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ēng
shēng
màn
·
·
gāo
hán
yǒu

朝代:宋作者:王沂孙浏览量:2
gāo
hán
yǒu
bái
zūn
léi
qiān
shān
jìn
guāng
yǐng
kōng
tiān
àn
luò
qīng
xiāng
píng
shēng
xìng
qiǎn
dāng
nián
chuáng
zěn
zhī
dào
shì
suì
huá
huàn
què
chù
chù
kān
shāng
shì
nán
lóu
duàn
zòng
shū
huā
dàn
yuè
zhǐ
liáng
lěng
xié
fēng
kuàng
yǎn
西
chuāng
tiān
rén
zǒng
lǎo
màn
xiāng
yǒng
xiāng
wàng
duàn
mèng
yuǎn
chèn
qiū
shēng
piàn
jiāng

译文

高高的门窗透进寒意,洁白的酒器泛着微光,千山万壑都融入了这孤寂的月光中。月影如玉般空灵,天边的花儿悄悄散放着清香。我一生对这样的景致兴趣不减,记得当年、我独自倚坐在胡床上欣赏。怎料到如今,时光变迁,岁月更替,处处都令人感伤。南楼的音乐已经停歇,即使有稀疏的花朵和淡淡的月光,也只是增添了几分凄凉。冷雨伴着斜风,更何况是我独自紧闭着西窗。天涯海角的故人都已老去,徒然地相思、在这漫长的夜晚里痴痴地凝望远方。消失的梦境遥不可及,随着秋天的声响,像一片东西一样渡过江去。

逐句剖析

"高寒户牖":高高的门窗透进寒意,

# 户牖:门窗。,高寒:地势高而寒冷。

"虚白尊罍":洁白的酒器泛着微光,

# 尊罍:泛指酒器。,虚白:洁白,皎洁。

"千山尽入孤光":千山万壑都融入了这孤寂的月光中。

"玉影如空":月影如玉般空灵,

"天葩暗落清香":天边的花儿悄悄散放着清香。

# 天葩:非凡的花。

"平生此兴不浅":我一生对这样的景致兴趣不减,

"记当年、":记得当年、

"独据胡床":我独自倚坐在胡床上欣赏。

"怎知道":怎料到如今,

"是岁华换却":时光变迁,岁月更替,

"处处堪伤":处处都令人感伤。

"已是南楼曲断":南楼的音乐已经停歇,

"纵疏花淡月":即使有稀疏的花朵和淡淡的月光,

"也只凄凉":也只是增添了几分凄凉。

"冷雨斜风":冷雨伴着斜风,

"何况独掩西窗":更何况是我独自紧闭着西窗。

"天涯故人总老":天涯海角的故人都已老去,

"谩相思、":徒然地相思、

# 谩:一作漫。

"永夜相望":在这漫长的夜晚里痴痴地凝望远方。

"断梦远":消失的梦境遥不可及,

# 断梦:那破碎的梦境已经远去,

"趁秋声、":随着秋天的声响,

"一片渡江":像一片东西一样渡过江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声声慢·高寒户牖》是宋末词人王沂孙创作的一首词。全词以秋夜月华为引,通过“高寒户牖”“虚白尊罍”等意象勾勒孤寂清冷的氛围,上片追忆往昔独据胡床赏月的雅兴,与今朝“岁华换却”的凄凉形成今昔对比,暗含家国沦亡之痛;下片以“南楼曲断”“冷雨斜风”等典故与景物渲染凄凉,借“天涯故人总老”“断梦远”等句直抒对故人的思念及人生无常的悲慨。全词寓情于景,通感手法(如“玉影如空”)与虚实结合(如“天葩暗落清香”)深化了哀婉意境,语言凝练沉郁,既流露黍离之悲,又暗含身世飘零之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王沂孙(1238?~1290?),南宋词人。字圣与,号碧山,又号中仙、玉笥山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曾任庆元路学正。其词多咏物之作,间寓身世之感,但意旨隐晦。词风典雅浑厚,结构曲折缜密,深为清代常州派词人所推重。如周济称其“咏物最争托意”,并推之为宋词四大家之一。主要词作有《天香·龙涎香》《齐天乐·蝉》《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等。著有《花外集》(又名《碧山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宋词中的咏物感怀题材作品,通过秋夜孤光、玉影清香等清冷意象与南楼曲断、冷雨西窗等典故意象的交织,表达了词人对故国沦亡的黍离之悲、时光流转的沧桑之痛以及对天涯故人的永夜相思。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以“月色凄美”“月下幽香”等意象铺陈,渲染出朦胧清冷的意境,随后由景及人,从赏月联想到“满目疮痍的家国”“忧患飘零的身世”,将自然之景与家国之痛融为一体。通过“冷雨斜风”“独掩西窗”等萧瑟意象,配合“梦断秋声渡江远”的虚写,将孤寂心境与凄凉环境交织,最终以“处处堪伤”收束全篇。由月色引发家国身世之叹,实现“景—情—思”的递进,深化了亡国之痛的抒发。用典:词人引用晋代庾亮登南楼赏月的典故,借庾亮对江山的赏叹,暗喻自身对故国山河的眷恋与江山易主的悲怆。庾亮曾于南楼赏月并留下“诸人共尽醉,何用数斗酒”的典故,此处词人化用其意,以“月光照江山,江山已易主”的对比,表达对故国沦丧的哀痛。化用:下片“冷雨斜风,何况独掩西窗”化用李商隐《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温馨场景,反转为“冷雨斜风”的孤寂独坐,形成强烈对比。

3. 分段赏析

上片:“高寒户牖,虚白尊罍,千山尽入孤光”,寒夜凭窗而立,清酒独酌,月光笼罩群山。“千山”意象暗含故国沦丧之痛,与庾亮南楼赏月的典故形成今昔对比。“玉影如空,天葩暗落清香”,月光空明如霜,花香幽微暗浮。以“玉影”代指月色,“天葩”暗喻故国风物,清冷中透出物是人非之感。“平生此兴不浅,记当年、独据胡床”,追忆往昔登高赏月的豪情。“胡床”呼应庾亮南楼典故,暗示今昔境遇变迁。“怎知道,是岁华换却,处处堪伤”,陡转笔锋,道出年华更迭带来的沧桑。以“岁华换却”收束上片,奠定全词哀婉基调。下片:“已是南楼曲断,纵疏花淡月,也只凄凉”南楼雅集已成绝响,纵有疏花淡月亦难掩凄凉。反用庾亮典故,突显今非昔比之痛。“冷雨斜风,何况独掩西窗”,化用李商隐诗意,将温馨重逢转为孤寂场景。风雨意象强化凄凉氛围,与上片“孤光”形成空间呼应。“天涯故人总老,谩相思、永夜相望”故人零落天涯,徒然相思。以“总老”暗指时光流逝,“永夜”延伸孤独时空。“断梦远,趁秋声、一片渡江”,残梦随秋声消散,如秋叶飘零渡江。以“秋声”收束全篇,将身世飘零与家国兴亡融为一体。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情景交融,写景抒情,情感起伏多变,语言婉转沉痛,满溢着说不尽的家国之痛与对旧友的思念。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于石《吾家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田况《颖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