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迷岸草":寿阳城外的岸边野草萋萋,遮蔽了视线,
# 故都:指北宋都城汴京。作者写此词时,汴京已残破,所以用“故”。
"望长淮、":眺望千里淮河、
# 长淮:淮河。当时宋、金以淮河为界。
"依然绕孤城":依旧环绕着这座孤寂的城池。
# 孤城:指寿阳城。
"想乌衣年少":遥想当年东晋的青年才俊们(如谢安、谢玄)
# 年少:指谢安的子、侄一班在淝水之战中表现出色的年轻将领。,乌衣:巷名,故址在今南京市东南,是晋代王、谢等名门贵族之地。
"芝兰秀发":如芝兰般风华正茂,
# 芝兰秀发:源于《世说新语》中谢玄的话:“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比喻年轻有为的子弟。
"戈戟云横":战旗如云直插天际。
# 戈戟云横:一语双关,明喻晋军的武器像阵云一样横列开去,暗用《世说新语》中”见钟士季(会)如观武库,但睹戈戟”的典故,赞誉谢安等足智多谋,满腹韬略。
"坐看骄兵南渡":他们从容静观前秦苻坚的百万骄兵南侵,
"沸浪骇奔鲸":如沸水翻涌的浪涛中,惊恐的巨鲸(喻秦军)溃不成军。
# 奔鲸:奔逃的鲸鱼,这里形容苻坚兵溃如鲸鲵之窜逃。
"转盼东流水":转眼间东去的江水依旧流淌,
# 转盼:转眼之间。
"一顾功成":而一场战役的功业早已成就。
"千载八公山下":千年后的八公山下,
"尚断崖草木":断崖边的草木依然倔强生长,
# 草木:草木皆兵之意。《晋书·苻坚载记》:“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
"遥拥峥嵘":仿佛簇拥着当年的峥嵘岁月。
# 峥嵘:形容山势险峻。
"漫云涛吞吐":江涛翻涌奔腾,
"无处问豪英":却再无人可追问那些英雄的去向。
"信劳生、":可叹一生劳碌,
# 劳生:碌碌的人生。
"空成今古":终究化作古往今来的无数叹息,
"笑我来、":笑我此刻、
"何事怆遗情":为何触景伤情。
# 遗情:指思念往事。曹植《洛神赋》:“遗情想象。”李善注:“思旧故而想象。”,怆:伤感。
"东山老":如谢安(号东山)这般的隐士,
# 东山老:指谢安,他曾隐居东山。
"可堪岁晚":怎堪晚年,
"独听桓筝":独自聆听桓伊弹奏哀筝的凄凉曲调。
# 桓筝:桓伊善弹筝。曾抚筝而歌《怨歌》,以讽谏晋孝武帝猜忌谢安,不予重用。谢安听了“泣下沾襟”,孝武帝“甚有愧色”。事见《晋书·桓伊传》。
南宋文学家
叶梦得(1077~1148),南宋文学家。字少蕴,号石林,长洲(今属江苏苏州)人。绍圣进士,绍兴元年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颇致力于防务及军饷供应。叶梦得学问博洽,精熟掌故,诗词文皆工。诗歌笔力雄厚,风格多样,或豪宕悲壮,或疏快洒脱,犹有北宋诗人遗风,颇为时人所重。其词以南渡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早期词不出传统题材,作风婉丽;南渡以后,经战火的洗礼,词风一变为激昂慷慨。词风接近苏轼,间有感怀时事之作。著有《建康集》《石林词》《石林诗话》《避暑录话》《石林燕语》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词,通过追忆东晋淝水之战的雄奇往事与八公山苍茫胜景,表达了词人对英雄功业的追慕、对历史兴亡的深沉慨叹,以及自身壮志难酬、年华空老的悲怆情怀。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通过描绘“迷岸草”“孤城”“长淮”等苍茫衰败的秋景,渲染历史厚重感,暗示朝代更迭的沧桑,寄托对故国衰微的哀思。“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以“断崖草木”的亘古不变反衬人世变迁,草木的“峥嵘”暗含对历史峥嵘岁月的追忆,而“漫云涛吞吐”的浩渺景象则强化了物是人非的怅惘。用典:“乌衣年少”引用谢安家族典故,以东晋谢安侄子谢玄、弟弟谢石代指谢家子弟,借“乌衣巷”典故点明其名门身份,暗含对世家子弟文武双全的赞颂。“坐看骄兵南渡”化用苏轼“谈笑间”与苻坚典故,“坐看”呼应苏轼《念奴娇》中“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以谢玄、谢石的从容指挥对比前秦苻坚(“骄兵”)的仓皇溃败,突显东晋将帅的军事才能。“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引用谢安被孝武帝疏远后“桓伊弹筝讽谏”的典故,暗喻南宋主战派(如叶梦得)遭主和派排挤的境遇,抒发功业未成、壮志难酬的愤懑。直抒胸臆:“信劳生、空成今古”直言对谢氏子弟功业成空的感慨,暗含对南宋朝廷偏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以景结情:“独听桓筝”以桓伊弹筝的悲凉场景收束全词,将政治失意与历史遗憾融入音乐意象,余韵悠长。
3. 分段赏析
词的上片开篇描绘寿阳城景致,此地曾为古代都城,城畔江岸杂草丛生,一片苍茫;远眺淮河支流淝水,依旧如往昔般环绕孤城,奔流不息。这里曾是淝水之战的古战场,词人如今登临此地,虽山河依旧,却已物是人非,往昔的金戈铁马、风云变幻皆化作历史烟云。一个“想”字领起后文七句,将思绪拉回那场惊心动魄的淝水之战。“乌衣年少”指的是谢石、谢玄等出身贵族的年轻将领,正是他们在淝水之战中运筹帷幄,击退异族入侵。“乌衣”即乌衣巷,曾是东晋王、谢等名门望族的聚居之地。“芝兰秀发”一词,生动展现出谢家子弟风华正茂、才情卓绝的英姿,正如《世说新语》中谢玄所言“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以芝兰玉树喻家族子弟的出众。“戈戟云横”既直观描绘出晋军兵器林立、军容严整的磅礴气势,又暗喻谢家将领胸中韬略如武库戈戟般丰沛。此句巧妙化用《世说新语》中“见钟士季如观武库,但睹戈戟”的典故,不着痕迹。“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则勾勒出苻坚率领的前秦军队来势汹汹、不可一世的模样。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谢家将领从容镇定,以“坐看”之态应对危局,尽显非凡胆魄。“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更是神来之笔,生动展现出谢家子弟卓越的军事才能。他们指挥若定,以少胜多,如转瞬即逝的东流水般迅速克敌制胜,那份潇洒从容、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跃然纸上。上片立足山城故地,词人思绪回溯,将淝水之战的往昔峥嵘一一铺展,往昔金戈铁马、鼓角争鸣之景恍若眼前。下片则笔锋陡转,从历史画卷中抽离,转而抒发个人感慨,以情入笔,尽显心曲。词的下片起首三句,将思绪拉回近千年的时空长河。昔日异族侵略军兵败溃逃时,惊恐中错把“八公山上草木”皆视为伏兵;如今八公山依旧,断崖耸立、草木葱茏,依旧透着冷峻威严。这番景象与上片开篇的山河景致相呼应,看似山河未改,实则人事已非,为后文抒发“英雄已逝、朝中无人”的慨叹埋下伏笔,巧妙地将对历史的追忆引向对现实的深沉感喟。“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纵使云涛翻涌、山河壮阔,却再也寻觅不到如谢家子弟那般能征善战的英雄豪杰,无人可探讨御敌良策。这寥寥数语,一针见血地点出“朝中无人”的现实困境,也道出了词人怀古伤今的核心缘由。“信劳生”四句则笔锋一转,感慨历史上那些为家国操劳的英雄豪杰,最终也不过成为后人闲谈的话题。词人自嘲,何苦为往昔之事徒生悲叹?这番故作豁达之语,实则是为排解内心苦闷,同时也为进一步抒发自身的孤独寂寥之情蓄势。“东山老”既指隐居东山后出山指挥淝水之战、力抗前秦的谢安,也是词人的自我写照——叶梦得常在词作中以谢安自比。据《晋书·桓伊传》记载,谢安晚年遭晋孝武帝猜忌疏离。一次宴会上,谢安陪孝武帝饮酒,桓伊弹筝唱《怨歌行》:“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令孝武帝面露愧色。而在此词结尾,词人却写下“可堪岁晚,独听桓筝”,将自己在岁暮之年遭受君主冷落的孤寂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份落寞远甚于谢安当年的境遇,可见“东山老”的典故在此被巧妙化用,词人借古喻今,倾诉自身际遇。爱国者的一腔热血,常被执政者漠视打压,这既是历史的悲剧,更是当时南宋朝廷的政治困局,叶梦得借此词抒发的感慨,可谓沉痛而深远。
# 煞拍,笔锋陡转,东山老与已身融而为一。东山老之听桓筝已自难堪,而今日则是自己“独听”,更是几多落寞,几多惆怅。
《宋词观止》
上一篇:宋·虞刚简《南乡子·儿有掌中杯》
下一篇:宋·陈桷《合掌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