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ú
shí
guī
tiáo

朝代:宋作者:姜夔浏览量:3
cǎo
chuān
穿
shā
xuě
bàn
xiāo
gōng
yān
lěng
shuǐ
tiáo
tiáo
méi
huā
zhú
rén
jiàn
chuī
xiāng
guò
shí
qiáo
èr
měi
rén
tái
shàng
huān
jīn
kōng
tái
wàng
cán
xuě
wèi
róng
qīng
cǎo
鹿
guò
sān
huáng
mào
chuán
shuì
chéng
tóu
gāo
liú
bīng
fēn
míng
jiù
jiāng
nán
àn
zhōu
wěi
chūn
fēng
zhǎn
dēng
qiān
mén
liè
sàn
lín
ér
xiāng
wèi
dào
jiā
yīng
shì
mián
fēi
shǒu
suì
xiǎo
chuāng
chūn
dēng
huā
sān
shēng
dìng
shì
tiān
suí
yòu
xiàng
sōng
zuò
guī
pàn
xīn
nián
zhōu
shàng
guò
qìng
rén
xuě
zhēng
liù
shā
wěi
fēng
huí
zhào
hán
jiāo
huā
jīn
dēng
pán
bǎi
nián
cǎo
cǎo
dōu
zhuó
chūn
jiǎn
zhú
kàn
máng
máng
yàn
yǐng
wēi
fēng
chóng
dié
yún
cháng
qiáo
chūn
hán
zhǐ
yǒu
shī
rén
guī
sāng
jiān
gōu
huǒ
què
cán
fēng
xiāng
chuán
wèi
ān
dàn
míng
nián
shǎo
xíng
zhǐ
cái
bái
zhù
zuò
chūn
shān
jiǔ
shào
xiǎo
zhī
míng
hàn
chǎng
shí
nián
xīn
shì
zhǐ
liáng
jiù
shí
céng
zuò
méi
huā
yán
jīn
xiāng
shí
huán
jué
suí
lěng
wèi
xiāo
tái
liú
xuě
qiáng
yāo
shuí
jiā
chuī
chūn
yuàn
kàn
jiàn
é
huáng
shàng
liǔ
tiáo

译文

暮色朦胧,积雪半消的岸上,一片片细草穿出沙地,当年的吴国宫殿已经不复存在,此刻只有迷茫的烟霭,迢迢不尽的流水。竹林中的梅花无人看见,但是散发出阵阵香气,陪伴着我一夜过了石桥。美人台上昔日曾是一片欢娱景象,如今只剩下空台,只能遥望五湖。残雪尚未融化,青草也已枯萎,可惜再也没有麋鹿经过姑苏城了。船夫的呼喊声让诗人无法入睡,他将篙投入水中,轻轻划过流冰。分明是曾经停泊过的江南岸边,舟尾的春风轻轻吹动着客船上的灯火。千家万户点燃火炬,惊散了林中的乌鸦,诗人思念着家中的儿女,自己却还未到家。想必今夜是因思念而无法入眠,并非是为了守岁,小窗外的春色仿佛融入了灯花之中。三生三世必定是像陆龟蒙一样的人,又一次从吴松做客归来。已经甘愿在新年时于舟中度过,且请人用融化的雪水洗净我沾满风尘的衣衫。沙滩尽头,风回旋而来,船桨透着寒意,如今除夕之夜,椒花不再登盘。人生百年,匆匆而过,皆是如此,诗人独自在烛光下裁剪诗句,欣赏春词。太湖茫茫,大雁的影子若隐若现,玉色的山峰重重叠叠,仿佛守护着云衣。长桥在春寒料峭的夜晚显得格外寂寞,只有诗人驾着一叶扁舟归来。在野外桑林中燃起篝火能促使桑树发芽生长,有利于养蚕,对当地流传下来的这种风俗习惯,我还不大熟悉。只要明年不经常在外奔波,自己也要养蚕植麻,用自己的劳动成果做一件春衫。诗人年少时就在文坛闻名,然而十年间的心事却只有凄凉。旧时曾写过梅花赋,如今研磨之时,仍觉墨香四溢。玉环玉佩随着水波漂流,寒意未消,古老的苔藓上留存着残雪,横卧在墙腰。不知谁家的玉笛吹奏出春怨的曲调,诗人看到嫩黄色的新芽已爬上了柳条。

逐句剖析

"细草穿沙雪半销":暮色朦胧,积雪半消的岸上,一片片细草穿出沙地,

# 草:夏校本、陆本、许本并作“草”,吟稿本作“柳”。庾信《荡子赋》:“细草横阶随意生。”

"吴宫烟冷水迢迢":当年的吴国宫殿已经不复存在,此刻只有迷茫的烟霭,迢迢不尽的流水。

# 迢迢:遥远的样子。杜牧《寄扬州韩判官》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吴宫:苏州有春秋时代吴国宫殿的遗址。

"梅花竹里无人见":竹林中的梅花无人看见,

"一夜吹香过石桥":但是散发出阵阵香气,陪伴着我一夜过了石桥。

"美人台上昔欢娱":美人台上昔日曾是一片欢娱景象,

"今日空台望五湖":如今只剩下空台,只能遥望五湖。

"残雪未融青草死":残雪尚未融化,青草也已枯萎,

"苦无麋鹿过姑苏":可惜再也没有麋鹿经过姑苏城了。

"黄帽传呼睡不成":船夫的呼喊声让诗人无法入睡,

"投篙细细激流冰":他将篙投入水中,轻轻划过流冰。

# 激:一作击。

"分明旧泊江南岸":分明是曾经停泊过的江南岸边,

"舟尾春风飐客灯":舟尾的春风轻轻吹动着客船上的灯火。

"千门列炬散林鸦":千家万户点燃火炬,惊散了林中的乌鸦,

"儿女相思未到家":诗人思念着家中的儿女,自己却还未到家。

"应是不眠非守岁":想必今夜是因思念而无法入眠,并非是为了守岁,

"小窗春色入灯花":小窗外的春色仿佛融入了灯花之中。

# 小窗春色:一作“小客春意”。

"三生定是陆天随":三生三世必定是像陆龟蒙一样的人,

"又向吴松作客归":又一次从吴松做客归来。

# 吴:一作“顺”。,又:一作“只”。

"已拚新年舟上过":已经甘愿在新年时于舟中度过,

"倩人和雪洗征衣":且请人用融化的雪水洗净我沾满风尘的衣衫。

# 征:一作“片”。

"沙尾风回一棹寒":沙滩尽头,风回旋而来,船桨透着寒意,

"椒花今夕不登盘":如今除夕之夜,椒花不再登盘。

"百年草草都如此":人生百年,匆匆而过,皆是如此,

# 如此:一作“寒夜”。

"自琢春词剪烛看":诗人独自在烛光下裁剪诗句,欣赏春词。

"笠泽茫茫雁影微":太湖茫茫,大雁的影子若隐若现,

"玉峰重叠护云衣":玉色的山峰重重叠叠,仿佛守护着云衣。

"长桥寂寞春寒夜":长桥在春寒料峭的夜晚显得格外寂寞,

"只有诗人一舸归":只有诗人驾着一叶扁舟归来。

"桑间篝火却宜蚕":在野外桑林中燃起篝火能促使桑树发芽生长,有利于养蚕,

# 篝火:野外燃起的一堆一堆的柴火。篝:一作簧。

"风土相传我未谙":对当地流传下来的这种风俗习惯,我还不大熟悉。

# 风土:地方的风俗习惯。

"但得明年少行役":只要明年不经常在外奔波,

# 行役:指奔走外地。

"只裁白纻作春衫":自己也要养蚕植麻,用自己的劳动成果做一件春衫。

# 白纻:用纻麻织成的白布。

"少小知名翰墨场":诗人年少时就在文坛闻名,

"十年心事只凄凉":然而十年间的心事却只有凄凉。

"旧时曾作梅花赋":旧时曾写过梅花赋,

"研墨于今亦自香":如今研磨之时,仍觉墨香四溢。

"环玦随波冷未销":玉环玉佩随着水波漂流,寒意未消,

"古苔留雪卧墙腰":古老的苔藓上留存着残雪,横卧在墙腰。

"谁家玉笛吹春怨":不知谁家的玉笛吹奏出春怨的曲调,

"看见鹅黄上柳条":诗人看到嫩黄色的新芽已爬上了柳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是南宋诗人姜夔在绍熙二年(1191年)冬末,从苏州石湖返回湖州苕溪途中创作的十首七言绝句。这组诗以江南冬春交替时旅途风光为背景,融入自身漂泊感受,呈现其多次科考失败、终身未做官的境遇。诗中用白描手法勾勒“细草穿沙”“梅花竹里”等清冷意象,借“残雪未融”“长桥寂寞”等场景,暗含身世飘零的愁绪;“春风飐客灯”“小客春意入灯花”等句,则道出漂泊孤独与思归心切。诗中既有对吴宫遗迹的怀古之情,作者又以隐士陆龟蒙自比,透出悠远清淡的意境与超脱隐逸的心境,集中体现姜夔“清虚骚雅”的诗风。这组诗语言简洁空灵,将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与个人情感的含蓄抒发完美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音乐家

姜夔(1155?~1208),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一生未仕,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客交游,卒于杭州。姜夔精通音律,能自度曲。词喜自创新调,重格律,音节谐美,多为写景咏物及记述客游之作,感时伤事,情调较为低沉。代表作品有《扬州慢》《暗香》《疏影》等。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绛帖平》《续书谱》等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绍熙二年(1191)的冬天,姜夔辞别石湖别墅,在除夕夜晚乘船返回苕溪。作为漂泊无依的游子,他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心中始终萦绕着深切的落寞与孤寂,当表面的喧闹褪去后,这种心境便更难隐藏。归乡途中,夜色迷蒙,四周一片寂静,寒冷的空气侵袭着周身,诗人不禁心潮起伏,于是写下了这十首七言绝句。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七言绝句,也是一组纪行诗。借除夕归途中的残雪、梅花、孤舟、灯火等景象,写出了旅途的孤寂、对往昔的追忆及复杂的心绪。

2. 写作手法

白描:“细草穿沙雪半销”,以简练笔触勾勒细草穿沙、残雪消融之景,不加修饰却真切可感;“吴宫烟冷水迢迢”白描远景,吴宫笼烟、江水悠远,尽显自然本色。远近结合:“细草穿沙雪半消”是近景,细致写脚下草、沙、残雪;“吴宫烟冷水迢迢”为远景,勾勒远处吴宫、烟水,远近相衬,画面层次分明。意象组合:以细草、沙、雪、吴宫、烟、水、梅花、竹、石桥等意象组合,构建出幽冷清寂的江南冬夜图景,意象间自然衔接,意境统一。

3. 分段赏析

其一:首句“细草穿沙雪半销”,点明时间是除夕,正值冬去春来,积雪半融、细草萌芽的时节,这是途中所见的近景。第二句“吴宫烟冷水迢迢”描写远景,小船快速前行,那高大华美的吴宫被茫茫雾气笼罩,渐渐隐没在远方。第三句转写眼前之景,“梅花竹里无人见”,轻快的小船经过高洁、清雅又带着傲气的梅花与竹林旁,自有一番乐趣。第四句以“一夜吹香过石桥”收尾,“一夜香”既与上句的“梅花”相衔接,又引出句中的“过石桥”,至此,诗人的得意之情被巧妙地暗含其中。其二:“美人台上昔欢娱,今日空台望五湖”:此两句今昔对照,昔日美人台上满是欢歌笑语,一片热闹景象,如今却只剩空台,孤独地望向五湖。“昔”与“今”的强烈反差,瞬间勾勒出时过境迁的落寞之感,曾经的繁华如过眼云烟,徒留荒芜,为全诗定下了怀旧、清冷的基调。“残雪未融青草死,苦无麋鹿过姑苏”:残雪还堆积着尚未消融,青草却已枯萎死去,满目萧瑟,又言苦于没有麋鹿行经姑苏。诗人借景抒情,以残雪、枯草这些衰败的景象,渲染出环境的凄清,“苦无”二字更添内心的孤寂与失落,仿佛世间生机皆灭,唯自己茕茕孑立。其三:“黄帽传呼睡不成,投篙细细激流冰”:描绘出行船途中的一幕,戴着黄帽的船夫呼喊着,打破寂静,使得诗人难以入眠,只能将篙投入水中,轻轻拨开湍急水流中的冰块。“睡不成”直白道出旅途的劳顿与纷扰,“投篙细细”则细腻展现船夫行船的谨慎,侧面反映水流之急、行路之难,让读者如临其境感受舟行寒夜的艰辛。“分明旧泊江南岸,舟尾春风飐客灯”:诗人恍惚间认出这是曾经停泊过的江南岸,舟尾的灯火在春风吹拂下轻轻摇晃。“分明”一词带着些恍惚与确认之感,旧地重游,勾起往昔回忆,而那晃动的客灯,于春寒料峭中添了一抹暖意,也衬出诗人漂泊中的怅惘,不知今夕何夕。其四:“千门列炬散林鸦,儿女相思未到家”:写节日时千家万户燃起火炬,惊散了林中栖息的乌鸦,而儿女们因相思还未归家。前半句描绘出节日的热闹喧嚣,后半句笔锋一转,聚焦到未归的儿女,强烈的对比凸显出人间的相思之苦,在这欢庆时刻,有人却因思念漂泊在外,孤寂难眠。“应是不眠非守岁,小窗春色入灯花”:推测那些未归之人应是因相思而难以入眠,并非单纯守岁,羁旅中的“小客”望着灯花,似从中感受到了一丝春意。“应是”一词委婉揣测,将游子思乡、思人的心境含蓄点出,灯花里的春意,既是自然节令的细微变化,更是诗人心中对团圆、美好的期盼。其五:“三生定是陆天随,又向吴松作客归”:诗人以陆龟蒙自比,言前世今生大概都如陆龟蒙般洒脱不羁,如今又从顺松之地做客归来。借古人自况,既表露对陆龟蒙式归隐生活的向往,又点明自己漂泊不定的行迹,在感慨身世之余,寻求一份精神慰藉。“已拚新年舟上过,倩人和雪洗征衣”:已然打算在新年的舟船漂泊中度过,还请人伴着雪花清洗衣衫。“已拚”尽显无奈与洒脱,新年本是团圆欢聚之时,诗人却只能于水上漂泊,洗片衣这一细节,于清寒中见生活的窘迫,又不失坦然,将复杂心境融入寻常举动。其六:“沙尾风回一棹寒,椒花今夕不登盘”:船行至沙尾,风向回转,一桨划动,寒意料峭,而本该在今夕摆上餐桌的椒花酒也不见踪影。风、寒渲染出行途艰难,椒花未登盘暗示佳节的清冷,与平常人家的热闹形成对比,突出诗人的孤寂与穷困,佳节只能在凄寒中度过。“百年草草都如此,自琢春词剪烛看”:感慨一生匆匆,大多时光都在寒夜中度过,只能独自对着烛光推敲春日的诗词。“百年草草”叹岁月流逝、人生无常,寒夜中剪烛看词,画面孤寂,诗人将满心的凄凉、对生活的感怀融入创作,于清冷里寻诗意的寄托。其七:“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极目远眺,笠泽湖面茫茫一片,大雁身影隐微难辨,远处玉峰层层叠叠,云雾缭绕似给山峰披上衣裳。大景描写,湖、雁、峰、云交织,营造出空灵、浩渺又略带神秘的意境,诗人将所见之景铺陈,展现天地自然的壮阔,也暗示自身漂泊其中的渺小。“长桥寂寞春寒放,只有诗人一舸归”:长长的桥梁在春寒中寂静地横跨,只有诗人一叶扁舟归来。“寂寞”赋予长桥人的情感,与“一舸”相衬,强烈的对比突出诗人的孤独,在这春寒料峭之时,世界仿若静止,唯有诗人孤舟独返,尽显落寞。其八:“桑间篝火却宜蚕,风土相传我未谙”:看到桑林间燃起篝火,知晓是为了确定蚕事,只是这当地的风俗自己并不熟悉。以陌生之眼观地方风俗,新鲜之余,有淡淡的疏离感,展现诗人游历四方,身处异乡的情境,对风土人情的留意也丰富了诗的内涵。“但得明年少行役,只裁白纻作春衫”:只盼来年能少些奔波劳碌,到那时只需裁剪白苎布来制作春衫。质朴言语道出心底渴望,“但得”“少行役”是对安定生活的向往,想象中制作春衫的画面,满是闲适,与当下的漂泊艰辛对照,寄寓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其九:“少小知名翰墨场,十年心事只凄凉”:回忆年少时就在翰墨场崭露头角,可十年来满心的心事却只剩凄凉。往昔的风光与如今的落魄对比,“十年”跨度见证人生跌宕,诗人感慨岁月无情,曾经的才情并未换来顺遂人生,只剩满心沧桑。“旧时曾作梅花赋,研墨于今亦自香”:过去曾写就梅花赋,如今即便只是研墨,似也能闻到那股香气。以梅花赋为引,回忆昔日文采斐然,即便当下境遇不佳,那曾经的才情光芒仍在,墨香仿若带着过往荣耀,于凄凉中寻一丝慰藉,坚守文人的自尊与情怀。其十:“环玦随波冷未销,古苔留雪卧墙腰”:玉环玉佩随着水波漂流,寒冷中仍未消融,古老的青苔上积雪卧于墙腰。景物描写清冷孤寂,环玦、冷波、古苔、积雪、墙腰,一系列意象组合,勾勒出一幅衰败、冰冷的画面,仿若岁月的残痕,暗示诗人心境的荒芜与落寞。“谁家玉笛吹春怨,看见鹅黄上柳条”:不知谁家吹奏起玉笛,传来悠悠春怨,抬眼望去,已能看见柳树上冒出鹅黄嫩绿。玉笛春怨声添哀愁,柳色鹅黄现生机,一悲一喜,动静结合,在哀怨的氛围中透出新春的希望,恰似诗人复杂心境,于人生苦难中仍捕捉到自然的新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石湖范致能尤爱其诗,杨诚斋亦爱赏之,赏其《岁除舟行十绝》,以为有裁云缝雾之妙思,敲金戛玉之奇声。”即谓这十首诗构思精心细密,格调谐婉高秀。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闲居自述》

下一篇:宋·史浩《浪淘沙令·祝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