁达的外衣,直面人生的聚散离合。既知相聚终有离散时,便索性放下执念,让心绪暂且松弛,莫要被恼人的离恨纠缠,以致容颜憔悴、心力交瘁。这般言语,看似洒脱,实则暗藏苦涩,是无奈之下的自我慰藉。“谁堪共展鸳鸯锦,同过西楼此夜寒”,却如同一把利刃,瞬间刺破那层故作坚强的伪装。“鸳鸯锦”,这承载夫妻恩爱的信物,象征往昔的甜蜜温馨;“西楼”,曾是情侣共度欢愉的温柔乡,铭刻着无数美好回忆。此刻,词人遥想曾经携手共展鸳鸯锦、同赏西楼月的美好,心中满是眷恋与期待。他渴盼能有知心人,再次陪伴自己,重拾往昔温馨,抵御寒夜清冷与孤寂。这份压抑不住的思念,如汹涌潮水,冲破所有伪装,奔涌而出,让全词情感愈发深沉厚重,也让读者深深共情词人于爱情失落处的怅惘与期盼。

4. 作品点评

此词结构精妙,将长调章法融入小词,首尾呼应、环环相扣。开篇“一醉醒来”暗伏“西楼此夜寒”,道出醉醒后的落寞延续;“鸾空怨”“燕未还”为“谁堪共展鸳鸯锦”铺垫,以孤鸾、离燕的凄凉对照对温暖的期盼。如此布局,让词人哀愁难抑,虽强自宽解,怕离恨损容颜,心底却仍盼着重聚之日。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评它为“词情婉丽”。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 淮海(秦观)、小山(晏几道),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实罕其匹。

清冯煦《禾六十一冢硎选例百》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

下一篇:宋·徐崧《绝命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