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án
shí
èr
shǒu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2
lái
huáng
zhōu
guò
sān
hán
shí
nián
nián
chūn
chūn
róng
jīn
nián
yòu
liǎng
yuè
qiū
xiāo
wén
hǎi
táng
huā
yān
zhī
xuě
àn
zhōng
tōu
bàn
zhēn
yǒu
shū
bìng
shào
nián
bìng
tóu
bái

译文

自从我来到黄州,已度过三个寒食时际。年年爱惜春光想将它挽留,春天自管自归去不容人惋惜。今年又苦于连连阴雨,绵延两个月气候萧瑟一如秋季。独卧在床听得雨打海棠,胭脂样花瓣像雪片凋落污泥。造物主把艳丽的海棠偷偷背去,夜半的雨真有神力。雨中海棠仿佛一位患病的少年,病愈时双鬓斑白已然老去。

逐句剖析

"自我来黄州":自从我来到黄州,

"已过三寒食":已度过三个寒食时际。

# 寒食:旧历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节。

"年年欲惜春":年年爱惜春光想将它挽留,

"春去不容惜":春天自管自归去不容人惋惜。

"今年又苦雨":今年又苦于连连阴雨,

"两月秋萧瑟":绵延两个月气候萧瑟一如秋季。

# 两月秋萧瑟:言两月来雨多春寒,萧瑟如秋。

"卧闻海棠花":独卧在床听得雨打海棠,

"泥污燕脂雪":胭脂样花瓣像雪片凋落污泥。

# 燕脂雪:指海棠花瓣。

"暗中偷负去":造物主把艳丽的海棠偷偷背去,

# 暗中偷负去:《庄子·大宗师》:“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这里用以喻海棠花谢,像是有力者夜半暗中负去。

"夜半真有力":夜半的雨真有神力。

"何殊病少年":雨中海棠仿佛一位患病的少年,

# 何殊:何异。

"病起头已白":病愈时双鬓斑白已然老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寒食雨二首(其一)》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五言古诗组诗作品中的其中一首。诗中通过“苦雨”“海棠”等意象,既写寒食节令的阴郁景致,亦喻诗人贬谪生涯的困顿。末句以病愈少年白发陡生的奇喻,将自然凋零与人生沧桑交融,在沉痛中透出哲思。全诗语言质朴而意境深幽,堪称宋代贬谪诗的典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寒食雨二首(其一)》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三月寒食节。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的第三年,东坡依然处境艰难,生活凄凉,心情孤郁。寒食节前后阴雨连绵,诗人困居临皋亭,目睹海棠凋零,联想到自身政治理想的破灭与年华虚度,遂以诗抒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北宋诗人苏轼所写的一首古体诗。全诗以寒食节阴雨连绵的春景为题材,通过“苦雨萧瑟”“海棠凋零”等意象,抒写诗人对春光易逝的痛惜与贬谪生涯的孤寂。诗开篇点明自己来黄州已过三个寒食节,年年惜春却留不住春天。今年又遇苦雨,营造出萧瑟氛围。紧接着,通过描绘海棠花被雨打泥污的景象,表达美好事物的消逝。最后以“病少年”自比,表达了自己虽似病后少年,却已青春不再,尽显被贬后的失意与无奈。

2. 写作手法

比喻:“泥污燕脂雪”以胭脂雪喻海棠花瓣,强化凋零的凄美。拟人:“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赋予时光以人的“偷负”力量,形象生动的体现是时光流逝的无奈。

3. 分段赏析

《寒食雨二首(其一)》前两句开篇直接点明自己被贬到黄州的时间,已经度过了三个寒食节,简单的叙述中透露出时光的流逝和自己被贬生活的漫长。三、四句表达了每年都想要珍惜春天,然而春天却毫不留情地离去,体现出诗人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难以挽留的感慨。五到八句说明今年又遇到了长时间的雨,诗人看到海棠花被雨打落在泥中,如同胭脂般的雪色被泥污沾染,象征着美好事物被摧残。九、十句感慨时光就像在暗中偷偷地把一切都背负走了,仿佛在夜半有着巨大的力量,进一步强调了时光的无情和不可阻挡。最后两句诗人将自己比作生病的少年,病好后却发现头发已经变白,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在被贬生活中遭受的磨难,以及青春不再、年华老去的悲哀和无奈。

4. 作品点评

《寒食雨二首(其一)》是苏轼贬谪文学的经典之作,以“海棠凋零”的意象开创了宋代咏物诗托寓身世的新范式。诗中对海棠花谢的叹惋,也正是诗人自身命运的写照。他对横遭苦雨摧折而凋落的海棠,以“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的绝妙比喻,正是对自己横遭政治迫害、身心受到极大伤害的命运的借喻。全诗情感沉郁而语言自然,在婉约写景中注入政治创伤的深刻反思。亮点名句如“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以病愈发白的奇喻,生动地描绘出自己在被贬生活中遭受的磨难,也寄寓了年华老去的悲哀和无奈,极具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

下一篇:宋·毛幵《玉楼春·曲房小院匆匆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