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寅春":甲寅年春天,
# 甲寅:指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
"予与俞商卿燕游西湖":我和俞商卿在西湖游玩,
# 燕游:饮酒游玩。
"观梅于孤山之西村":共赏孤山西村的梅花,
# 孤山:在杭州西湖,宋吋多梅树,西村在其后。
"玉雪照映":梅花映照,
# 玉雪:梅花。
"吹香薄人":梅花香气逼人。
# 薄人:逼人,指梅花香气逼人。
"已而商卿归吴兴":不久俞商卿回到吴兴,
"予独来":我独自前来,
"则山横春烟":只见山峦横亘在春烟之中,
"新柳被水":新柳依傍着水面,
"游人容与飞花中":游人在飞花中悠然漫步。
# 飞花:指柳絮。,容与:舒缓行迸,形容悠困自在。
"怅然有怀":惆怅感怀,
"作此寄之":便写下这首词以寄思念之情。
"商卿善歌声":商卿擅长歌唱,
"稍以儒雅缘饰":能以文雅的风度节制自己。
# 儒雅缘饰:能以文雅风度节制自己。
"予每自度曲":我每次自己谱曲,
"吟洞箫":吹奏洞箫,
"商卿辄歌而和之":商卿就唱歌来应和,
"极有山林缥缈之思":很有山林隐居的意味。
# 缥缈:这里指隠遁山林、远离人世之思。
"今予离忧":如今我满怀离忧,
# 离忧:怀抱忧愁。
"商卿一行作吏":商卿一旦出仕做官,
# 一行作吏:出仕做官。
"殆无复此乐矣":恐怕再难有这样的欢乐了。
"为春瘦":因为春天而消瘦。
"何堪更绕西湖":怎能忍受再次环绕西湖,
"尽是垂柳":满眼都是垂柳。
"自看烟外岫":自己看着烟雾外的山峦。
# 岫:山峰山峦。
"记得与君":记得和你,
"湖上携手":在湖上携手同游的情景。
"君归未久":你归来不久。
"早乱落、":早就纷纷飘落,
"香红千亩":这此间的千亩红梅。
# 香红:指红梅花。
"一叶凌波缥缈":我乘着一叶扁舟,在缥缈的烟波中荡漾,
# 一叶:小船。
"过三十六离宫":当我从三十六离宫前经过时,
"遣游人回首":又怎能不回首神伤。
"犹有":还有。
"画船障袖":画船上的游女举起衣袖遮住面容。
# 障袖:船上游女举袖遮面。
"青楼倚扇":歌楼上美人斜倚着扇子,
"相映人争秀":与画船游女相互映衬,人人争着展示自己的美丽。
"翠翘光欲溜":她们头上的翠翘珠光闪闪。
# 翠翘:古代妇女的一种首怖。
"爱著宫黄":喜爱涂抹宫黄,
# 宫黄:宫女用来涂额的黄粉,是一种肘尚的化妆。
"而今时候":如今正是这样的时节。
"伤春似旧":伤春的情绪和从前一样。
"荡一点、":荡漾着一点、
"春心如酒":春心如同美酒。
"写入吴丝自奏":写入吴地的丝弦自己弹奏。
# 吴丝:指乐器。
"问谁识":试问谁能理解,
"曲中心、":这支曲子里的心意,
"花前友":唯有你啊,曾经共立花前的朋友。
南宋词人、音乐家
姜夔(1155?~1208),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一生未仕,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客交游,卒于杭州。姜夔精通音律,能自度曲。词喜自创新调,重格律,音节谐美,多为写景咏物及记述客游之作,感时伤事,情调较为低沉。代表作品有《扬州慢》《暗香》《疏影》等。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绛帖平》《续书谱》等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怀人词。全词借伤春之景、忆友之情,表达了对往昔交游之乐的追念及人事变迁的怅惘无奈,格调凄婉,深婉丽密。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下片以“画船障袖,青楼倚扇,相映人争秀”的西湖游人群像之乐,反衬自身“自看烟外岫”的孤独,以热闹场景突显离忧之深,强化怀友之情的孤寂感。触景生情:上片开篇“为春瘦。何堪更绕西湖,尽是垂柳”描绘西湖垂柳等春景,美好的春光却因友人离去而触发词人离愁,由景及情,自然过渡到对往昔与友人携手同游的回忆,以及如今独游的伤感。对比:将昔日“湖上携手”的共游之乐与今日“独看”“自奏”的孤独处境对比,通过今昔情境的反差,层层递进地抒发对知音远去、欢聚难再的怅惘无奈。借景抒情:全词紧扣西湖春景展开,上片以“山横春烟”“乱落香红千亩”的暮春衰景,草斜阳间,将词人内心的孤寂苍凉寄寓其中;下片用“画船障袖”“翠翘光欲溜”的热闹游景,反衬自身离忧之苦。通过对垂柳、落红、画船等景物的细腻刻画,将伤春之情、怀友之思不着痕迹地融入景物之中,使情因景生、景随情化。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即点明时间地点,于叙事间巧妙融入抒情。明媚春光虽常予人愉悦,却也极易勾起离人愁绪,令其黯然消瘦,此乃古代诗词中伤春主题的常见表达。而作者聚焦离愁,故而在择取景物时,着重描绘西湖垂柳——毕竟古时素有折柳送别的风俗,垂柳极易勾起离人别绪。起笔紧扣主题,“何堪”二字置于“春瘦”与“垂柳”之间,进一步深化情感。西湖垂柳之所以惹人愁思,正因它见证过与友人“湖上携手”的美好时光。如今独自凝望烟外峰峦,虽景致依旧,却只能孤身凭吊往昔的携手同游。由昔日同游之景,自然联想到友人离去后的寂寥,随即着力渲染刻画。“早乱落、香红千亩”既描绘落花之景,又暗点时节。自友人离去,词人再至西湖时已入暮春,曾经如云似雪、香气袭人的千亩红梅,如今已然凋零,令人徒生惆怅。繁花不再,旧日同游的踪迹亦无处寻觅。“一叶凌波缥缈,过三十六离宫,遣游人回首”,借游船之行,含蓄寄托情思。词人驾舟穿梭于烟波浩渺间,途经众多离宫别殿,不禁频频回首,满心皆是对友人的思念。上述叙事围绕词人独游西湖展开,借眼前之景触发情感,深切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下片仍延续西湖景物,以婉约绮丽之笔,通过他人之乐反衬自身哀愁。“犹有”一词紧承上片,使词意断而连续。词人乘舟穿行于落花纷飞的湖面,映入眼帘的是画船上美人掩面、歌馆前佳人执扇的热闹景象。她们敷着流行的宫黄妆容,头饰璀璨夺目,尽情享受着游玩之乐。然而,友人远去,词人再无人共赏美景,欢乐仿佛与己无关。此刻,词人心中唯有无尽的春愁,浓烈似酒,挥之不去。若将这份愁绪谱成乐曲独自欣赏,却又担心无人能懂其中蕴含的伤春怀友之情。据词序记载,俞灏风度高雅,精通音律,常存归隐山林之念,是词人的知音。“今予离忧,商卿一行作吏,殆无复此乐矣”,话语饱含沉痛。因此,词末几句所抒发的,已远超普通的怀友之情,是在说知音踏入仕途,日后想要再共享山林雅趣、琴瑟之乐,恐怕难以实现。也难怪词人“伤春似旧”,即便将心绪谱曲弹奏,也担忧无人理解。陈郁在《藏一话腴》中评价词人“襟怀洒落,如晋、宋间人。意到语工,不期于高远而自高远”,从这首词中便能深切体会到这一特点。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紧紧围绕西湖景物展开,借景抒情。通过落花飘零的景象渲染气氛,又以青楼欢娱的场景形成反差,最后以独自弹琴作结,与开篇“湖上携手”的回忆形成巧妙对照。结尾处“问谁识”三字点明主题,意味深长。从构思上看,上阕由眼前之景联想到过去,再回到当下;下阕则从旁人的欢乐转回自身的感伤,由外在景物过渡到内心世界。整首词几经转折,情感层层深入,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又在不经意间流露出词人超脱洒脱的胸襟。
# 前半首随笔写来,含思凄惋。
近代学者、诗人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上一篇:宋·苏轼《续丽人行》
下一篇:宋·释崇岳《颂古二十五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