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晴沙夕照西":万里平原,被西沉的太阳光照得一片晴朗,
# 沙:即沙地,这里是指平原。
"此心唯有断云知":这种好景不常的心情,只有天空才能完全理解的。
# 断云:就是分断的云层,指天空而言。
"年年数尽秋风字":一年年地数完了排列飞翔在秋空里的大雁,
# 秋风字:字,这里指雁字。雁成列而飞,或如一字,或如人字,所以叫做雁字。苏东坡诗:“雁字一行书绛霄。”
"想见江南摇落时":想必看到江南已是景象残败之时了。
# 摇落:是指草木凋零残败的样子。《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见:一作风。
南宋词人、音乐家
姜夔(1155?~1208),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一生未仕,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客交游,卒于杭州。姜夔精通音律,能自度曲。词喜自创新调,重格律,音节谐美,多为写景咏物及记述客游之作,感时伤事,情调较为低沉。代表作品有《扬州慢》《暗香》《疏影》等。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绛帖平》《续书谱》等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借景抒情诗。诗中营造出悠远、寂寥的氛围,描绘了雁图中万里晴沙与夕照的景象,并由此展开联想。通过描写自己内心只有断云可知,以及对江南摇落时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远方江南的思念,展现出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万里晴沙夕照西”,借万里晴沙和夕阳西下的景色,营造出悠远、寂寥的氛围,为抒发孤独、思念之情做铺垫。借景传情,使情感表达更为含蓄。拟人:“此心唯有断云知”,赋予断云以人的感知,说自己的心事只有断云知晓,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无人倾诉,只能与断云“交流”。
3. 分段赏析
开篇“万里晴沙夕照西”,先以飞雁图的辽阔远景为衬,而“夕照西沉”的景致,恰暗合南宋小朝廷“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衰颓气象——只见晴朗无际的塞北沙原上,夕阳正缓缓西沉。此句堪称景中藏情,情意自字句间流露。诗人借飞雁图景先立通篇题旨,紧接着“此心唯有断云知”,则顺势道出他深藏的忧国悲怀——仿佛在低诉:我的心正随雁群飞向远天,或许唯有高空的断云,才能洞悉这份隐秘的情愫。随后笔锋一转,便切入诗人的心事。“年年数尽秋风字,想见江南摇落时。”原来,诗人年复一年仰头细数北雁南归的阵形,以此牵念着凋敝的江南故土。“年年数尽”四字,将诗人翘首盼念故国的急切心境刻画得如在眼前;“想见江南摇落”则更添悲戚——“想见”本指可料可知,然诗人心中实不愿见、惧怕目睹,却又无力回天、只能任之。最终,他只能在心如明镜却又痛彻肝胆的矛盾中,将苦涩泪水默默咽入腹中。实则南宋表面“承平”之下,自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至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的三十余年间,金人屡屡侵扰淮南,早已让江南胜景残破凋零,这般景象怎不令诗人忧愤交加、痛彻心扉。
4. 作品点评
全诗气韵清朗,意韵醇厚,尤其诗的末句语带双关,余味悠长。
# 全诗格调清新,韵味深美。特别是全诗未出现“雁”字,却使人感到与雁有关,构思不凡,颇具匠心,故被人称赞。
不详东南大学教授孔寿山《中国题画诗大观》
# 这首诗满含忧国情怀,从北雁南来的图景中抒发,别出机杼。
近现代民国诗人熊柏畦《宋八大家绝句选》
上一篇:宋·释智深《颂古十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苏轼《永遇乐·长忆别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