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杵余丹":玉杵捣药残留的丹砂,
"金刀剩彩":金刀裁剪剩下的彩绸,
"重染吴江孤树":重新染就吴江畔的孤树。
"几点朱铅":几点朱砂般的红晕,
"几度怨啼秋暮":几度在秋暮中哀怨啼哭。
"惊旧梦、":惊醒了旧日的梦境、
"绿鬓轻凋":绿鬓般的青叶轻轻凋零,
"诉新恨、":倾诉着新的愁恨、
"绛唇微注":绛唇般的红叶微微含泪。
"最堪怜":最令人怜惜的是,
"同拂新霜":一同拂过新霜,
"绣蓉一镜晚妆妒":如锦绣芙蓉在镜中晚妆,惹来妒忌。
"千林摇落渐少":千万树林凋零渐少,
"何事西风老色":为何西风中的老色,
"争妍如许":还能如此争奇斗艳。
"二月残花":二月残花凋谢,
"空误小车山路":徒然耽误了游人的小车山路。
"重认取":重新寻觅,
"流水荒沟":流水和荒沟,
"怕犹有、":怕还有、
"寄情芳语":寄托情思的芳语残留。
"但凄凉、":唯有凄凉的、
"秋苑斜阳":秋苑和斜阳,
"冷枝留醉舞":冷枝上红叶留下醉后的舞姿。
南宋词人
王沂孙(1238?~1290?),南宋词人。字圣与,号碧山,又号中仙、玉笥山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曾任庆元路学正。其词多咏物之作,间寓身世之感,但意旨隐晦。词风典雅浑厚,结构曲折缜密,深为清代常州派词人所推重。如周济称其“咏物最争托意”,并推之为宋词四大家之一。主要词作有《天香·龙涎香》《齐天乐·蝉》《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等。著有《花外集》(又名《碧山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词。通过写红叶的凄美意象与其他自然景物的寄寓,表现出故国之恋的深沉与哀婉,表达了遗民坚守气节却难容于世的悲怆与故国之思。
2. 写作手法
用典:“二月残花,空误小车山路”两句,反用杜牧“霜叶红于二月花”之典,直言红叶之美远胜春花,却徒然点缀荒山野径(“空误”)。此句暗讽南宋偏安的繁华如二月残花般短暂虚妄,红叶的绚烂恰成时代悲剧的注脚。
3. 分段赏析
词的上阕,写红叶的凄美意象与身世隐喻。“玉杵余丹,金刀剩彩,重染吴江孤树”开篇以神话色彩渲染红叶的诞生:仙人捣药的朱砂余烬(玉杵余丹)、宫廷剪彩的残红(金刀剩彩),仿佛上天用这些色彩重新浸染了吴江边的枫树。此句将红叶的艳丽与孤寂交织,暗喻词人如被遗弃的丹砂与剪彩,清冷而格格不入。“几点朱铅,几度怨啼秋暮”“朱铅”喻红叶的色泽,仿佛被秋雨反复冲刷的胭脂;“怨啼”赋予红叶拟人化的哀愁,写尽它在暮秋中历经风霜的凋零之痛。词人借红叶的“怨”,道出自身漂泊无依的悲凉。“惊旧梦、绿鬓轻凋,诉新恨、绛唇微注”青丝(绿鬓)成雪、红颜(绛唇)染霜,红叶的色彩变化暗喻人生易老。旧梦惊破、新恨难消,词人以红叶为镜,映射自己身世浮沉中的失落与不甘。“最堪怜,同拂新霜,绣蓉一镜晚妆妒”红叶与残荷(绣蓉)共沐寒霜,却因艳丽引发荷花的嫉妒(“晚妆妒”)。此句以“妒”反衬红叶的孤傲,亦暗指遗民在元朝统治下的清高气节——不屑与世俗同流,却难逃冷眼。词的下阕,红叶的飘零之叹与故国之思。“千林摇落渐少,何事西风老色,争妍如许”秋风扫尽千林枯叶(“千林摇落”),红叶却逆势绽放(“争妍如许”)。词人诘问西风:为何这抹残红在肃杀中愈发鲜艳?实则自问:遗民为何在亡国后仍坚守气节?“老色”与“争妍”的对比,凸显气节与现实的冲突。“二月残花,空误小车山路”反用杜牧“霜叶红于二月花”之典,直言红叶之美远胜春花,却徒然点缀荒山野径(“空误”)。此句暗讽南宋偏安的繁华如二月残花般短暂虚妄,红叶的绚烂恰成时代悲剧的注脚。“重认取、流水荒沟,怕犹有、寄情芳语”化用唐代宫女红叶题诗的典故:红叶随流水漂至深宫,承载情思。词人寻觅荒沟流水中的红叶,渴望寻得遗民同类的“芳语”,实则是渴望在冷寂中寻得精神共鸣,却注定徒劳。“但凄凉、秋苑斜阳,冷枝留醉舞”结句以萧瑟之景收束:斜阳下的秋苑(“凄凉”)、寒枝上的红叶(“冷枝”),如醉舞般摇曳。此景呼应开篇的“重染吴江”,形成时空闭环,将红叶的飘零与遗民的漂泊融为一体。“醉舞”看似狂放,实为对故国沦亡的癫狂痛楚,余韵凄怆。
4. 作品点评
《绮罗香·红叶》全词以秋日丹枫为载体,承载着词人独特的主观情思。创作者通过意象的延伸与重组,构建出充满怜惜与怅惘的抒情维度。虽以赏叶为表,实则借物言志,将丹枫作为情感投射的媒介,使其浸染着幽邃孤寂的意境与创作者特有的精神气质。这种托物寄兴的表现手法,本质上是词人内在心绪的外化呈现,投射出作者特定的精神境界。
上一篇:宋·葛立方《韩干画马》
下一篇:宋·陆游《戒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