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ng
chéng
·
·
nán
lái
fēi
yàn
běi
guī
hóng
鸿

朝代:宋作者:秦观浏览量:3
nán
lái
fēi
yàn
běi
guī
hóng
鸿
ǒu
xiāng
féng
cǎn
chóu
róng
绿
bìn
zhū
yán
chóng
jiàn
liǎng
shuāi
wēng
bié
hòu
yōu
yōu
jūn
wèn
xiàn
shì
yán
zhōng
xiǎo
cáo
chūn
jiǔ
zhū
hóng
cōng
cōng
mǎn
jīn
zhōng
yǐn
sàn
luò
huā
liú
shuǐ
西
dōng
hòu
huì
zhī
chù
shì
yān
làng
yuǎn
yún
chóng

译文

我们就像从南飞来的燕子与向北而归的鸿雁,偶尔相逢,带着凄惨悲愁的面容。想当年都是黑发红颜,而此时重见却是两个衰朽的老翁。分别后世事悠悠您就不用问了,无限的事情,都在不言中。面前的珍珠美酒滴滴红,不用行色匆匆,尽管把酒斟满在金钟。这一阵饮酒之后,我们又要像落花流水一样各奔西东。以后的相聚不知道又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只见江面烟雾腾腾,暮云叠叠重重。

逐句剖析

"南来飞燕北归鸿":我们就像从南飞来的燕子与向北而归的鸿雁,

# 南来飞燕北归鸿:此句仿南朝陈江总《东飞伯劳歌》“南飞乌鹊北飞鸿”句意,借喻久别重逢的友人。

"偶相逢":偶尔相逢,

"惨愁容":带着凄惨悲愁的面容。

"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想当年都是黑发红颜,而此时重见却是两个衰朽的老翁。

# 两衰翁:两个老翁。时秦观五十多岁,苏轼六十多岁。衰翁,指老翁。,绿鬓朱颜:黑发红颜,形容年轻美好的容颜。

"别后悠悠君莫问":分别后世事悠悠您就不用问了,

# 悠悠:思念貌;忧思貌。

"无限事":无限的事情,

"不言中":都在不言中。

"小槽春酒滴珠红":面前的珍珠美酒滴滴红,

# 春酒:冬酿春熟之酒;亦称春酿秋冬始熟之酒。,小槽:古时制酒器中的一个部件,酒由此缓缓流出。

"莫匆匆":不用行色匆匆,

"满金钟":尽管把酒斟满在金钟。

# 金钟:酒杯之美称。钟,酒器。

"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这一阵饮酒之后,我们又要像落花流水一样各奔西东。

"后会不知何处是":以后的相聚不知道又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烟浪远":只见江面烟雾腾腾,

# 烟浪:雾霭苍茫的水面,同“烟波”。唐·刘禹锡《酬冯十七舍人》诗:“白首相逢处,巴江烟浪深。”

"暮云重":暮云叠叠重重。

# 暮云重:喻友人关山远隔。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江城子·南来飞燕北归鸿》是宋代婉约派词人秦观的一首抒怀之作。此词以作者与苏轼在贬谪途中重逢的场景为背景,抒发了乱世中文人漂泊无依的悲凉心境。开篇以飞燕、归鸿起兴,营造氛围;结尾借烟浪、暮云景语含情。词人借景与事,将贬谪中二人重逢又别的复杂情感表露无遗,尽显秦观词的细腻与哀伤。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婉约派词人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视为元祐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他擅长各种文体,而以政论、游记为出色。主要文学成就在词,陈师道《后山诗话》誉其为“今代词手”,后世视其为正宗的婉约派第一流词人。他善于把男女恋情与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起来,以含蓄的手法,幽冷的意境,淡雅的语言,抒发感伤的情绪。〔千秋岁〕“水边沙外”、〔踏莎行〕“雾失楼台”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江城子·南来飞燕北归鸿》是秦观于宋徽宗元符三年(1100)所写。时秦观与苏轼这对北宋文坛知己,在贬谪生涯中迎来最后一次重逢。二人自元丰初年缔结师友情谊,二十余载同历党争倾轧,屡遭削官流放。是年四月,秦观获移衡州,苏轼亦得诏内迁,遂相约于雷州海康会面。此次重逢又面临分别,秦观有感而发,创作此词,以寄赠别之意,诉说复杂深沉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描写师友重逢与饯别的怀人抒情词。描绘了秦观与苏轼这对历经仕途坎坷的师生相逢时的惨愁面容,展现了他们从昔日“绿鬓朱颜”到如今“两衰翁”的巨大变化,以及别后的诸多无奈。词人借饯行饮酒之景,道出即将“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的不舍与怅惘,表达了对苏轼西去前途的担忧以及不知后会何处的深沉怅惘。

2. 写作手法

比兴:词人以“南来飞燕”和“北归鸿”起兴,用燕子和大雁的南北迁徙,象征着词人自己和友人的漂泊不定。同时,以燕与鸿的偶然相逢,引出词人与其友人的相逢,巧妙地为下文抒发情感做了铺垫。这里的“燕”与“鸿”不仅是自然之物,更寄托了词人内心的感慨,兴起了全词的情感基调,即那种相逢又别离的愁苦之情。对比:“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一句,将过去的“绿鬓朱颜”与如今的“两衰翁”进行对比。想当年,词人与友人都是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有着美好的容颜和无限的憧憬。然而,如今再次相逢,两人都已容颜老去,青春不再。这种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沧桑变化,让人不禁感叹时光易逝,世事无常,从而加深了词中所蕴含的哀愁。以景结情:词的结尾“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以景语作结,描绘了一幅烟浪浩渺、暮云重重的画面。在这迷茫的景色中,蕴含着词人对未来的迷茫与担忧。通过这一景语,将词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对未来未知的惆怅之感推向了高潮,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让读者在这凄迷的景色中感受到词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余韵,韵味悠长,耐人寻味。

3. 分段赏析

这首词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秦观与苏轼这对患难师徒被贬之后,久别重逢的复杂心绪。开篇词人以“南来飞燕”和“北归鸿”起兴,用燕子和大雁的南北迁徙,象征着词人自己和友人的漂泊不定。同时,以燕与鸿的偶然相逢,引出词人与其友人的相逢,巧妙地为下文抒发情感做了铺垫。这里的“燕”与“鸿”不仅是自然之物,更被赋予“惨愁容”的沉重色彩——显然重逢的二人早已不是当年意气风发的模样。“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一句,将过去的“绿鬓朱颜”与如今的“两衰翁”进行对比。想当年,词人与友人都是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有着美好的容颜和无限的憧憬。然而,如今再次相逢,两人都已容颜老去,青春不再。这种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沧桑变化,让人不禁感叹时光易逝,世事无常,从而加深了词中所蕴含的哀愁。“偶相逢”三字看似平淡,却暗含命运无常:历经二十余年风雨的师徒,竟在蛮荒之地偶然相遇。“不言中”更是点睛之笔,六年贬谪的冤屈、党争的凶险,都化作无声的叹息。语言极富张力。下阕场景中,“莫匆匆”似在挽留时光,“满金钟”却显出力不从心,杯中酒映出的是明知即将永别却强作从容的悲凉。词人善用化用与留白。将李煜“流水落花”的亡国之痛转化为“各西东”的人生离散,借柳永“暮霭沉沉”的烟波暗示前路渺茫。通过这一景语,将词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对未来未知的惆怅之感推向了高潮,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词人以景结情,不写泪而悲意自现,如同中国画中的空白,留给读者无限唏嘘。

4. 作品点评

词人以质朴笔触熔铸人生沧桑与师友情深。开篇以飞燕归鸿起兴,暗喻人生际会,奠定苍凉基调:“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今昔对照,尽显党祸与岁月对文人的摧折。下阕借酒饯行勾勒不舍,“烟浪远,暮云重”以景结情,将未知的担忧与离情融入苍茫暮色。全词无华丽雕琢,却以自然叙事与传神细节,反映北宋党争下文人的悲剧命运,兼具婉约词的细腻与对现实的深沉控诉,情真意切,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亦疏落,亦沉郁。

清清代词论家陈廷焯《词则·别调集》卷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柯芝《横江》

下一篇:宋·释绍昙《横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