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īng
yǐn

朝代:宋作者:姜夔浏览量:2
jiǔ
miǎn
cāng
láng
zhī
yān
yīng
zhī
cǎo
shù
tóu
tuó
huáng
zhī
wěi
guān
láng
guān
bié
zhī
yōu
chù
zài
xīn
jiān
shèng
yǒu
èr
sān
yín
shǎng
qiè
lái
xiāng
suì
wǎn
rán
rào
yuán
méi
chī
lěng
yún
qìng
shuí
huàn
fēi
suì
huá
méi
nòng
méi
chǐ
齿
yìn
cāng
xiǎn
jiàn
wèi
xún
huā
lái
suí
qiū
yàn
nán
lái,
wàng
jiāng
guó
miǎo
chù
xīn
shī
màn
hǎo
fēng
jǐng
cháng
shì
àn
rén
zhī
fǒu
bào
yōu
hèn
shuí
shí
gòng
tǐng
cāng
láng
yān
kuàng
yǒu
qīng
yuán
yuàn
rén
liáng

译文

我长期客居古沔之地,那里的沧浪洲烟雨迷蒙,鹦鹉洲草树葱茏,头陀寺与黄鹤楼的壮丽景观,郎官湖与大别山的幽僻处所,没有一天不在我的心中与眼前浮现。几位志同道合的好友,曾一同尽情地吟咏欣赏这些美景。后来我来到湘水之滨,年末时心境凄凉,独自绕着园中梅树漫步,于是提笔写下这篇赋。寒冷的云雾笼罩着水滨。请谁来呼唤、让梅花仙子起舞。时光如此流逝。野外的梅花舒展着妩媚的姿态。木屐的齿痕印在青苔上,渐渐为寻梅而来回走动。自从跟随秋雁南来,眺望江南故国,却不知在何处。随意地写下新诗。美好的风景,常常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老朋友可知道。怀着幽深的愁恨,能向谁诉说。何时能一起乘渔船,不要辜负这沧浪烟雨的美景。更何况有清夜里猿猴的啼叫,让人倍感愁苦。

逐句剖析

"予久客古沔":我长期客居古沔之地,

# 古沔:今湖北武汉汉阳。陆游《入蜀记》:“唐沔州治汉阳县。”白石父姜噩任汉阳县令五六年,死于任所,时白石不过14岁。其姊嫁汉阳,白石依之,在汉阳前后近20年。

"沧浪之烟雨":那里的沧浪洲烟雨迷蒙,

# 沧浪:即汉水。《尚书·禹贡》:汉水“又东为沧浪之水”。

"鹦鹉之草树":鹦鹉洲草树葱茏,

# 鹦鹉:即武汉鹦鹉洲,在今汉阳西南侧江中。汉末名士祢衡被江夏太守黄祖杀于此,祢衡有名作《鹦鹉赋》,后人遂称其被杀之地为鹦鹉洲。

"头陀、黄鹤之伟观":头陀寺与黄鹤楼的壮丽景观,

# 黄鹤:黄鹤:即黄鹤楼,在武昌蛇山黄鹄矶。传说费祎飞升于此,后忽乘黄鹤归来,故以名楼,成为天下绝景。,头陀:即头陀寺,在汉口西北。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头陀云月多僧气”可见其盛。

"郎官、大别之幽处":郎官湖与大别山的幽僻处所,

# 大别:大别即龟山,在汉阳北。唐时其山建有大别寺。,郎官:即郎官湖,在汉阳东南。李白《泛沔州城南郎官湖》:“郎官爱此水,因号郎官湖。风流若未减,名与此山俱。”郎官,即尚书张谓。

"无一日不在心目间":没有一天不在我的心中与眼前浮现。

"胜友二三":几位志同道合的好友,

# 胜友二三:指白石在汉阳所交游者,如郑仁举、辛泌、杨大昌等。

"极意吟赏":曾一同尽情地吟咏欣赏这些美景。

"朅来湘浦":后来我来到湘水之滨,

# 湘浦:湘江边。

"岁晚凄然":年末时心境凄凉,

"步绕园梅":独自绕着园中梅树漫步,

"摛笔以赋":于是提笔写下这篇赋。

# 摛笔:铺展文笔。摘铺陈。王禹偁《谪居感事》:“赓歌才不称,掌诰笔难摘。”

"冷云迷浦":寒冷的云雾笼罩着水滨。

"倩谁唤、":请谁来呼唤、

"玉妃起舞":让梅花仙子起舞。

# 玉妃:喻梅花。皮日休《行次野梅》:“茑拂萝梢一树梅,玉妃无侣独徘徊。”

"岁华如许":时光如此流逝。

"野梅弄眉妩":野外的梅花舒展着妩媚的姿态。

# 眉妩:眉目妩媚,此形容梅花如美人之生动。《汉书·张敞传》:“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怃。”“怃”为“妩”之假借字。

"屐齿印苍藓":木屐的齿痕印在青苔上,

# 屐齿:木屐留下的痕迹。屐:古代木底有齿的鞋子。按此处两句当为“渐为寻花来去,屐齿印苍藓”就音韵之倒装。

"渐为寻花来去":渐渐为寻梅而来回走动。

"自随秋雁南来":自从跟随秋雁南来,

"望江国、":眺望江南故国,

# 江国:指汉阳。犹今称武汉为江城(汉水入长江把武汉分为汉口、汉阳、武昌)。

"渺何处":却不知在何处。

"新诗漫与":随意地写下新诗。

# 新诗漫与:诗兴徒来,诗兴横生,皆可通。据上下文义,前者为优。漫与,即兴作诗,《宋六十名家词》作“谩与”。

"好风景、长是暗度":美好的风景,常常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 暗度:不知不觉过去了。

"故人知否":老朋友可知道。

# 故人:当指序中所谓“胜友二三”。

"抱幽恨谁语":怀着幽深的愁恨,能向谁诉说。

# 谁语:向谁诉说。,幽恨:深沉的憾恨。

"何时共渔艇":何时能一起乘渔船,

"莫负沧浪烟雨":不要辜负这沧浪烟雨的美景。

"况有清夜啼猿":更何况有清夜里猿猴的啼叫,

"怨人良苦":让人倍感愁苦。

# 良苦:很苦。,怨人:怀抱怨恨的人,作者自指。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清波引・冷云迷浦》为宋代姜夔的词作。以湘浦愁思为脉络,借景抒怀。上片借冷雾、野梅、秋雁等萧瑟意象,将赏梅遇冷的孤寂,巧妙转为对汉阳友人的遥念;下片直诉幽恨难语,以“共渔艇”的愿景勾勒友情期许,最终以清夜猿啼强化羁旅愁怨。全词景情交融,双线并进,借“冷云”“猿啼”等意象层层渲染,尽显客居凄苦与思念之深。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音乐家

姜夔(1155?~1208),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一生未仕,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客交游,卒于杭州。姜夔精通音律,能自度曲。词喜自创新调,重格律,音节谐美,多为写景咏物及记述客游之作,感时伤事,情调较为低沉。代表作品有《扬州慢》《暗香》《疏影》等。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绛帖平》《续书谱》等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冬。这年秋天,时任湖北参议的萧德藻改任湖南通判,作者随萧德藻及其子侄一同前往湖南,在此期间写下了这首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的词作,词人姜夔通过描绘冬日梅花,抒发了羁旅漂泊的孤寂之情和对故友的深切思念。

2. 写作手法

意象组合:将“冷云迷浦”的凄清环境意象与“玉妃起舞”“弄眉妩”的野梅娇美意象并置,低迷的背景与亮色的梅花相互映衬,既呼应“岁晚凄然”的情思,又带出“寻花来去”的兴致;同时,“秋雁”的漂泊意象与“沧浪烟雨”等故乡胜景意象形成对照,以雁的无著漂泊暗喻自身身世,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相互交织,强化了思乡怀旧的情感浓度。

3. 分段赏析

上片中,“冷云迷浦。倩谁唤、玉妃起舞。岁华如许。野梅弄眉妩”,描绘了一幅冷云笼罩江浦的凄迷景象,继而将梅花比作玉妃,问谁能唤起她起舞,感慨年华流逝,野梅却依然妩媚。“屐齿印苍藓,渐为寻花来去”,写自己在苍藓上留下屐齿印,为寻花而徘徊。“自随秋雁南来,望江国、渺何处”,点明自己随秋雁南来,远望江国,却不知故乡在何处,表达出漂泊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下片中,“新诗漫与。好风景、长是暗度”,说自己随意写诗,美好的风景也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逝。“故人知否。抱幽恨谁语”,表达出对故人的思念以及心中幽恨无人诉说的苦闷。“何时共渔艇,莫负沧浪烟雨”,希望能与友人一起乘渔艇,不要辜负沧浪的烟雨美景,蕴含着对往昔与友人相聚时光的怀念。“况有清夜啼猿,怨人良苦”,以清夜啼猿的哀怨,进一步烘托出自己的愁苦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白石诸词乡心最切,身世之感当于言外领会。

清陈廷焯《词则·大雅集》卷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晁端礼《上林春》

下一篇:宋·杨无咎《两同心·月可中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