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与群芳争绝艳":梅花不与其他花卉争奇斗艳,
"化工自许寒梅":仿佛是大自然特意赞许它的寒素之美。
"一枝临晚照歌台":一枝梅花在傍晚的余晖映照下,矗立在歌台之旁。
"眼明浑未见":我初见它时,眼睛都看直了,几乎没反应过来,
"弦管莫惊催":歌台上的弦管之声啊,莫要惊扰了它的宁静。
"记取刘郎归去路":请记住刘郎归去的路,
"千年应话天台":这梅花如同天台仙境中的仙子,千年之后人们或许还会谈论它。
# 天台:天台: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北,仙霞岭山脉的东支。
"酒阑不惜更重陪":酒宴将尽,我不惜再次陪伴友人。
"夜寒衣袂薄":夜晚寒冷,我的衣衫单薄,但我却浑然不觉,
"犹有暗香回":因为梅花那淡淡的暗香还在空气中回荡。
南宋文学家
叶梦得(1077~1148),南宋文学家。字少蕴,号石林,长洲(今属江苏苏州)人。绍圣进士,绍兴元年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颇致力于防务及军饷供应。叶梦得学问博洽,精熟掌故,诗词文皆工。诗歌笔力雄厚,风格多样,或豪宕悲壮,或疏快洒脱,犹有北宋诗人遗风,颇为时人所重。其词以南渡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早期词不出传统题材,作风婉丽;南渡以后,经战火的洗礼,词风一变为激昂慷慨。词风接近苏轼,间有感怀时事之作。著有《建康集》《石林词》《石林诗话》《避暑录话》《石林燕语》等。
1. 分段赏析
上阕开篇“不与群芳争绝艳,化工自许寒梅”,点明梅花的高洁品性,它不与其他花卉争奇斗艳,是大自然特意赞许的。“不与群芳争绝艳”赋予梅花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它不屑于在群芳竞艳中争得一时的风光,而是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淡雅与清高。“化工自许”则强调了梅花得天地之造化,是大自然钟爱的精灵,进一步突出了梅花的与众不同,为全词奠定了高雅的基调,同时也为下文对梅花的细致描写做了铺垫。“一枝临晚照歌台。眼明浑未见,弦管莫惊催”,描绘出一幅绝美的画面,一枝梅花在傍晚的余晖映照下,矗立在歌台之旁。“晚照”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歌台”则增添了几分热闹与喧嚣,而梅花却在这热闹中独自绽放,更显其孤独与高洁。“眼明浑未见”写词人初见梅花时那种惊喜又恍惚的感觉,仿佛不敢相信眼前所见。“弦管莫惊催”则进一步强调了梅花的宁静与超脱,它不受歌台上的弦管之声的干扰,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姿态。通过对梅花所处环境的描写,更加生动地展现了梅花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为下阕的情感抒发埋下了伏笔。下阕“记取刘郎归去路,千年应话天台”,借用刘晨、阮肇遇仙的天台传说,将梅花与神话传说联系起来,暗示梅花如同仙境中的仙子一般,有着神秘而高贵的身份。“记取刘郎归去路”表达了对梅花的一种珍视和留恋之情,希望人们记住梅花所代表的美好与纯洁。“千年应话天台”则进一步拓展了词境,使梅花的形象具有了永恒的意义,它将在千年的传说中被人们传颂,丰富了词的文化内涵,提升了词的意境,使读者在欣赏梅花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美感。“酒阑不惜更重陪。夜寒衣袂薄,犹有暗香回”,“酒阑不惜更重陪”写词人在酒宴将尽时,仍愿意再次陪伴友人,表现出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当下时光的留恋。“夜寒衣袂薄”描绘出夜晚的寒冷,词人衣衫单薄,却浑然不觉,因为他的注意力完全被梅花的暗香所吸引。“犹有暗香回”则进一步强调了梅花的高洁与坚韧,即使在寒冷的夜晚,它依然散发着淡淡的香气,这种香气不仅是一种嗅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将词人的情感推向高潮,使读者深刻感受到词人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使全词的情感更加深沉、真挚。
上一篇:宋·张镃《对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