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óng
bié
mèng

朝代:唐作者:柳宗元浏览量:1
èr
shí
nián
lái
wàn
shì
tóng
jīn
zhāo
西
dōng
huáng
ēn
ruò
guī
tián
wǎn
suì
dāng
wéi
lín
shè
wēng

译文

二十年来历经沧桑患难相同,今天忽然歧路分别各自西东。如果皇恩浩荡允许回家种地,晚年就日夕相处做邻居老翁。

逐句剖析

"二十年来万事同":二十年来历经沧桑患难相同,

# 二十年来:柳宗元和刘禹锡二人同时中进士,到作此诗时已度过了二十二个春秋。

"今朝岐路忽西东":今天忽然歧路分别各自西东。

# 西东:谓分路。,岐路:岔路。

"皇恩若许归田去":如果皇恩浩荡允许回家种地,

# 归田:谓辞官回乡务农。《艺文类聚》卷六六引晋鲁褒《钱神论》。,皇恩:皇帝的恩德。《文选张衡西京赋》。

"晚岁当为邻舍翁":晚年就日夕相处做邻居老翁。

# 邻舍:邻居。《后汉书陈忠传》。,晚岁:晚年。唐杜甫《羌村》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重别梦得》是唐代柳宗元创作的七言绝句。诗中先回顾二十年来两人共同的宦海沉浮、人世沧桑,如“二十年来万事同”;继而写当下二人又将分赴西东,“今朝岐路忽西东”,直抒转瞬又别的悲伤。最后“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诗人强忍悲痛,掩藏对前途的忧虑,以归田为邻的美好愿景相慰藉。诗人以叙事言情,质朴自然。在众多送别诗中,此诗独具特色,送者与被送者皆被贬,同怀惆怅,与王维《渭城曲》、高适《别董大》等单纯为人送行的诗作不同,更显深沉凝重,以真挚情谊和对未来期许,传达出患难与共的深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人。贞元进士。曾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河东、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两人并称“韩柳”,名列“唐宋八大家”。其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在文学上,柳宗元诗文兼擅,文的成就更高。柳文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哲学、历史、政治论文;另一类属文学创作,包括寓言、骚赋、骈文、传记等多种文体,而以讽刺杂文和山水游记最具特色。散文多学西汉文章,峭拔矫健,说理透彻,结构谨严。又工诗,风格清峭。代表作品有《天说》《捕蛇者说》《三戒》《江雪》等。著有《河东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重别梦得》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元和九年(814年),柳宗元与刘禹锡分别自永州、朗州贬所奉诏回京。岂料次年三月,二人又分别被任命为柳州刺史与连州刺史,无奈一同离京赴任。行至衡阳,即将分路。此际,柳宗元有感而发,作诗三首赠予刘禹锡,这一首因是其二,故以《重别梦得》为题。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送别诗。诗中回顾了柳宗元与刘禹锡二十年来同遭贬谪的相同命运,描绘了二人今朝又要分赴不同贬所的情景,如“今朝岐路忽西东”,抒发了分别之际的悲伤,同时以“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表达了对未来归田为邻的期许,展现了两人患难与共的深厚情谊。

2. 写作手法

化用:刘禹锡在答诗中“弱冠同怀长者忧,临岐回想尽悠悠”的感慨,化用在此处情境,从侧面烘托出二人对往昔政治革新付诸东流的共同悲叹,以及对过往经历的追思。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二十余载间,柳宗元与刘禹锡于永贞改革的政治舞台上并肩作战,共议革新、力除时弊。岂料风云突变,二人同遭厄运,远谪边陲。十年后奉召回京,旋即又被贬往荒远之地。共同的政治抱负将他们的命运紧紧相连,铸就了这对挚友“二十年来万事同”的坎坷际遇。令诗人感慨万千的,不只是彼此仕途的相似,更有二十年来朝廷旧弊复燃。刘禹锡深解柳宗元的悲叹,在答诗中亦抒发“弱冠同怀长者忧,临岐回想尽悠悠”的感慨。往昔政治革新付诸东流,今朝临歧执手,却又即将天各一方,抚今追昔,往事令人伤怀。“今朝”凸显诗人对相聚最后时光的眷恋,“忽”字则点出对时光飞逝、离别即至的惊心。“西东”并非寻常别语,实指刘禹锡赴广东连县、柳宗元往广西柳州,贴合实事。后两句“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因再度被贬,诗人似已预感此次分别后难再重逢,遂强抑悲痛,隐去不祥之感,以宽慰之语与友人相约:若有朝一日皇帝开恩,允其归田隐居,二人定要结邻而居,共度晚年。身处仕途困境却向往归隐,乃封建知识分子政治受挫后自保与抗议之径。“皇恩”二字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丝讥讽。“若许”则表明当下归田尚不可得,可诗人偏以这般梦想慰藉离别愁绪,其信誓旦旦之态,更显凄婉动人。

4. 作品点评

此诗写临岐话别,情韵深长。全诗虽未着一“愁”字,却于平和表象下,潜藏着深沉激愤与无尽感慨。“二十年来万事同”,短短七字,便凝练地囊括了柳宗元与刘禹锡共历的宦海波澜、人世变迁。诗作以直抒离情营造出真挚动人之境,将复杂心绪与深沉喟叹,融入质朴无华的艺术表达。未言悲,而悲意难掩;未言愤,而愤意自显。语言看似质朴率直,实则意蕴深远委婉;情感看似平淡,实则低回郁结。正如苏东坡赞誉柳诗“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此诗正鲜明彰显了这般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二十年”、“今朝”、“晚岁”,笔法相生之妙。

清汪森《韩柳诗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牧《齐安郡晚秋》

下一篇:唐·刘复《夏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