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ǎn
jiāng
hóng
·
·
jiāng
hàn
西
lái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3
jiāng
hàn
西
lái
gāo
lóu
xià
táo
shēn
yóu
dài
mín
é
xuě
làng
jǐn
jiāng
chūn
jūn
shì
nán
shān
ài
shǒu
wéi
jiàn
wài
guī
duì
jiān
fēng
qíng
yīn
qín
shuō
jiāng
biǎo
zhuàn
jūn
xiū
kuáng
chǔ
shì
zhēn
kān
kōng
zhōu
duì
yīng
wěi
huā
xiāo
xiào
shū
shēng
zhēng
shì
cáo
gōng
huáng
piāo
yuàn
shǐ
使
jūn
huán
zhé
xiān
shī
zhuī
huáng

译文

长江、汉江从西方奔流直下,在黄鹤楼望去,浩淼的江水如葡萄般碧绿澄澈。江水相通,好像都带着岷山和峨嵋山融化的雪水浪花,这便是锦江的春色。你是在陕州留有爱民美誉的通判,我却是思乡未归的浪子。面对这里的景色怎能没有感情,我将会殷切的述说。你千万不要读《江表传》,祢衡真是令人同情,深感痛惜。只能空对鹦鹉洲,苇花依旧萧瑟。书生何苦与这种人纠缠,权势人物如曹操与黄祖也都已一闪过去。希望使君能像李白一样潜心作诗,赶追崔颢的名作《黄鹤楼》诗。

逐句剖析

"江汉西来":长江、汉江从西方奔流直下,

# 江汉:长江和汉水。

"高楼下、蒲萄深碧":在黄鹤楼望去,浩淼的江水如葡萄般碧绿澄澈。

# 蒲萄:喻水色,或代指江河。语出李白《襄阳歌》有“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发醅”诗句。,高楼:指湖北武昌黄鹤楼。

"犹自带、岷峨雪浪":江水相通,好像都带着岷山和峨嵋山融化的雪水浪花,

# 雪:一作“云”。,岷峨:岷山和峨嵋山融化的雪水浪花。

"锦江春色":这便是锦江的春色。

# 锦江:在四川成都南,一称濯锦江,相传其水濯锦,特别鲜丽,故称。杜甫《登楼》:“锦江春色来天地。”

"君是南山遗爱守":你是在陕州留有爱民美誉的通判,

# 遗爱:指有惠爱之政引起人们怀念。《左传·昭公二十年》载孔子闻郑子产卒时“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南山:终南山,在陕西,朱寿昌曾任陕州通判,故称。

"我为剑外思归客":我却是思乡未归的浪子。

# 剑外:四川剑阁以南。唐都长安在剑阁东北,因称剑阁以南为剑外。苏轼家乡四川眉山,故自称剑外来客。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面对这里的景色怎能没有感情,

"殷勤说":我将会殷切的述说。

"江表传":你千万不要读《江表传》,

# 江表传:书名,晋虞溥著,已佚。其中记述三国时江左东吴时事及人物言行,《三国志》裴松之注中多引之。

"狂处士":祢衡真是令人同情,

# 狂处士:指三国名士祢衡。他有才学而行为狂放,曾触犯曹操,曹操多顾忌他才名而未杀。后为江夏太守黄祖所杀。不出仕之士称处士。

"真堪惜":深感痛惜。

"空洲对鹦鹉":只能空对鹦鹉洲,

# 空洲:指鹦鹉洲,在长江中,后与陆地相连,在今湖北汉阳。黄祖长子黄射在洲大会宾客,有人献鹦鹉,祢衡当即作《鹦鹉赋》,故以为洲名。唐崔颢《黄鹤楼》诗:“芳草萋萋鹦鹉洲。”李白《赠江夏韦太守》诗:“顾惭祢处士,虚对鹦鹉洲。”为此词用语所本。

"苇花萧瑟":苇花依旧萧瑟。

"不独笑、书生争底事":书生何苦与这种人纠缠,

"曹公黄祖俱飘忽":权势人物如曹操与黄祖也都已一闪过去。

# 飘忽:指时光易逝,人事无常。这句说忌才的曹操、黄祖都飘然逝去。曹操曾封为魏公,故称为曹公。,曹公黄祖:指曹操与刘表属将黄祖。

"愿使君、还赋谪仙诗":希望使君能像李白一样潜心作诗,

# 谪仙:谪居世间的仙人,形容才行高远。指李白。唐看到李白文章,叹道:“子,谪仙人也。”(见《新唐书·李白传》),使君:指朱寿昌。

"追黄鹤":赶追崔颢的名作《黄鹤楼》诗。

# 追黄鹤:李白《赠韦使君》诗说:“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追:胜过,赶上。全句说要朱守昌写诗超过李白的这首“黄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满江红·江汉西来》是北宋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词。此篇词章,开篇即以壮阔之景牵引出深切的思归之意与怀友之情;继而转至下阕,由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自然过渡到对往昔岁月的缅怀,写作手法上直抒胸臆,“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直接表达出词人对眼前风物的深情,毫不隐晦。情感真挚而深沉。此词由景及情,思乡怀古,由豪入旷,超旷中不失赋诗追黄鹤的豪情壮采,不失对于人生的执着追求。整体而言,此词虽形散却神聚,结构宏大而开合自如,展现出豪放不羁的境界与纵横恣肆的议论,完美融合了豪迈雄浑的风格与严谨巧妙的章法结构,令人叹为观止。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满江红·江汉西来》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期所写。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年间苏轼写给友人朱寿昌的,当时朱寿昌知鄂州。作于公元元丰四年(1081年)。或与《南乡子·黄州临皋亭作》作于同时同地。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思乡怀古词,此词借景抒情,由眼前之景引发思乡怀古之情,情感由豪迈转向旷达,即便在超脱的心境中,依然保持着赋诗吟咏黄鹤楼般的壮志豪情,未曾放弃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全词形散而神不散,大开大合、境界豪放、议论纵横,显示出豪迈雄放的风格和严密章法结构的统一。词中不仅深情厚谊地表达了朋友间的真挚情感,还通过肺腑之言袒露了作者内心的世界,表达出苍凉悲慨、郁勃难平的激情。

2. 写作手法

直接抒情:词中既有“思归客”、“殷勤说”等直接表达作者思乡怀友之情的句子,也有通过化用前人诗句(如李白的“江带峨眉雪”、杜甫的“锦江春色来天地”)和借用历史典故(如祢衡的故事)来含蓄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这种直抒胸臆与含蓄表达相结合的方式,使得词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和立体。寓情于景:词的上片由“江汉西来”开篇,描绘出长江与汉水波涛汹涌、绵延万里的雄伟景象,以此作为背景,引出下文的情感抒发。通过“高楼下、蒲萄深碧”等句,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相结合,既展现了鄂州的地理特点,又寓含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词中还通过叙述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如祢衡的事迹),将情感寓于事中,使得情感表达更加深沉和含蓄。

3. 分段赏析

上片“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开篇描绘了江汉之水从西方奔腾而来,在高楼下呈现出如葡萄般深碧的颜色,还携带着岷峨的雪浪和锦江的春色。此句从大处着笔,用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壮阔的山水画卷,不仅展现了眼前江水的雄浑与美丽,还通过 “犹自带” 将江水与远方的岷峨、锦江相连,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历史文化底蕴。“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这里将友人朱寿昌比作在南山留下爱民政绩的官员,而自己则是远在剑外的思归之人。通过对比,既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和钦佩之情,又流露出自己漂泊在外、思念家乡的愁苦。“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面对眼前的美好风物,词人不禁发出感慨,怎能无情呢?于是殷勤地向友人诉说。这几句承上启下,既总结了上面对景色和人物的描写,又引出了下片对历史典故的叙述和对人生的感慨。下片“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词人劝友人不要读《江表传》,因为书中记载的祢衡这样的狂放之士,实在令人惋惜。这里借祢衡的典故,表达了对祢衡恃才傲物、最终招致杀身之祸的叹惋,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和友人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有怀才不遇之感。“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描绘了鹦鹉洲上空荡荡的,只有苇花在萧瑟的风中摇曳的景象。此句以景衬情,烘托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对祢衡命运的同情和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词人认为不仅仅要笑书生祢衡为了一点小事而争斗,曹操和黄祖这样的权势人物也都如过眼云烟般飘忽即逝。这两句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轻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体现出词人超脱旷达的胸怀。“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最后,词人希望友人能够像李白一样写出如谪仙般的诗篇,追赶上黄鹤楼的盛名。这既是对友人文学才华的鼓励和期望,也表达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为全词增添了一份浪漫主义的色彩。

4. 作品点评

全词看似笔随意走、不拘一格,实则神韵贯通,形散而神聚。其行文大开大阖,意境雄浑壮阔,议论纵横捭阖,尽显豪迈雄放之风,同时又有着严谨缜密的章法结构,二者相得益彰。其一,词中词人即景怀古,巧妙借当地的历史遗迹评人述事。眼前奔腾的江汉之水、静默的鹦鹉洲等景,与祢衡、曹操、黄祖等意中之事,以及自身的思乡之情、对友人的情谊、对历史兴衰的感慨等胸中之情,完美交融,契合无间。其二,在典故运用上,词人精心选取内涵丰赡、饶有趣味的历史掌故抒情写怀。如祢衡之事,藏无尽感慨于具体史实之中,含蓄蕴藉,引发读者无尽思索,耐人寻味。其三,全词笔端饱含浓烈情感,一种苍凉悲慨、郁愤不平之气在字里行间汹涌激荡。词人立足当下之景,抒发内心情怀,纵论江山,畅谈古今,先后涉及祢衡、曹操、黄祖、李白等五个历史人物。于其间,词人向友人袒露坦荡胸怀,写景、怀古、抒情有机融合,毫无粘连凝滞之感。其思想深邃厚重,笔力纵横奔放,虽为酬答友人之作,却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东坡词现代化的豪放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整首词,犹如两个敞开心扉的朋友在谈心,毫无离情别绪的流露,故题作“寄”朱寿昌,而非“送”朱寿昌。

现代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邹同庆、王宗堂《苏轼词编年校注》

# 词作的情感确实消沉了一些,但其中体现的慷慨块垒并非完全不具备“积极”的意义。

现代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刘石《苏轼词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石孝友《如梦令·照水粉梅开尽》

下一篇:宋·欧阳修《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