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女媭家沔之山阳":我的姐姐家住在沔水之南的山坡旁,
# 山阳:村名,山南为阳,在九真山(汉阳西南)之南,故名。,沔:沔州,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古属楚国。,媭:楚人称姊为媭,此处即指姐姐。
"左白湖":左边是太白湖,
# 白湖:一名太白湖,在汉阳之西。
"右云梦":右边是浩渺的云梦泽,
"春水方生":春天时,湖水初涨,碧波荡漾,
"浸数千里":绵延数千里,
# 浸:浸淫弥漫。
"冬寒沙露":到了冬天,湖水退去,沙滩裸露,
"衰草入云":枯萎的野草直插云霄。
# 衰草入云:秋冬衰败枯萎的草。衰草入云,形容衰草延伸至地平线,与天边云相接。
"丙午之秋":丙午年的秋天,
# 丙午:即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
"予与安甥或荡舟采菱":我与外甥安有时荡舟采菱,
# 安甥:作者一个名安的外甥。
"或举火罝兔":有时举火捕兔,
# 罝:捕兽的网。这里作动词用,以网捕兔。
"或观鱼簺下":有时在鱼簺下观鱼;
# 簺:用竹木编制的栅栏,一种用来拦水捕鱼的工具。
"山行野吟":我们在山间行走,随口吟咏,
"自适其适":自得其乐;
"凭虚怅望":有时又登高望远,怅然若失,
# 凭虚:同“墟”,大丘,大土山。凭虚,犹言凌空、对望蓝天,一说站立在空旷之处。
"因赋是阕":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著酒行行满袂风":带着酒意不停地行走,衣袖灌满迎面而来的清风。
# 袂:衣袖。
"草枯霜鹘落晴空":原野上秋草一片枯黄,捕食的鹰隼飞落晴空。
# 霜鹘:一种鸷鸟,一说即隼。霜鹘,即秋天下霜后的这种猛禽。
"销魂都在夕阳中":在夕阳西沉的景况里渐渐生起离别情愫。
# 销魂:形容忧伤愁苦的样子。一说指离别感伤。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语。都在,一说作“多在”。
"恨入四弦人欲老":琵琶中倾注进了满怀幽怨,伊人在声中亦红颜渐老;
# 四弦:指琵琶。梁简文帝《生别离》:“别离四弦声,相思双笛引。”此用其意,指离别的思念。
"梦寻千驿意难通":梦中到千百个驿站寻觅,却难以传达出内心的情意。
# 千驿:驿站,古代传递邮件的公干人员往来住宿之所。千驿,形容路远。
"当时何似莫匆匆":当初分离的时候,不如不要急急匆匆。
# 何似:如何,不如。
南宋词人、音乐家
姜夔(1155?~1208),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一生未仕,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客交游,卒于杭州。姜夔精通音律,能自度曲。词喜自创新调,重格律,音节谐美,多为写景咏物及记述客游之作,感时伤事,情调较为低沉。代表作品有《扬州慢》《暗香》《疏影》等。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绛帖平》《续书谱》等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爱情的诗词。通过描写作者游赏时所见的草枯霜鹘、夕阳等景象,表达了对在合肥相识的妙解音律女子的深切思念,以及因思念难通、往事匆匆的怅恨与遗憾。
2. 写作手法
对比:“草枯霜鹘落晴空”继之以苍茫秋景:衰草连天,霜鹘(鹘,一种猛禽)直落晴空,画面极具张力——草之枯与鹘之动,地面之衰与天空之旷,形成空间上的强烈对比,暗合词人“凭虚怅望”时的精神游离感。反衬:以乐景衬哀情,“予女媭家沔之山阳,左白湖,右云梦,春水方生,浸数千里,冬寒沙露,衰草入云。”以时空交织之笔绘故土风光:先铺陈“左白湖,右云梦”的开阔地理格局,再以“春水方生,浸数千里”状春日水势浩渺,“冬寒沙露,衰草入云”摹冬日苍茫辽远,四季之景均具雄浑壮阔之美,似极写乐景。其实是以乐景之“壮美”反衬哀情之“苍凉”,表现出词人的悲伤之情。
3. 分段赏析
序文前半铺陈山阳地理形胜:左临白湖,右倚云梦,春水漫千里,冬寒沙草衰,以壮阔之景勾勒出自然之美;后半追忆秋日游赏之乐:荡舟采菱、举火捕兔、观鱼吟啸,极写“自适其适”的疏放快意。然笔锋陡转,以“凭虚怅望,因赋是阕”收束,点明游赏之乐皆为“心灵悲伤”之反衬——乐愈盛,则愁愈深,序末之“怅望”如草蛇灰线,暗伏词篇抒情脉络,实为全词情感转折的枢纽。上片承序中“山行野吟”之境,以动态意象起笔:“著酒行行满袂风”,写携酒而行、衣袂飘举之态,看似洒脱,实则暗藏“借酒浇愁”的心理动因。“草枯霜鹘落晴空”继之以苍茫秋景:衰草连天,霜鹘(鹘,一种猛禽)直落晴空,画面极具张力——草之枯与鹘之动,地面之衰与天空之旷,形成空间上的强烈对比,暗合词人“凭虚怅望”时的精神游离感。至“销魂都在夕阳中”,以“夕阳”这一传统伤怀意象收束,将前两句的高旷之景陡然注入时间的苍凉感:天地愈空阔,愈显人生之渺小;暮色愈沉郁,愈见离思之深浓。此句如桥梁,既承接上片写景之“外张”,又引渡下片抒情之“内敛”,实现情景之间的自然转合。下片以“恨”字领起,转入对相思之情的深层刻画,却避实就虚,从对方视角着笔:“恨入四弦人欲老”,想象恋人以四弦(琵琶类弦乐器)传恨,声声幽怨中红颜渐老。“人欲老”化用《古诗十九首》“思君令人老”,以“老”字写尽相思之蚀骨销形,既见对方用情之深,亦显词人相知之切。“梦寻千驿意难通”再进一层,写恋人梦中跋涉千山万水,却终难逾越空间阻隔,“千驿”之数词强化求索之艰辛,“意难通”之叹则道尽宿命般的无奈。结句“当时何似莫匆匆”如电石火花,将悔恨之情喷薄而出:早知离别如此煎熬,何如当初不轻易分别?此句以反诘收束,既含对过往的追悔,亦寓对重逢的期许,戛然而止却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浣溪沙・著酒行行满袂风》全词的整体构思具有姜夔(白石)的创作特色。序文与词作、上片与下片,皆紧扣主题,一脉相承,层层递进。序文中极力铺陈游赏时的惬意适然,既为词作中无可排遣的忧伤埋下伏笔,又以乐景反衬哀情,凸显忧伤之深重。上片大写天地的高阔辽远、夕阳的苍茫无极,实则为下片所抒写的相思之绵长、伤心之无限营造情感意境。通观全篇,序文起到引发情感之势,上片呈现向外延展的张力,下片转为向内收敛的情致,虽为短小的小令,却极尽变化开合之能事,在尺幅之间运用情感波澜的笔法。
# 起二句意境高旷,第三句凄暗,第四句入人。
近现代词人、诗人、文学家沈祖棻《宋词赏析》
# 低徊往复之情不欲明言也。
近现代词人,词学宗师夏承焘《姜白石编年笺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