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ín
jiāng
xiān
·
·
zhào
fāng
tíng
zèng
zuò

朝代:宋作者:叶梦得浏览量:3
zuì
nián
nián
jīn
yuè
jiǔ
chuán
liáo
gèng
tóng
hèn
jié
liáng
zhōu
shēng
yóu
hǎo
zài
fēng
jǐng
shí
liú
lǎo
kuáng
jūn
xiào
pīn
shuāng
bìn
chéng
qiū
huì
jié
zhōng
liú
shēng
yún
wài
jīng
kàn
shuǐ
míng
lóu
shì
chuán
liáng
zhōu
西
liáng
chū
jìn
huì
míng
huáng
yóu
yuè
gōng
huán
cháng
zhī
shēng
shì
xiāng
jìn
yīn
zuò
cháng
liáng
zhōu
míng
zhī
shì
yuē
zhū
jūn
míng
fàn
zhōu
yǒu
liáng
zhōu
zhōng
liú
zhī

译文

希望年年都能这样在月下泛舟,同游太湖,共同一醉。可惜没有《梁州曲》和粗犷的羯鼓。去年今日饮酒高歌的美好的回忆至今还留在脑海中,真是好景难留。请不要笑我老了还发狂似的引吭高歌,虽然我双鬓已白。但还能像祖逖一样率部渡江,中流击楫。突然被一声响彻云雪的笛声惊醒,只见月光把水边楼阁照得通明。传说《梁州》曲,是西凉府最初进献的,恰逢唐明皇游月宫归来,记起霓裳羽衣曲的声音与之相近,于是创作了霓裳羽衣曲,并用梁州来命名。这天晚上,我约了诸位明天夜里泛舟,所以诗中有“梁州”、“中流”的句子。

逐句剖析

"一醉年年今夜月":希望年年都能这样在月下泛舟,

"酒船聊更同浮":同游太湖,共同一醉。

# 聊:姑且。

"恨无羯鼓打梁州":可惜没有《梁州曲》和粗犷的羯鼓。

# 梁州:即《梁州曲》,又称《霓裳羽衣曲》。,羯鼓:古代的一种两面蒙皮、腰部很细的鼓,据说从匈奴的一个别支羯族传入中原。

"遗声犹好在":去年今日饮酒高歌的美好的回忆至今还留在脑海中,

"风景一时留":真是好景难留。

"老去狂歌君勿笑":请不要笑我老了还发狂似的引吭高歌,

"已拚双鬓成秋":虽然我双鬓已白。

"会须击节溯中流":但还能像祖逖一样率部渡江,中流击楫。

# 溯:逆水而上。,击节:用手或拍板打拍子以节乐曲。

"一声云外笛":突然被一声响彻云雪的笛声惊醒,

"惊看水明楼":只见月光把水边楼阁照得通明。

"世传梁州":传说《梁州》曲,

"西凉府初进此曲":是西凉府最初进献的,

"会明皇游月宫还":恰逢唐明皇游月宫归来,

"记霓裳之声适相近":记起霓裳羽衣曲的声音与之相近,

"因作霓裳羽衣曲":于是创作了霓裳羽衣曲,

"以梁州名之":并用梁州来命名。

"是夕":这天晚上,

"约诸君明夜泛舟":我约了诸位明天夜里泛舟,

"故有梁州、":所以诗中有“梁州”、

"中流之句":“中流”的句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临江仙·诏芳亭赠坐客》是宋代词人叶梦得创作的一首词作。整首词字里行间流露出词人深沉的遗憾与落寞,其中还夹杂着几分愤懑不平之情。词作以“水明楼”作结,看似不经意,实则韵味悠长,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这首词主要记述了词人曾与友人在月夜泛舟的经历。当时,词人触景生情,借着眼前江水楼月之景,抒发内心感慨。一方面,词人展现出抗金报国的豪情壮志,有着一腔慷慨激昂的热血;另一方面,又流露出年老体衰、难以再驰骋沙场的深深遗憾。整体风格豪放洒脱,颇有豪放词的独特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

叶梦得(1077~1148),南宋文学家。字少蕴,号石林,长洲(今属江苏苏州)人。绍圣进士,绍兴元年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颇致力于防务及军饷供应。叶梦得学问博洽,精熟掌故,诗词文皆工。诗歌笔力雄厚,风格多样,或豪宕悲壮,或疏快洒脱,犹有北宋诗人遗风,颇为时人所重。其词以南渡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早期词不出传统题材,作风婉丽;南渡以后,经战火的洗礼,词风一变为激昂慷慨。词风接近苏轼,间有感怀时事之作。著有《建康集》《石林词》《石林诗话》《避暑录话》《石林燕语》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词后有作者叶梦得的一则自注,他写道:“世间流传的《梁州》曲,乃是西凉府最初进献的曲目。相传唐明皇游月宫归来,觉得这《梁州》的曲调与《霓裳》之声颇为相近,便据此创作了《霓裳羽衣曲》,后来便以《梁州》为其命名。此次与友人相约,明夜一同泛舟,所以词里有‘梁州’‘中流’这样的词句。”另外,在《乐府雅集》中也有叶梦得的注文:“去年中秋,南山台刚刚建成,我和徐敦立氏兄弟在台上尽情畅饮,一连三天都喝到天亮,那几日的月色皎洁,彻夜都没有一丝云彩遮挡。当时我还作了三首《临江仙》词。今年徐敦立在馆中任职,邀请章几道、朱三一同到诏芳亭聚会。大家追忆去年的雅集,我再次依照旧韵创作此词。”经过考证发现,叶梦得在南山台诏芳亭“连三日极饮其上”,指的是绍兴乙卯年(1135年)八月九日到十一日,当时他连续三天创作了三首《临江仙》。而我们如今看到的这一首,应当创作于绍兴丙辰年(1136年,即宋高宗绍兴六年),彼时作者六十岁,正闲居在吴兴(今浙江湖州市)卞山。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赏月怀友的抒情词,描绘了词人在每年中秋之夜与友人同饮共醉、泛舟赏月的情景,体现了词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友情的珍视,表达了词人虽年老却仍怀有狂放不羁的豪情,以及面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

2. 分段赏析

词的上片,开篇便呼应了去年的中秋泛舟太湖之行,“一醉年年今夜月,酒船聊更同浮”,他满心期望每年都能在如此美妙的月色下,与友人同饮共醉,驾着酒船在湖面上悠然飘荡。湖上的清幽月色,引得他忆起唐明皇游月宫后创作《霓裳羽衣曲》(即《梁州曲》)的传奇故事;而杯中的美酒,又让他联想到适合抒发豪情的羯鼓。然而,眼前既没有羯鼓可击,美妙的《梁州曲》乐声也不复存在,这实在令人感到遗憾,故而发出“恨无羯鼓打梁州”的感慨。那羯鼓,乃是古代一种两面蒙皮、腰部纤细的鼓,据传是从匈奴的一支羯族传入中原的。此时,此情此景,又使他回想起去年中秋举杯高歌的热闹场景,那阵阵高歌笑语,仿佛仍在耳畔回响,去年的美好风光也依旧历历在目,正所谓“遗声犹好在,风景一时留”。紧接着,下片的笔触一转,抒发出他酒后豪迈的情怀。“老去狂歌君勿笑,已拚双鬓成秋”,他坦白地告诉在座的朋友,不必因自己年老还如此狂放地高歌而觉得好笑。他深知,为了抗金事业,自己已奉献了一生,纵然如今双鬓如霜、韶华不再,但他坚信“会须击节溯中流”。他渴望着有朝一日,能像祖逖那般,率领军队渡江北上,于中流奋力击楫,实现收复中原的宏大志向。只可惜,现实残酷无情,这终究只是难以实现的梦想。“一声云外笛,惊看水明楼”,就在这时,一声高亢的笛音从云外传来,将他从美梦中骤然惊醒。抬眼望去,只见湖面上水光与月光交融,将水边的楼阁映照得通透明亮。

3. 作品点评

全词饱含着词人真挚深沉的情感,将复杂的人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艺术层面具有极高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周邦彦《长相思·沙棠舟》

下一篇:宋·蔡伸《虞美人·碧溪曾寄流红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