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回玉宇箫声远":清风在华丽的宫殿间回旋,远处传来悠远的箫声,
"日下琼林佩影间":阳光洒在如美玉般的树林中,树影间可见玉佩闪烁的光影。
"待得年光遍天下":等到时光遍及天下之后,
"始教春色到人间":才让春色降临到人间。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晏殊(991~1055),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翰林学士、右庶子。仁宗朝,累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后任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卒谥元献。晏殊是宋代文学大家,与其子晏几道并称“二晏”,与欧阳修并称“晏欧”。晏殊的词继承了花间派的传统,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代表作品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著有《元献遗文》《珠玉词》《类要》等。
1. 分段赏析
首句“风回玉宇箫声远”,将读者带入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风回”营造出动态之感,清风在“玉宇”间回荡,“玉宇”指代禁苑中的宫殿,其华丽高贵不言而喻。而悠扬的箫声,随着风飘向远方,这萧声似有若无,为禁苑增添了几分神秘与空灵,仿佛是从云端传来的仙乐,让人不禁对这皇家之地心生向往。次句“日下琼林佩影间”,日光倾洒在禁苑的“琼林”之中。“琼林”描绘出树木繁茂且珍贵的景象,在阳光照耀下,树木的影子摇曳生姿。“佩影间”则暗示着禁苑中有人往来,他们身上的玉佩在树影间闪烁,勾勒出一幅生动而华贵的画面,展现出禁苑内的生机与活力,尽显皇家的奢华与威严。后两句“待得年光遍天下,始教春色到人间”笔锋一转,从对禁苑景致的描写上升到一种哲理的层面。表面上,春色似乎遵循着某种规则,要等年光在天下流转一圈后,才肯降临人间。这里的“春色”可看作是美好事物的象征,而“年光”则寓意着时间的进程。诗句深层传达出一种对世间秩序的思考,暗示着美好事物的到来往往需要历经等待与沉淀,如同皇家禁苑的春色,总是比人间来得更为“矜贵”。
下一篇:宋·杨万里《池水二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