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离别易多时":人世间的离别容易看重时节。
"见梅枝":见梅枝。
"忽相思":相思情忽地涌上心头。
"几度小窗":几回小窗内幽深的梦里,
"幽梦手同携":花间漫步手牵手。
# 幽梦:幽远的梦。
"今夜梦中无觅处":今夜梦中找不到你,
"漫徘徊":我徒自徘徊独游。
"寒侵被、":寒气已将衾被浸透、
"尚未知":梦中我还未感觉。
"湿红恨墨浅封题":眼泪沾湿了红笺,怨恨饱和着墨迹,淡淡地封了信函,题了信头。
# 封题:封缄书信。,恨墨:表达运筹别恨的书信。,湿红:一说,红泪。《丽情集》载蜀妓灼灼以软绡聚红泪寄裴质。一说,泪水湿透红笺。
"宝筝空、":宝筝空放久不弹、
# 宝筝:筝的美称。
"无雁飞":没有飞雁把书投。
# 无雁飞:即无人弹奏,雁柱不动。
"俊游巷陌":风流地游荡在大街小巷,
# 俊游:胜游,亦指良伴。
"算空有、":想来只有、
# 算空有:意为算来空有……借指回忆过去。
"古木斜晖":古树斜阳空自留。
"旧约扁舟":旧日小舟共载的盟约,
# 旧约:往日之约。
"心事已成非":美好的心愿已付之东流。
"歌罢淮南春草赋":唱罢淮南小山“王孙不归”的诗句,
# 淮南:指隐士淮南小山刘安。
"又萋萋":恰好又是春草萋萋的时候。
# 萋萋:草木生长茂盛的样子。
"漂零客、":四处漂泊的游子、
"泪满衣":思念往事,泪满衣袖。
"丙辰之冬":庆元二年的冬天,
# 丙辰: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
"予留梁溪":我留在无锡,
# 梁溪:在今无锡市,相传因东汉梁鸿曾居此而得名。
"将诣淮南不得":将往合肥而不能实现,
# 将诣淮南不得:一作将诣淮而不得。诣淮:到淮南去。合肥在淮河以南。诣,往。
"因梦思以述志":依照梦中所思以记述自己的感情。
南宋词人、音乐家
姜夔(1155?~1208),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一生未仕,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客交游,卒于杭州。姜夔精通音律,能自度曲。词喜自创新调,重格律,音节谐美,多为写景咏物及记述客游之作,感时伤事,情调较为低沉。代表作品有《扬州慢》《暗香》《疏影》等。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绛帖平》《续书谱》等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怀人相思之作。词中描绘了因梅花引发的相思之情,结想成梦,以及醒后欲寄书却无处投递的苦痛,表达了梦断青楼的相思之恨与天涯羁旅的漂泊之苦。
2. 写作手法
直接抒情:“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开篇直接点明人间离别容易,见梅枝引发相思之情,直抒胸臆,奠定了全词思念情人的情感基调。“漂零客、泪满衣”结尾直接抒发自己作为漂泊之人,因思念情人而泪满衣衫的凄怆情怀,将身世飘零之感与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融为一体,使情感表达更加深沉强烈。对比:词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如“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与“今夜梦中无觅处”形成对比,昔日多次在梦中与情人携手相会,如今却在梦中也寻觅不到情人的踪迹,通过梦境中美好与凄凉的对比,突出了词人对情人的思念以及现实中无法相见的痛苦。反衬:以乐景衬哀情,上片以“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描绘过去梦中与恋人亲密相伴的美好画面,反衬“今夜梦中无觅处”的孤寂与凄凉。往日梦境越是温馨甜蜜,越能凸显出此刻梦中寻而不得的悲伤,从而加深了词人对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现实中无法相见的无奈与哀愁。化用:多出运用化用,如“湿红恨墨浅封题”化用晏几道《思远人》中“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晏词写因思念而泪滴砚中,和墨作书,以至红笺颜色都因泪水浸染而变淡;姜夔此句以“湿红恨墨”描绘饱含泪水与深情写下书信的情景,同样表达出对恋人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和难以排遣的离恨。
3. 分段赏析
上片:“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三句开篇即点明主题,如同一记重锤敲击在心头。词人喟叹自与情人离别后,时光悄然流逝,再次瞥见梅花枝头绽放的清雅姿态,相思之情如潮水般陡然翻涌而出。这不仅巧妙呼应了词牌《江梅引》,更以简洁而直白的笔触,为全词奠定了深沉的相思基调。“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此句回溯往昔梦境,“几度”二字强调情人入梦之频繁,词人多次于小窗之下的梦境中,与情人相携相伴。在这虚幻却温暖的梦境里,重现昔日二人携手出游、荡舟赏灯、移筝拨弦的美好场景,每一幕都充满甜蜜,给予词人短暂却珍贵的心灵慰藉。“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转而描绘当下梦境,今夜词人苦苦寻觅,却遍寻不见情人踪影,只能在冷清凄凉的庭院中漫无目的地徘徊。内心的悲苦与失落如阴霾笼罩,让他深陷其中难以自拔,以至于寒气悄然侵入衾被,他却浑然不觉。通过昔日美好梦境与今日凄凉梦境的强烈反差,将别后对情人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词人在此采用提空描写手法,不着力刻画梦境细节,而是着重渲染对梦境难以言说的独特感受,虚实相生间,更添相思之愁。下片:“湿红恨墨浅封题。宝筝空、无雁飞。”“湿红恨墨”巧妙化用晏几道“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词意,词人饱含相思泪水书写书信,将无数伤心往事与浓烈思念尽付笔端。“宝筝空”一语双关,既指如今再难见到伊人素手拨弄那玉柱斜飞雁的宝筝,美妙筝音不再;又暗喻无雁传书,与情人音问断绝,恰似秦少游所云“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道尽相思无处诉说的无奈与凄凉。“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几句借景抒情,词人回忆往昔与情人携手同游的热闹巷陌,如今想来,恐怕只剩古老树木在斜阳余晖下静默伫立,景象萧条,徒增悲凉,令人不禁感叹“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曾经与情人指花为约、共泛扁舟的美好约定,如今也因种种变故难以实现,物是人非事事休,内心满是惆怅与伤感。“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漂零客、泪满衣。”化用《楚辞》淮南小山“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句,冬去春来,春草又一次茂盛生长,而情人的归期却依旧遥遥无期。这萋萋春草,仿佛是词人心中无尽的思念与愁绪在肆意蔓延,一种惆怅迷离之感油然而生。结尾处词人直抒胸臆,点明自己漂泊天涯、如无根浮萍般的客子身份,梦已醒,人未归,相思之泪沾满衣襟。这泪水里,既有相见难期的怨恨,又饱含身世飘零的自伤,将词人的凄怆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动容。
4. 作品点评
白石的恋情词不以声色渲染与行动刻画为重点,而是着重反复抒发难以言说的内心情绪,因此以含蓄深沉、真挚动人著称。这首词同样如此,尽显舒缓从容且余韵悠长、情思缠绵不尽的韵味。
# 上片冬留梁溪,下片诣淮不得,因梦述志。“见梅枝”两句,从卢仝《有所思》“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来。“歌罢”两句用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仍是离别之感,绾合起句。离别之难,相思之苦,似应度日如年矣,而言“易多时”,是一拗。既已多时,似不相思矣,而承以“忽相思”,又是一转。相思在“见梅枝”之后,似见花而怀人,然证之“几度”一句,则固未尝一忘也。或谓“几度小窗幽梦”亦可在“见梅枝”之后,然其下紧接“今夜梦中”,作一对比,则此“几度”,固谓“今夜”以前。
不详词人沈祖棻《宋词赏析》
上一篇:宋·董居谊《群玉山》
下一篇:宋·方回《大衍易吟四十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