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ǐn
jiǔ
shī
shǒu

朝代:宋作者:秦观浏览量:2
guān
rén
jiān
shì
zuì
zhōng
zhēn
kōng
wéi
xiāo
yǔn
kuàng
nǎi
bǎi
yōu
shēn
zāi
zhī
wǎn
zuò
lìng
huá
xīn
shèng
rén
nán
zhòu
qiě
zhì
xián
rén

译文

在我看来这个人间是如此虚幻,还不如喝醉后所能看到的风景能够当真。天空都可能会坠落,便何况是这具臭皮囊呢。可惜的是我这么老才认识到这一点,之前徒然烦恼以致于生出了这么多白发。人要成为生而知之者的圣人太不容易了,能当个学而知之者的贤人也好。

逐句剖析

"我观人间世":在我看来这个人间是如此虚幻,

# 人间世:人世;世俗社会。

"无如醉中真":还不如喝醉后所能看到的风景能够当真。

# 无如:不如,比不上。

"虚空为消陨":天空都可能会坠落,

# 消陨:亦作销殒,毁坏坠落。消:一作销。,虚空:天空。

"况乃百忧身":便何况是这具臭皮囊呢。

# 百忧:种种忧虑。

"惜哉知此晚":可惜的是我这么老才认识到这一点,

"坐令华发新":之前徒然烦恼以致于生出了这么多白发。

# 华发:花白头发,一般代指老年人。

"圣人难骤得":人要成为生而知之者的圣人太不容易了,

# 难骤得:一作骤难。难得:不易得到。

"得且致贤人":能当个学而知之者的贤人也好。

# 贤人:有才德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饮酒诗四首(其一)》是北宋诗人秦观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一说苏轼写的。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前两句诗人开篇点题,认为醉酒时才能感受到真实的自我,而清醒时的世界则是虚幻的。第三、四句进一步阐述了人生的虚无和烦恼,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忧愁。第五、六句诗人感叹自己明白这个道理太晚,导致岁月蹉跎,华发新生。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成为圣人的向往,但同时也认识到成为圣人并非易事,因此希望努力成为贤人。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充满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通过对醉酒状态的描写,传达了对人生虚幻和忧愁的感悟,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婉约派词人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视为元祐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他擅长各种文体,而以政论、游记为出色。主要文学成就在词,陈师道《后山诗话》誉其为“今代词手”,后世视其为正宗的婉约派第一流词人。他善于把男女恋情与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起来,以含蓄的手法,幽冷的意境,淡雅的语言,抒发感伤的情绪。〔千秋岁〕“水边沙外”、〔踏莎行〕“雾失楼台”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前两句:“我观人间世,无如醉中真。”开篇点题,诗人以一种超脱的视角观察人间世事,认为只有在醉酒的状态下,人们才能真正摆脱世俗的束缚,达到一种真实、自由的境界。这里的“醉中真”暗示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理想状态的向往。第三、四句:“虚空为消陨,况乃百忧身。”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虚空”象征着人生的虚无和短暂,而“百忧身”则指人世间种种的烦恼和忧愁。诗人认为,人生短暂,本就如过眼云烟,更何况还要承受诸多的忧愁和烦恼,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人生的无奈。第五、六句:“惜哉知此晚,坐令华发新。”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诗人感叹自己明白这些道理太晚了,以至于岁月已经催人老去,头发都变白了。这里的“华发新”不仅指岁月的流逝,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伤感。后两句:“圣人难骤得,得且致贤人。”是诗人的自我安慰和无奈的妥协。诗人认为,成为圣人是很难的,短时间内难以达到那样的境界,但至少可以努力成为一个贤人。这里的“贤人”是诗人对自己的一种期许,也是对现实的一种妥协,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白珽《余杭四月》

下一篇:宋·苏轼《赠岭上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