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èng
huáng
zhōu
guān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2
dōng
zǎi
huáng
zhōu
zhù
shì
yán
què
西
chuān
gōng
hǎi
táng
suī
hǎo
yín
shī

译文

东坡在黄州住了五年,为何从未提及李宜的事情。倒像西川的杜工部一样,海棠花虽然美丽却未曾为它写诗。

逐句剖析

"东坡五载黄州住":东坡在黄州住了五年,

"何事无言及李宜":为何从未提及李宜的事情。

# 李宜:即李琦、李琪。

"却似西川杜工部":倒像西川的杜工部一样,

# 杜工部:即杜甫。

"海棠虽好不吟诗":海棠花虽然美丽却未曾为它写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赠黄州官妓》是北宋苏轼于元丰七年(1084)三月所作。此诗以苏轼在黄州的生活为背景,是他对官妓李宜的赠词。诗中苏轼先自问在黄州五年未提及李宜,再用杜甫在西川未吟咏海棠花的典故,暗示李宜虽美却才情未被诗化,以对比和用典的手法,表达对李宜的赞美与“才情未及”的遗憾。前半段体现苏轼与李宜的生疏,后半段借典故深化主题。这首诗虽简短,却巧妙地展现出苏轼对官妓才情的关注与期望,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文化现象,别具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苏轼于元丰七年(1084)三月,在黄州期间创作出此诗。彼时他生活简朴,却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境。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宋袭唐制设有官妓、营妓、市妓,京师官妓隶属教坊,地方市妓属州郡管辖,被称作“乐户”,制度规定官妓只献艺不献身。唐宋官场酬应会宴时,常有官妓侍候。直至明时,官妓隶属教坊司,虽规定官吏宿娼罪以杀人一等,遇赦终身弗叙,可实际形同虚设。到清康熙时才废除官妓制。苏轼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他敏锐的感知力和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尊重,通过诗作展现出幽默风趣的文学风格,反映出他在黄州生活期间,即便处境艰难,仍能从平凡日常中捕捉诗意,用文学传递内心的乐观与对生活的热爱。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赠黄州官妓》是宋代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通过对比黄州官妓李宜和西川杜工部,展现出苏轼对诗才的崇高追求以及对真正才子的认可,表达对官妓缺乏真正才情的评价。

2. 写作手法

用典:运用了杜甫在四川八年未写海棠诗的典故。通过这一典故,苏轼巧妙地将自己不写李宜之美与杜甫不写海棠之美相类比,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增添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使诗歌表达更为含蓄、委婉。对比:以杜甫作为才子典型,凸显其诗才之高,与苏轼眼中虽美丽但缺乏真正才情与艺术追求的官妓李宜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苏轼对诗才的崇高追求和重视,突出了诗歌的主题。象征:诗中的“海棠”象征美丽女性,以海棠之美来象征李宜的美貌,使李宜的形象更加具体可感,同时也为诗歌营造了一种优美、含蓄的意境,让读者通过海棠的意象更好地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态度。

3. 分段赏析

《赠黄州官妓》首句直白,质朴地陈述自己在黄州居住四年却未曾提及李宜,看似平淡无奇,实则为后文的妙笔铺垫,简单的疑问引发读者好奇,为诗歌发展埋下伏笔。尾句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前半句引入杜甫这一才子典范,瞬间提升诗歌的文化层次;后半句以海棠象征李宜,将自己不写李宜之美与杜甫不写海棠之美相联系,既巧妙地恭维了李宜的美丽,又以含蓄委婉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才情的看重,在幽默风趣中展现出苏轼高超的文学技巧与独特的思维方式,使整首诗的内涵与艺术价值得到升华。

4. 作品点评

《赠黄州官妓》以对比凸显对才情的追求与对才子的赞赏,暗讽官妓缺才情,批判社会风气。诗音韵和谐,有轻灵之美,对李宜的恭维巧妙,不仅让李宜名声大噪,更展现苏轼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连文凤《仓庚》

下一篇:宋·魏野《新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