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ìng
fēng
·
·
miǎo
miǎo
kōng
xià
yáng

朝代:宋作者:叶梦得浏览量:2
miǎo
miǎo
kōng
xià
yáng
shuì
hén
chū
shuǐ
fēng
liáng
guò
guī
yún
liú
zhù
chù
yuǎn
cūn
yān
shù
bàn
wēi
máng
xiào
jīng
nián
rén
lǎo
guī
chí
liú
chù
fáng
lǎo
xìng
lái
shū
qiǎn
lián
juǎn
gèng
yāo
míng
yuè
zuò
chuáng

译文

广阔辽远的水波上,夕阳落下。初醒的痕迹刚消失,水面的风带着凉意。雨后返回的云彩留不住。哪里。远处村庄的烟树半是朦胧不清。不要嘲笑多年来人已衰老。回乡的打算。能在暂且停留的地方停留又有什么妨碍。我兴致起来时特别浓厚。帘子卷起。再邀请明月坐在胡床上。

逐句剖析

"渺渺空波下夕阳":广阔辽远的水波上,夕阳落下。

"睡痕初破水风凉":初醒的痕迹刚消失,水面的风带着凉意。

"过雨归云留不住":雨后返回的云彩留不住。

"何处":哪里。

"远村烟树半微茫":远处村庄的烟树半是朦胧不清。

"莫笑经年人老矣":不要嘲笑多年来人已衰老。

"归计":回乡的打算。

"得迟留处也何妨":能在暂且停留的地方停留又有什么妨碍。

# 迟留:犹言逗留。

"老子兴来殊不浅":我兴致起来时特别浓厚。

# 老子:老夫。

"帘卷":帘子卷起。

"更邀明月坐胡床":再邀请明月坐在胡床上。

# 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定风波・渺渺空波下夕阳》是南宋词人叶梦得的词作。词中,“渺渺空波”“夕阳”等意象勾勒出苍茫沉郁的画面,字里行间融入了英雄气、狂气与逸气。作者将景物与情感交融,既展现出磊落的胸襟,又流露出内心的矛盾,让读者感受到南宋豪放词风的新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

叶梦得(1077~1148),南宋文学家。字少蕴,号石林,长洲(今属江苏苏州)人。绍圣进士,绍兴元年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颇致力于防务及军饷供应。叶梦得学问博洽,精熟掌故,诗词文皆工。诗歌笔力雄厚,风格多样,或豪宕悲壮,或疏快洒脱,犹有北宋诗人遗风,颇为时人所重。其词以南渡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早期词不出传统题材,作风婉丽;南渡以后,经战火的洗礼,词风一变为激昂慷慨。词风接近苏轼,间有感怀时事之作。著有《建康集》《石林词》《石林诗话》《避暑录话》《石林燕语》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叶梦得是一位经历两宋交替的文人,他的词作中常蕴含着三种气质:英雄气、狂气与逸气。这首词里,“渺渺空波”所营造的苍茫意境,与“夕阳”带来的迟暮之感相互交织,隐隐透出他对国家命运和家庭前途的深切思索。​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感怀词,介绍了词中“空波”“夕阳”“晚风”等意象,描绘了苍茫的自然景象,体现了作者的矛盾心境与磊落襟怀,营造了沉郁的氛围,表达了对家国命运的深沉思考与感怀之情。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全词上下片均呈现情景交融特征,如“渺渺空波下夕阳”,将苍茫的水波、西下的夕阳之景与内心的感怀交融,使景中有情,情寓于景,展现复杂心境。意象组合:“空波、夕阳、晚风、酒盏、征衣”等意象组合,自然意象营造时空苍茫感,情感意象暗示人生漂泊,形成复合意象系统,增强了词的内涵与感染力。虚实结合:词中通过虚实相生的手法,在现实场景与历史追忆间自由切换,如眼前的空波夕阳是实,由此引发的对家国命运的思考是虚,拓展了词的意境。

3. 分段赏析

上片:​“渺渺空波下夕阳”,广阔辽远的水波上,夕阳缓缓沉落。“渺渺”一词尽显水波的辽阔苍茫“下夕阳”既点明了黄昏时分,又勾勒出夕阳与水波相映的画面,开篇便营造出苍茫沉郁的氛围,为全词奠定情感基调,自然引出下文的思绪。​“睡痕初破水风凉”,初醒时的倦意还未消散,水面的凉风便拂面而来。“睡痕初破”写出刚从睡梦中醒来的状态,“水风凉”则点出环境的清爽,将人的慵懒与自然的凉意相融合,让场景更显真切,也暗合了词人此时平静中略带怅惘的心境。​“过雨归云留不住”,雨后的云彩散去,无法挽留。“过雨归云”描绘出雨后云散的景象,“留不住”则流露出一种时光流逝、事物难留的感慨,由景及情,为下文的追问做铺垫,让情感的表达更显自然。​“何处”,哪里呢。这一简短的设问,承接上文对归云去向的思索,既是在问云的去处,也暗含着对人生方向的迷茫,语气中带着一丝怅惘,推动着词意的发展。​“远村烟树半微茫”,远处村庄的树木在烟雾中半隐半现,朦胧不清。“远村烟树”勾勒出远景的轮廓,“半微茫”则增添了朦胧之感,与开篇的苍茫意境相呼应,进一步渲染出辽远空阔的氛围,也让词人的思绪随之延伸。​下片:​“莫笑经年人老矣”,不要嘲笑我多年来渐渐老去。“莫笑”带着一种坦然的态度,“经年人老”直白道出岁月的痕迹,看似平淡的话语中,藏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却并无消沉之气,反而有种历经世事的从容。​“归计”,回乡的打算。简洁二字点出内心的牵挂,是对未来的思索,承接上文对衰老的坦然,展现出词人在时光流逝中对归宿的考量,让情感更显真切。​“得迟留处也何妨”,能在可以停留的地方暂且停留,又有什么妨碍呢。“迟留处”指暂时停留的地方,“何妨”二字尽显洒脱,表明词人对暂时无法归乡的释然,体现出一种随遇而安的心态,与前文的怅惘形成对比。​“老子兴来殊不浅”,我此刻的兴致格外浓厚。“老子”是词人自称,带着几分随性与豪迈,“兴来殊不浅”直接抒发高涨的兴致,打破了之前的沉郁,展现出词人内心的豪情,让情感有了起伏。​“帘捲”,卷起帘子。这一动作简洁有力,既是实景的描写,也暗含着词人敞开心扉、迎接美好景致的心态,为下文邀月共坐做铺垫,让场景转换自然。​“更邀明月坐胡床”,还邀请明月一同坐在胡床上。“邀明月”赋予明月以人的情态,尽显浪漫洒脱,“坐胡床”则描绘出与月相伴的惬意场景,将逸气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让全词的情感在豪迈与洒脱中收尾。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香爐》

下一篇:宋·辛弃疾《水调歌头·题永丰杨少游提点一枝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