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鼓声中昏又晓":在一片动听响亮的画鼓声中,人们不知已经过去了整日。
# 昏又晓:朝夕,整日。昏即天黑,晓即天明。,画鼓:有彩绘的鼓。 白居易《柘枝妓》:“平铺一合锦筵开,连击三声画鼓催。”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像那易逝的时间,只会让人渐渐地老去。
"求得浅欢风日好":能享受短暂的欢乐时光,及时发现风光的无限美好,
"齐揭调":一齐放声歌唱。
# 揭调:高调,放声歌唱。
"神仙一曲渔家傲":就是一曲美妙动人的《渔歌子》。
# 渔家傲:此调缘起张志和《渔歌子》,历经渔歌子--渔父--渔歌子,再到本调。本写渔家生活。渔家傲之名始于本词。
"绿水悠悠天杳杳":碧绿清澈的湖水悠远无尽,澄澈的天空缥缈绵长。
# 杳杳:悠远渺茫。
"浮生岂得长年少":人生又怎会一直停留在少年时代。
# 长年少:青春常驻。,浮生:人生。老庄学派认为人生在世空虚无定,故称人生为浮生。
"莫惜醉来开口笑":不要惋惜那醉后的开怀大笑。
"须信道":需要知道的是。
# 须:知、料。
"人间万事何时了":人间的万事是永远不会结束的。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晏殊(991~1055),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翰林学士、右庶子。仁宗朝,累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后任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卒谥元献。晏殊是宋代文学大家,与其子晏几道并称“二晏”,与欧阳修并称“晏欧”。晏殊的词继承了花间派的传统,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代表作品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著有《元献遗文》《珠玉词》《类要》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宋词,也是一首感怀时光与人生的词。描绘了时光在画鼓声中匆匆流逝的紧迫感,营造出岁月如流、青春难驻的氛围,表达了词人对年光飞逝的深沉慨叹,以及应乐观潇洒面对人生、从繁杂人事解脱的人生感悟。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通过“画鼓声中昏又晓”描绘击鼓娱乐场景,以及“绿水悠悠天杳杳”描述山水景色,来寄托词人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直抒胸臆:如“时光只解催人老”“浮生岂得长年少”“莫惜醉来开口笑”等句,直接表达出词人对时光易逝的无奈以及及时行乐的思想。反复:“浮生岂得长年少”“莫惜醉来开口笑”等句,反复强调时光易逝、行乐须及时的感慨,强化了词人的情感表达。
3. 分段赏析
上片“画鼓声中昏又晓”,描绘出一幅欢快场景:画鼓喧天,人们沉浸其中,从黄昏玩闹到破晓,浑然不知时间流逝。“昏又晓”三字,形象呈现昼夜交替,为全词定下时光流转的基调。紧接着,“时光只解催人老”,词人感慨时光无情,不顾世人喜乐,一味将人推向衰老,与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异曲同工。但晏殊并未消沉,旋即提出“求得浅欢风日好”,劝人把握当下好时光及时行乐,还呼吁“齐揭调。神仙一曲渔家傲”,大家共唱《渔家傲》,尽享快乐,尽显豁达,也为后文对人生的探讨奠定积极基础。下片“绿水悠悠天杳杳。浮生岂得长年少”,词人远望悠悠绿水与杳杳蓝天相接,在如此浩瀚的自然面前,深感个体渺小,生命短暂,发出人难永远年少的喟叹,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有身为沧海一粟的迷茫。不过,词人很快振作,以“莫惜醉来开口笑。须信道。人间万事何时了”表明态度,既然人生短促,就应抛开顾虑,开怀畅饮,及时欢笑,因为人间琐事无穷无尽,不必纠结,秉持“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洒脱,直面人生。
# 此词所抒写的是一种及时行乐的人生观感,较为消极。
现代学者刘志红
# “同叔少年居富贵,性豪俊,所至延宾客,文采风流,一时罕偶。……至其旷达之情见于词者尤多,如‘绿水悠悠天杏杏,浮生岂得长年少。莫惜醉来开口笑,须信道,人间万事何时了。……此类词,《珠玉集》中颇多,盖同叔深能了解人生如梦,富贵浮云,而主张及时行乐也。”
现代词学家宛敏灏《二晏及其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