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è
tiān
·
·
shān
zuō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3
xiàng
cháng
ān
shàng
xíng
què
jiào
shān
yàn
féng
yíng
wèi
wèi
chù
qiú
cái
cái
jiān
guò
shēng
nìng
zuò
qīng
rén
jiān
zǒu
biàn
què
guī
gēng
sōng
zhú
zhēn
péng
you
shān
niǎo
shān
huā
hǎo
xiōng

译文

不在往帝都的路上奔波,却多次往来于山寺以致它都厌于逢迎我了。在有味与无味之间追求生活乐趣,在材与不材之间度过一生。我宁可保持自我的独立人格,也不趋炎附势猎取功名。走遍人间,过了大半生还是走上了归耕一途。松竹是我的真朋友,花鸟是我的好弟兄。

逐句剖析

"不向长安路上行":不在往帝都的路上奔波,

# 长安路:喻指仕途。长安,借指南宋京城临安。,不向:不在。

"却教山寺厌逢迎":却多次往来于山寺以致它都厌于逢迎我了。

# 厌逢迎:往来山寺次数太多,令山寺为之讨厌。此为调侃之语。

"味无味处求吾乐":在有味与无味之间追求生活乐趣,

# 求:追求。,味无味:语出《老子》:“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材不材间过此生":在材与不材之间度过一生。

# 过:度过。,材不材间:语出《庄子·山木》:“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宁作我":我宁可保持自我的独立人格,

# 宁作我:宁愿保持自我独立的人格。语出《世说新语·品藻》:“桓公少与殷侯齐名,常有竞心。桓问殷:‘卿何如我?’殷云:‘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岂其卿":也不趋炎附势猎取功名。

# 岂其卿:何必趋炎附势猎取功名。语出扬雄《法言·问神》卷五:或曰:“君子病没世而无名,盍势诸名卿,可几也。”曰:“君子德名为几,梁、齐、赵、楚之君,非不富且贵也,恶乎成名?谷口郑子真不屈其志而耕乎岩石之下,名震于京师。岂其卿,岂其卿。”

"人间走遍却归耕":走遍人间,过了大半生还是走上了归耕一途。

# 人间走遍却归耕:历尽人间沧桑,最终还是走上了回归山野躬耕之路。语出苏轼《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归耕:趋炎附势猎取功名。

"一松一竹真朋友":松竹是我的真朋友,

# 一松一竹真朋友:语出元结《丐论》:“古人乡无君子,则与云山为友;里无君子,则与松竹为友;座无君子,则与琴酒为友。”

"山鸟山花好弟兄":花鸟是我的好弟兄。

# 山鸟山花好弟兄:语出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诗:“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共友于。”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鹧鸪天・博山寺作》为宋代辛弃疾所作。彼时辛弃疾远离官场,于博山寺写下此词。词中通过“不向长安路上行”表明远离仕途的态度,从养生哲理“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阐述归隐缘由,以“宁作我,岂其卿”展现独立人格,拒绝依附权贵。最后借对松竹花鸟的喜爱,如“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体现归耕生活的乐趣。写作上,语言通俗,侧面烘托出仕途险恶。该词尽显辛弃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风格豪放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鹧鸪天・博山寺作》由辛弃疾所作。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后,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他常往来博山,博山在其生活中留下深刻印记,故而屡有题记。辛弃疾本是历城人,后定居铅山,此地的博山寺更是他常涉足之处,还曾有读书堂在此。彼时辛弃疾仕途不顺,长期被投闲置散,远离官场,在这种境遇下,他于博山寺写下此词,以抒发内心的情感与人生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抒怀言志的作品。词中描绘了词人辛弃疾远离仕途,选择归耕生活的心境。开篇表明不追逐官场,接着从养生哲理和独立人格角度阐述归隐原因,最后以将松竹花鸟视为朋友弟兄,展现出对归耕林泉生活的喜爱。全词体现了辛弃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自由与宁静的人生态度,以及对仕途险恶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对比:将官场的险恶、依附权贵的行径与自己保持独立、归耕林泉的选择进行对比,凸显出词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拟人:把松竹视为“真朋友”,山鸟山花当作“好弟兄”,赋予它们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词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归耕生活的乐趣。

3. 分段赏析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长安”代指仕途,开篇表明远离官场的态度。“厌逢迎”以拟人手法,幽默地写出自己常来山寺,构思巧妙,实则蕴含着对官场的失望,为全词奠定情感基调。“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运用典故,表面说在平淡中寻乐,以“不材”之态度过此生,实则反话正说,词人有经天纬地之才却被闲置,这里是对自身遭遇的怨愤,体现出壮志难酬的无奈。“宁作我,岂其卿”:直抒胸臆,简洁有力地表明自己坚守自我、绝不依附权贵的高尚品格,凸显了词人的独立人格和铮铮傲骨。“人间走遍却归耕”:“却”字意味深长,词人遍历人间,辗转仕途却最终归耕,流露出对当政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不满。“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运用拟人,将松竹花鸟当作朋友弟兄,生动展现对自然的热爱。同时,借它们表达对仕途人情的戒惧,以及在现实中难寻知己,只能寄情自然的无奈。

4. 作品点评

《鹧鸪天・博山寺作》是辛弃疾的词作作品。在写作特色上,运用大量典故,言简意赅却情感丰沛,表面谈归隐之乐,实则饱含对仕途不顺、壮志难酬的愤懑,怨辞反说,意味深长。从文学地位看,它展现出辛弃疾在闲居时期的心境转变,丰富了其作品中关于人生态度和政治理想的表达,体现了他豪放词风下细腻复杂的情感。词中“宁作我,岂其卿”等句彰显出词人的独立人格;“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借自然之景抒归隐之情,情景交融,对后世文人在表达自我追求与情感寄托方面,有着借鉴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稼轩词亦有不堪者,“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清词评家沈雄《古今词话》

# 此词厌朝市之纷纷,耽山林之活计也。

现代词学家吴则虞《辛弃疾词选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黄庭坚《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下一篇:宋·蔡伸《卜算子·春事付莺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