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婵娟":苔梅苍古却如美人,
# 婵娟:形态美好。
"苍鬟素靥":苍苔细长如发,梅花白似女子的面颊,
# 苍鬟素靥:形容苔丝如发鬟般飘垂。《梅谱》云:“苔梅有苔须垂于枝间,或长数寸,风至飘飘,殊为可玩。”“素”字,极写梅花的冰姿雪容。靥者,及指妇女面容,以此喻梅花。
"盈盈瞰流水":身姿雅淡高洁,生长在水边,临水照影,顾盼生姿。
# 瞰流水:流水倒映梅姿,梅姿风态万千。梅奇水清,相映成趣。,盈盈:风姿仪态之美。
"断魂十里":幽香浓郁,十里之外,都让人断魂。
"叹绀缕飘零":可叹它身上长的绀绿的苔须瓢飘荡荡,
# 绀缕:深青色的丝缕,此以指梅树上的苔丝。
"难系离思":难以系住我对离去的友人的思念我的悲伤。
"故山岁晚谁堪寄":在家乡的山中,还能给谁寄去一枝梅花。
# 谁堪寄:则谓无人可以寄语。,岁晚:指暮年。,故山:指故乡家山。
"琅玕聊自倚":独自倚着如玉的青竹。
# 琅:指青竹。
"谩记我、":徒然地想起往昔、
"绿蓑冲雪":在大雪之夜,我披着蓑衣,
"孤舟寒浪里":乘着一叶孤舟于风雪中赏雪。
"三花两蕊破蒙茸":梅花如今也是三两朵的残蕊罢了,
# 蒙茸:谓梅花貌蓬松。,三花两蕊:即梅干上破苔丝而出的小梅,言明数量稀少。
"依依似有恨":似有摇落之恨,
# 依依:隐约之意。
"明珠轻委":稀稀落落的点缀在草木萦茸之间,梅花点点如珠飘落。
"云卧稳":梅花隐于深山,洁雅闲静,
# 云卧:言其高洁,不沾尘俗污垢。
"蓝衣正、":苔丝如衣、
# 蓝衣:即蓝缕之衣,此以指梅树苔衣。古指隐逸之士。
"护春憔悴":却因庇护寒夜开放的梅花而憔悴。
"罗浮梦、":可惜梅花只在梦中、
# 罗浮梦:柳宗元《龙城录》载,隋开皇中赵师雄迁罗浮,日暮于松林酒肆旁见一美人,淡妆素服出迎,与语,芳香袭人,因与扣酒家共饮。师雄醉寝,醒来以后,起视,乃在梅花树下。后则以罗浮梦喻梅花,亦作“罗浮魂”。
"半蟾挂晓":残月挂在空中,天色将明,
# 挂晓:月悬晓空,天将明。,半蟾:犹半月,以蟾为月之代称。
"幺凤冷、":梅花在寒风里盛开、
# 幺凤:鸟名。羽毛五色,形状如传说中凤凰而体形较小,故称幺凤。因其常于桐花开时来集桐树上,又名桐花凤。
"山中人乍起":我乍然惊醒。
"又唤取、":想要唤取梦中的梅花、
"玉奴归去":只是梅魂归去,
# 玉奴:南朝齐东昏侯妃潘氏,小字玉儿,齐亡后,义不受辱,被缢后,洁美如生。此指梅花。
"余香空翠被":梦醒后仅留下梅花的余香。
南宋词人
王沂孙(1238?~1290?),南宋词人。字圣与,号碧山,又号中仙、玉笥山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曾任庆元路学正。其词多咏物之作,间寓身世之感,但意旨隐晦。词风典雅浑厚,结构曲折缜密,深为清代常州派词人所推重。如周济称其“咏物最争托意”,并推之为宋词四大家之一。主要词作有《天香·龙涎香》《齐天乐·蝉》《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等。著有《花外集》(又名《碧山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词。借苔梅“古婵娟”“苍鬟素靥”“三花两蕊破蒙茸”等景象,写出了南宋遗民对故国沦亡的隐痛、对高洁品格的坚守以及对故山岁月的怅惘追怀。
2. 分段赏析
上片词以“古婵娟,花鬟素靥,盈盈瞰流水”十字开篇,便以“古”字为骨,为苔梅铸就苍古之魂。“古”非仅指树龄之深,更暗含宋季遗民对历史沧桑的集体记忆——梅树经岁序淘洗而愈显虬曲,恰似词人历经宋元易代之变后,内心沉淀的沧桑感。“婵娟”本指姿态美好,此处与“苔梅”并置,既状其枝干偃蹇、疏影横斜的清绝之姿,又隐含“但愿人长久”的幽微期许;“花鬟素靥”则以女子发鬟喻苔丝纷垂之态,“素靥”以美人面容拟梅花冰肌玉骨,将静态的梅景化为动态的生命描摹:苔丝如鬓鬟轻扬,梅蕊似笑靥微绽,于“盈盈”二字的轻盈中,梅与水的相映成趣便跃然纸上——流水漾起涟漪,梅影倒映其中,风过处苔须飘飘,梅枝轻颤,恍若佳人临水照影,顾盼生姿。然而“断魂十里”的收束,陡然将这清绝之景拽入离思的漩涡。“断魂”二字极言梅香之幽、梅姿之惑,本应是赏心乐事,却因“叹绀缕飘零,难系离思”的转折,将物境转为情境。“绀缕”表面指苔梅深青的苔丝,实则暗喻离思如乱麻缠绕;“飘零”二字双关,既写苔丝因风散落的物理状态,更喻示词人漂泊无依的身世之悲。一个“叹”字力透纸背,道尽乱世中个体的无力感——纵使苔丝千缕,亦如游丝难系,离思终随流水东去,空留怅惘。“三花两蕊破蒙茸”笔锋一转,从宏观的梅景聚焦于微观的梅蕾。“三花两蕊”以数量之寡,暗喻宋季遗民群体的单薄与抗争的艰难;“蒙茸”状苔丝蓬松如茸,既是梅树的自然形态,亦似故国山河蒙尘的隐喻。“破”字极见匠心:梅蕾钻破苔丝的束缚,恰如遗民在异族统治下坚守气节的精神突围,动态中蕴含着生命力与反抗性。而“依依似有恨、明珠轻委”则以拟人化的“恨”字,将梅蕾的迟绽升华为对山河易主的愤懑——“明珠轻委”化用西湖古谣“西湖明珠自天降,龙凤飞舞到钱塘”,原指西湖为天赐明珠,此时却暗喻临安城如明珠般被元军“委弃”,词人以梅蕾拟明珠,以“轻委”写失国之痛,含蓄而沉痛。“云卧稳,蓝衣正、护春憔悴”三句,看似写古梅的从容坚守,实则暗藏词人的精神投射。“云卧”状梅枝高洁,不沾尘俗,呼应遗民“不事二主”的品格;“稳”字力重千钧,喻示古梅根系深扎故土、虽遭风雨而不移的坚韧;“蓝衣”即“蓝缕之衣”,以苔丝斑驳如旧衣,喻指遗民虽历经磨难,仍守着文化的“旧衣”(如礼乐、文脉)。“护春憔悴”四字尤为沉郁:春光本是生机象征,此处却成“憔悴”之景,既写古梅在残冬中护持春信的艰难,亦喻遗民在元廷统治下守护华夏文明的艰难——他们如古梅般“护春”,却因国破家亡而“憔悴”,个中悲辛,非亲历者不能道。下片“罗浮梦、半蟾挂晓,幺凤冷、山中人乍起”以梦起笔,将现实与幻境交织。“罗浮梦”典出《龙城录》:隋人赵师雄游罗浮山,遇梅仙共饮,醒后见梅树横斜,月落参横。此典既点出梅花的“仙姿”,又以“梦”喻现实的虚幻——词人见梅而梦,梦醒更觉凄凉;“半蟾挂晓”以半月悬空写天欲破晓,暗合“梦短梦长俱是梦”的怅惘;“幺凤冷”中“幺凤”是传说中栖于梅枝的小鸟,其“冷”既是寒夜的实写,亦喻遗民在元廷高压下的孤寂。“又唤取、玉奴归去,余香空翠被”收束全词,以“玉奴”典故深化哀婉。“玉奴”指南齐潘淑妃(小字玉儿),齐亡后殉国,其魂魄化梅香(苏轼有“玉奴终不负东昏”之句)。词人唤“玉奴归去”,表面是因梅香似玉奴,实则是借梅花之魂寄托对故国的追思——玉奴香消,正如故国难复;“余香空翠被”则以“空”字作结,梅香虽在,而故人已去,翠被(代指故国家园)空留余温,将“护春憔悴”的悲怆推向极致。全词以苔梅为镜,映照出宋元易代之际遗民的复杂心境:既有对故国文化的坚守(如“云卧稳,蓝衣正”),亦有对山河易主的痛悼(如“明珠轻委”);既有个人漂泊的离思(如“绀缕飘零”),更有对历史兴亡的反思(如“罗浮梦”的虚幻)。王沂孙以“清空骚雅”之笔,将咏物、抒情、咏史熔于一炉,在“病翼惊秋,枯形阅世”的苍凉中,完成了对一个时代的精神书写——这不是简单的咏梅之作,而是一部用梅花写成的“遗民心灵史”。
3. 作品点评
梅花以其清绝幽贞之姿、高洁凌寒之质,成为历代文人吟咏的题材。而古梅更象征着一种天然标格,尤为世人所欣赏。此词作于德佑之难后,实为词人在宋亡之际的心绪写照,字里行间浸透家国黍离之悲。
# 碧山《花犯·苔梅》云:“三花两蕊破蒙茸,依依似有恨、明珠轻委。云卧稳,蓝衣正,护春憔悴。罗浮梦、半蟾挂晓,幺凤冷、山中人乍起。”笔意幽索,得屈宋遗意。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
# 此调后半首尤佳。……以咏题面而论,起笔“苍鬟”句与后幅之以“云卧”、“护春”二句写苔梅,皆雅逸而兼巧思。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上一篇:宋·释子兰《句》
下一篇:宋·臧余庆《南歌子·橘里风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