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iù
·
·
sǎo
fāng
lín

朝代:宋作者:王沂孙浏览量:3
sǎo
fāng
lín
fān
fēng
cōng
cōng
lǎo
jìn
chūn
qín
jiàn
rùn
qīn
duàn
nèn
liáng
suí
shàn
chū
shēng
wǎn
chuāng
yín
chén
chén
yōu
jìng
fāng
xún
ǎn
ǎi
tái
xiāng
lián
jìng
xiāo
shū
zhú
yǐng
tíng
shēn
mán
dàn
què
é
méi
chén
zhuāng
yōng
sǎo
bǎo
chāi
chóng
sàn
xiù
píng
luán
dāng
shí
àn
shuǐ
yún
fàn
jiǔ
kōng
shān
liú
yuè
tīng
qín
liào
jīn
mén
qián
shù
chóng
cuì
yīn

译文

清扫芳林中的落花。经历了几番风雨摧折,连栖息其中的鸣禽也衰老了几许。傍晚微寒湿润的气息轻轻漫上衣襟,凉时拂动罗扇。在窗前自吟。暮霭降临之际。庭院沉寂深邃,伊人也许正沿着花木扶疏的幽径独自徘徊。洁净的珠帘正拂动着散发轻香的青苔,伊人的居地一定是竹影横斜。不要让蛾眉清淡,晨起时也不要懒于描画,不要忘记我们之间深厚的感情,也不要彼此离散。想起当时我们在潜流的沟水和有云彩的天空下一起饮酒,寂静的春山挽留月光一起欣赏琴音。却没有想到。伊人门前已经是层恋叠翠。

逐句剖析

"扫芳林":清扫芳林中的落花。

# 芳林:春日的花木。

"几番风雨":经历了几番风雨摧折,

"匆匆老尽春禽":连栖息其中的鸣禽也衰老了几许。

# 春禽:春日的鸣禽。

"渐薄润侵衣不断":傍晚微寒湿润的气息轻轻漫上衣襟,

# 薄润:形容春日的微寒润湿。

"嫩凉随扇初生":凉时拂动罗扇。

# 嫩凉:微凉。

"晚窗自吟":在窗前自吟。

"沉沉":暮霭降临之际。

# 沉沉:形容环境沉寂深邃。

"幽径芳寻":庭院沉寂深邃,伊人也许正沿着花木扶疏的幽径独自徘徊。

# 芳寻:即寻芳。

"晻霭苔香帘净":洁净的珠帘正拂动着散发轻香的青苔,

# 晻霭:云雾密集而昏暗。

"萧疏竹影庭深":伊人的居地一定是竹影横斜。

# 萧疏:形容竹影稀疏。

"谩淡却蛾眉":不要让蛾眉清淡,

# 谩:空。

"晨妆慵扫":晨起时也不要懒于描画,

# 慵扫:懒于描画。扫,画、抹。

"宝钗虫散":不要忘记我们之间深厚的感情,

# 宝钗虫散:意指情侣间的分离。古代妇女与丈夫或情侣之间离别之时有分钗赠别之俗。钗:两股笄,女子首饰的一种。虫:指玉虫,钗上之饰物。

"绣屏鸾破":也不要彼此离散。

# 绣屏鸾破:用徐德言与妻子分镜事,言与佳人之离散。鸾:即鸾镜。

"当时暗水和云泛酒":想起当时我们在潜流的沟水和有云彩的天空下一起饮酒,

# 泛酒:水边饮酒。,暗水:潜流的沟水。

"空山留月听琴":寂静的春山挽留月光一起欣赏琴音。

# 空山:寂静的春山。

"料如今":却没有想到。

"门前数重翠阴":伊人门前已经是层恋叠翠。

# 翠阴:绿荫。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八六子・扫芳林》是一首触景生情的怀人词作。上片描绘暮春景致,词人以细腻笔触勾勒出春雨后枝头春禽衰疲、薄雨侵衣、嫩凉随扇的景象,借季节更迭的迅速,暗寓时光流逝之叹,字里行间弥漫着惜春之情。下片转入抒情,通过对思念之人生活场景的想象——幽径寻芳的孤寂、妆容慵怠的憔悴、旧物残破的凄凉,以及往昔“暗水泛酒”“空山听琴”的雅趣对照,层层递进地抒发对所思之人的深切眷恋。全词景中含情,以纤巧浓丽又不失典雅的语言,道出了词人的脉脉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王沂孙(1238?~1290?),南宋词人。字圣与,号碧山,又号中仙、玉笥山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曾任庆元路学正。其词多咏物之作,间寓身世之感,但意旨隐晦。词风典雅浑厚,结构曲折缜密,深为清代常州派词人所推重。如周济称其“咏物最争托意”,并推之为宋词四大家之一。主要词作有《天香·龙涎香》《齐天乐·蝉》《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等。著有《花外集》(又名《碧山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词作于春末夏初之时。傍晚时分,作者独自倚靠窗前,目睹窗外景色,不禁思念起远方的心上人,遂写下此词以抒发相思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惜春怀人词。描绘了一幅暮春风雨中禽鸟衰疲、薄雨侵衣、竹影庭深的景象,抒发了词人的惜春伤时之情以及对所思之人的深切眷恋。

2. 写作手法

以景结情:这首词多处以景语收束情感,含蓄深婉。上片“晚窗自吟”以独居窗下的剪影收束日间所见,“自”字暗含孤寂;下片“暗水和云泛酒,空山留月听琴”以回忆中云水空山的清寂之景,收束往昔雅情,景中藏着物是人非的怅惘;结句“门前数重翠阴”以当下浓荫阻隔的冷寂之景作结,既呼应开篇“扫芳林”的衰残,又以绿荫遮蔽的视觉阻隔,隐喻心事难寄的愁绪,景语如情语,余韵悠长。

3. 分段赏析

上阙以“扫芳林。几番风雨,匆匆老尽春禽”奠定基调,既化用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的伤春悲叹,又暗藏周邦彦《满庭芳》“风老莺雏,雨肥梅子”的时节流转之意,借风雨落花、春禽衰态,委婉道出惜春之情。“渐”字一转,笔触从景及人,“薄润侵衣”轻描南方雨意,呼应周邦彦笔下“衣润费炉烟”的湿润气息;“嫩凉随扇”则以“嫩”字精准捕捉夏意初萌的微妙,与“老尽春禽”的“老”字相映成趣,在“初生”与“不断”的呼应中,不着痕迹地勾勒出春逝夏至的时光脉络,最终以“晚窗自吟”收束上阕,渲染出独处的寂寞与暮春的惆怅。下阕以“沉沉”起笔,既描绘暮色深沉,又暗喻心绪沉重。“幽径芳寻”呼应上阕“扫芳林”,词人在残花零落中徘徊,恰似李商隐“更持红烛赏残花”的执着,尽显惜春深情。“晻霭苔香帘净,萧疏竹影庭深”以工整对仗,勾勒出静谧清幽的庭院图景,为情感抒发营造出清冷氛围。“谩”字转折,笔锋转向怀人,“淡却蛾眉,晨妆慵扫”化用《诗经》“谁适为容”的孤独心境,“宝钗虫散,绣屏鸾破”则以器物残破,暗示分离之久、相思之苦。“当时暗水和云泛酒,空山留月听琴”仅十二字,便将往昔山水相伴、诗琴相和的温馨场景娓娓道来,尽显婉约词风的风流雅致。结尾“数重翠阴”既切夏景,又借杜牧“绿叶成荫子满枝”的典故,含蓄暗示所思之人或已另有所属,将时光流逝、旧梦难续的怅惘推向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谩淡却蛾眉,门前数重翠阴。”宛雅幽怨,殊耐人思。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 结处余韵不尽,句亦浑成。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杨冠卿《商妇吟》

下一篇:宋·王安石《染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