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iān
yuè
·
·
yíng

朝代:宋作者:王沂孙浏览量:3
hén
chū
huà
chí
táng
cǎo
yíng
yíng
guāng
xiāng
chèn
shàn
xīng
liú
pán
míng
líng
luò
qiū
yuán
fēi
lín
liàn
cháng
àn
jìn
chuān
穿
liǔ
shēng
liáng
fēn
míng
cán
biān
cuì
náng
kōng
tàn
mèng
zhǔn
lóu
yīn
shí
guò
shù
diǎn
lán
rén
wèi
shuì
céng
yōu
hèn
hàn
yuàn
piāo
tái
qín
líng
zhuì
qiān
liáng
jìn
rén
wéi
xǐng
dàn
shuǐ
huī
bàng
lín
cán
yǐng
jué
xiāo
shū
gèng
kān
qiū
yǒng

译文

萤火虫刚从池塘的草中变化而来,便散发出微微绿光相逐而飞。薄扇扑向萤火虫,萤火虫如流星般飞走,如同承露盘中的露珠般闪烁,又如同秋天原野上的零落的磷火一般。萤火虫暗暗靠近读书之人。记得萤火虫穿过柳枝时,让人感觉如凉风袭来,飞过荷塘划破了荷塘暮色。这般美景使我耽误了读书大业,对着翠囊空叹即使没有耽误,功成名就之梦亦无凭准。楼阴处不时有几点萤光飞过,倚靠在阑干上的人还没有去睡,想起曾经的幽恨。汉代的宫苑长满苔藓,秦朝的帝陵满地落叶,千年的凄凉不尽。何人能够理解。只有隔着水的余晖,穿梭林间的萤火虫和残影陪伴着。已经感觉凄凉萧瑟,哪堪这秋天的夜晚还很长。

逐句剖析

"碧痕初化池塘草":萤火虫刚从池塘的草中变化而来,

# 碧痕初化池塘草:碧痕,指萤。古人认为萤火虫为腐草所化。《礼记·月令》:“夏季之月,腐草为萤”。

"荧荧野光相趁":便散发出微微绿光相逐而飞。

# 相趁:指萤相逐而飞。,野光:指萤夜间所发出的微绿色光。,荧荧:微光闪烁的样子。

"扇薄星流":薄扇扑向萤火虫,萤火虫如流星般飞走,

# 扇薄星流:化用杜牧《秋夕》诗句:“轻罗小扇扑流萤”。星流,形容萤飞如流星。

"盘明露滴":如同承露盘中的露珠般闪烁,

# 盘明露滴:《汉武故事》载:“帝以铜作承露盘,上有仙人掌擎玉盘以承云表之露。”此以承露盘中露珠滴滴闪烁喻萤。

"零落秋原飞磷":又如同秋天原野上的零落的磷火一般。

# 零落秋原飞磷:以秋原上飞动的磷火喻萤。磷,俗称鬼火,实为动物骨骸中所含磷氧化时发出的淡绿色光芒。

"练裳暗近":萤火虫暗暗靠近读书之人。

# 练裳暗近:即“暗近练裳”,指萤在暗中飞近读书之人。练裳,素色罗衣,代指着衣之人。

"记穿柳生凉":记得萤火虫穿过柳枝时,让人感觉如凉风袭来,

"度荷分暝":飞过荷塘划破了荷塘暮色。

# 分暝:划开夜色。,度荷:飞过荷塘。

"误我残编":这般美景使我耽误了读书大业,

# 误我残编:“误我”二句:反用“车胤囊萤”事,言自己虽好读书,然国破家亡,终难成就功名。残编,指读书太用功而把书翻烂。编,书籍,文章。

"翠囊空叹梦无准":对着翠囊空叹即使没有耽误,功成名就之梦亦无凭准。

# 翠囊:因囊内盛有萤火虫而成青绿色。

"楼阴时过数点":楼阴处不时有几点萤光飞过,

"倚阑人未睡":倚靠在阑干上的人还没有去睡,

# 倚阑人:词人自谓。阑:一作栏。

"曾赋幽恨":想起曾经的幽恨。

"汉苑飘苔":汉代的宫苑长满苔藓,

# 汉苑飘苔:“汉苑”三句:以汉苑秦陵的荒废感慨千古兴亡更替。

"秦陵坠叶":秦朝的帝陵满地落叶,

"千古凄凉不尽":千年的凄凉不尽。

"何人为省":何人能够理解。

# 省:懂得,理解,有反省之义。

"但隔水余晖":只有隔着水的余晖,

"傍林残影":穿梭林间的萤火虫和残影陪伴着。

"已觉萧疏":已经感觉凄凉萧瑟,

# 萧疏:萧条冷落。

"更堪秋夜永":哪堪这秋天的夜晚还很长。

# 更堪:岂堪,哪堪。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齐天乐·萤》是宋末元初词人王沂孙创作的一首咏物词。词的上片援引众多典故,将萤火虫的姿态情状描绘得细腻入微,无论是初化时的微光闪烁,还是穿梭于柳荷间的灵动身影,都跃然纸上;下片则笔锋一转,直面宋亡的残酷现实,字里行间深深浸润着词人作为亡国遗民的悲怆之恨。全词结构严谨,对萤火虫的描摹精准入微,在咏物的同时寄托深远寓意。词人借萤火抒发对故国的深切怀恋,于字里行间倾吐着郁闷心绪,将家国之痛、身世之哀尽数融入词中。其词风衰飒沉郁,笔法含蓄深沉,细细品读,令人黯然神伤,悲从中来。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王沂孙(1238?~1290?),南宋词人。字圣与,号碧山,又号中仙、玉笥山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曾任庆元路学正。其词多咏物之作,间寓身世之感,但意旨隐晦。词风典雅浑厚,结构曲折缜密,深为清代常州派词人所推重。如周济称其“咏物最争托意”,并推之为宋词四大家之一。主要词作有《天香·龙涎香》《齐天乐·蝉》《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等。著有《花外集》(又名《碧山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词学家詹安泰经考证指出,《齐天乐·萤》中“汉苑飘苔”三句,暗指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元朝在南宋故宫旧址上修建佛塔一事,由此推断此词创作时间当在此事之后。“荧荧野光相趁”“零落秋原飞磷”两句,以萤火在原野间闪烁之景,喻指昔日繁华的南宋故宫如今荒凉衰败的惨状。由此可见,这是王沂孙借咏叹萤火,抒发亡国之痛的“幽恨”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词,该词引用了大量典故描绘了萤火虫初化时的形态、飞行时的情态,以及其在池塘、柳荷、秋原等场景中的活动。词人将萤火与宋亡现实相勾连,借咏叹萤火虫的漂泊零落,抒发了对故国的怀恋、亡国的悲愤以及身世的哀感,寄托了深沉的家国之痛与遗民之恨。

2. 写作手法

用典:全词多处用典,如“汉苑飘苔,秦陵坠叶”化用刘禹锡《秋萤引》“汉陵秦苑遥苍苍,陈根腐叶秋萤光”,汉苑、秦陵本是历史上辉煌的皇家宫苑和陵墓,如今却飘苔坠叶,一片荒凉,作者借汉苑、秦陵的荒废来感慨千古兴亡更替,实则暗指宋亡后的凄凉景象,深蕴着无限凄楚的家国之恨。拟人:“荧荧野光相趁”一句以“相趁”写萤火相互追逐嬉戏,赋予萤火虫人的情态,生动展现其活泼之态,寄寓词人怜惜之情。化用:“扇薄星流”化用杜牧《秋夕》“轻罗小扇扑流萤”句意,言萤光随宫女的轻罗小扇如星光般流动翻飞。“练裳暗近”一句化用杜甫《见萤光》诗“巫山秋夜萤光飞,疏帘巧人坐入衣”及《萤火》诗“时能点客衣”之意,以“练裳暗近”写萤火飞近读书人的情态,既贴合萤火的习性,又借杜甫诗中的孤寂感,暗衬词人自身的落寞心境。

3. 分段赏析

词的上片以“萤”起笔,勾勒其初生情境与情态,暗寓词人对身世的慨叹。古人认为萤火虫由腐草幻化而来,“初化池塘草”一句既沿用此说,又以“池塘草”替换“腐草”,描绘萤的初生环境,令人联想到“池塘生春草”的清新意境。“碧痕”二字置于篇首,既状初生春草,又写初化绿萤,草萤皆碧,意象新颖秀美。其强烈的视觉美感,辅以池塘春草的温馨渲染,再加上“化”“初”等字的精妙运用,将传统认知中凡俗的腐草化萤,刻画得鲜活灵动。次句“荧荧野光相趁”,描摹初化后的萤火虫在原野上闪烁追逐的情态。词人借用潘岳《萤火赋》中“熠熠荧荧”的意境,以“野光相趁”扩大视界,“相趁”二字以拟人化笔法,写出萤火嬉戏追逐的活泼之态,细节真切,笔意明快传神。这起首两句紧扣题旨,以光色点染意象,以时空烘托情境,既贴合萤火虫的物象特征,又深蕴词人对其的怜惜之情,同时为后文抒写人事悲慨埋下伏笔。接下来数句场景丰富且转换迅速,词意逐层递进,皆承接“野光相趁”展开。“扇薄星流”化用杜牧《秋夕》“轻罗小扇扑流萤”句意,描绘萤光随宫女轻罗小扇如星光流动翻飞;“盘明露滴”借用汉武帝铸铜托盘承露的典故,以盘中露光喻萤光闪烁;“秋原飞磷”则化用骆宾王《萤火赋》“知战场之飞磷”与王充《论衡》“人之兵死也,世言其血为磷”之意,写飞萤如磷火般幽幻明灭。三层刻画下,流萤形象更为丰富多元。伴随萤火飞行,时空从天街到宫苑再到战场,人物从扑萤嬉戏的宫女、汲汲求仙的汉武帝,到战死沙场的兵士,词境由月凉秋爽转为阴霾森森,意象从轻柔优美变为凄苦惨烈。“零落”二字的点染,更让字里行间隐隐流淌着盛衰兴亡的深沉悲慨,直接引发下文词人的身世之叹。“练裳暗近”化用杜甫《见萤光》“巫山秋夜萤光飞,疏帘巧入坐人衣”及《萤火》“时能点客衣”之意,写萤火暗自飞近读书之人。“记穿柳生凉,度荷分暝”二句以“记”字领起,追忆萤火暗夜穿柳度荷的情形,对仗工稳、笔含情韵,昔日美景已成记忆,徒增眼前怅惘。“误我残编,翠囊空叹梦无准”二句,一反《晋书》所载车胤囊萤夜读成就功名的俗套,词人自叹纵使苦读,功业之梦亦无凭准,只落得“自误”结局。下片笔锋转向宋亡现实,深寄词人亡国遗民之恨。“楼阴时过数点,倚阑人未睡,曾赋幽恨”三句,人萤并写,见萤生恨,情随境转。“汉苑飘苔,秦陵坠叶,千古凄凉不尽”三句,化用刘禹锡《秋萤引》“汉陵秦苑遥苍苍,陈根腐叶秋萤光”诗意,却超越一般兴衰之叹。词人亲历异族入侵、临安陷落、崖山败亡的惨痛巨变,词中“汉苑秦陵”以飘苔坠叶、萤光长夜之景,真切写照宋亡之状,深蕴家国仇、民族恨,此乃其"幽恨"核心。"千古凄凉不尽"的悲慨,正是对国破家亡的沉痛叹息。“何人为省。但隔水余晖,傍林残影”进一步深化“幽恨”:遗民之痛至深至厚,难为人解;乱世之中,亦无人关心词人之恨。幸有萤火“隔水”“傍林”相伴,以“余晖”“残影”烛照其心;悲也唯有萤火为知己。这诘问中蕴含“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无限感慨。结拍“已觉萧疏,更堪秋夜永”二句,以秋萤不堪萧疏、难耐秋夜漫长,暗喻词人在国灭家亡后的艰难处境——长夜漫漫,不见光明,前路茫茫。上句总束“凄凉”景象,下句极写悲怆心境,翻转作结,愈显衰飒沉郁,细品之下,令人潸然。

4. 作品点评

王沂孙此词咏萤却不局限于描写萤火虫本身,拟人写萤,借萤寄托深意,将萤火虫的情态与词人今昔变迁的生活境遇紧密交融。词人大量化用典故,如盐溶于水般自然贴切,使典故融入词篇,情与词相得益彰,风格自然浑厚。词中寄寓时事家国的幽恨与身世的哀伤感慨,使物、我、家国三者合而为一,萤、景、情各层意境浑然天成。无怪乎戈载《七家词选》评价王沂孙之词“运意高远,吐韵妍和”,以此来看,可谓切中肯綮。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误我”二句亦寓言。“楼阴”句拓成远势,过变中又一法。“汉苑”三句,可谓盘拿倔强矣。结笔绕梁之音。

清词论家谭献《谭评词辩》

# 感慨苍茫,深入无浅语。

清词论家陈廷焯《词则》

# 上阕句句切本题,工致妥帖,咏物之本色。下阕以“幽恨”二字领起下文。“汉苑”、“秦陵”以下,今愁古怨,并赴毫端,如秋声自西南来,金铁皆鸣。“余晖”、“残影”句草间之爝火,即劫后之遗民,为之一叹。

近代词论家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 此词写物既上,切情亦好。以萤比己,在不即不离之间。

现代中国作家协会武汉分会理事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

# 词本咏萤,今乃以萤作我之陪衬,化主为客,亦一作法也。

现代中国作家协会武汉分会理事刘永济《微睇室说词》

# 它们(指《齐天乐·萤》和《齐天乐·蟋蟀》)所共有的凄苦情采和横空流走、盘曲往复之势,使这种意绪氛围超脱一己情思意绪的实指性,具有言近指远的兴发功能和艺术张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筱芸《碧山词研究》

# 全篇咏萤却不着“萤”字。

黑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陶尔夫、刘敬圻《南宋词史》

# 上阕句句景,句句萤,虽“字字刻画”,却也“字字天然”。至下阕,变主(萤)为客,非复赋物,直是抒怀,写来却又“胸次恬淡,无剑拔弩张习气”,清韵绝妙。

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艾治平《婉约词派的流变》

# 王沂孙在《齐天乐·萤》里,描述秋夜阴森的野外熠熠飞动的萤火之后,联想到“汉苑飘苔,秦陵坠叶,千古凄凉不尽。何人为省?”他试图探索历史兴亡的原因以解释汉民族所遭受的现实灾难。

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所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员谢桃坊《宋词概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谭宣子《侧犯》

下一篇:宋·袁綯《传言玉女·眉黛轻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