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萧瑟":北风萧瑟。
#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邯郸古道伤行客":古老的邯郸道让行客感伤。
# 行客:远行之人,这里是作者自称。,邯郸:古赵国国都。
"伤行客":令行客感伤啊。
"繁华一瞬":只是繁华一时,
"不堪思忆":让人不忍回忆。
"丛台歌舞无消息":当年丛台的歌舞已无任何消息。
"金尊玉管空尘迹":当年的繁华景象已成陈迹。
# 管:笛、箫一类的管乐器,此代指音乐。,金尊:金制的酒杯。尊,通“樽”。
"空尘迹":这些陈旧遗迹啊。
# 尘:一作陈。
"连天衰草":现在只有满眼草木,
# 衰草:一作草树。
"暮云凝碧":一片凝碧池的黍离之悲。
南宋词人
曾觌(1109~1180),南宋词人。字纯甫,号海野老农,汴京(今河南开封)人。绍兴三十年为建王(即孝宗)府内知客,孝宗受禅后,以潜邸旧人权知阁门事,与龙大渊朋比为奸、恃宠干政,后出为淮西、浙东总管,乾道中升承宣使等职,用事近二十年,权震中外。其词多应制之作。王世贞《艺苑卮言》云:“南宋如曾觌、张抡辈应制之作,志在铺张,故多雄丽。”因目睹中原凋零,其部分词作语多感慨,有“黍离”之悲。代表作品有《金人捧露盘·庚寅岁春奉使过京师感怀作》《忆秦娥·正飞雪》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怀古词。全词描写了作者在邯郸道上望见丛台遗迹的见闻,借邯郸古道衰草等景象,写行客之“伤”,感慨昔日繁华不再,围绕“空”字,写丛台歌舞陈迹,该词用以虚衬实之法,表达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沉郁情怀,寄寓了对宋王朝割土分疆、国家衰微的悲痛,以及屈辱无奈之感。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虚衬实,“丛台歌舞无消息,金樽玉管空陈迹”,昔日丛台的歌舞升平、金樽玉管的热闹繁华是虚景,如今只剩陈迹是实景。通过昔日的繁华虚景反衬出当下邯郸古道丛台遗迹的荒凉落寞,更强烈地表达出作者对宋王朝往昔荣光不再、国家衰微的悲痛与感慨。
3. 分段赏析
上片:词的上片以“伤”字为主线,借景抒情,将古今兴亡之感融入其中。起句“风萧瑟,邯郸古道伤行客”,词人开篇便勾勒出一幅秋风瑟瑟的画面,在古老的邯郸道上,“风萧瑟”营造出一种凄凉、冷清的氛围,一下子就奠定了全词伤感的基调。“邯郸古道”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无数的故事与兴衰,它的存在本身就极易引发人们对往昔的追忆与感慨,自然也触动了身为行客的词人。紧接着“伤行客”的重复,强化了这种伤感的情绪,使其更加强烈地冲击读者的内心。随后,词人的思绪开始在历史与现实间穿梭。他望着眼前已成为陈迹的丛台,思绪不禁飘向过去,想到了曾经繁华一时的古都邯郸。邯郸在战国时期作为赵国都城,有着辉煌的历史,赵武灵王在此推行“胡服骑射”的改革,使赵国军事力量大增,成为当时的强国之一,他本人也建立了赫赫功绩。这些曾经的辉煌,都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而去。“繁华一瞬,不堪思忆”,这短短八字,却蕴含着无尽的感慨。“一瞬”将昔日繁华的短暂体现得淋漓尽致,世事变幻如白驹过隙,多少的荣耀与辉煌,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瞬间,其中包含了数不清的沧桑变迁和血泪往事。而“不堪”二字,则足见词人感伤之深,他不敢、也不愿过多回忆那些过往。联系词人所处的南宋时代背景,此时南宋偏居一隅,北方大片国土沦陷,失地未能收复,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词人所不堪思忆的,又何止是邯郸古都的兴衰,更有着对南宋朝廷现状的痛心疾首,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以小见大,引发读者对历史兴衰与国家命运的深刻思索。下片:下片从“空”字入手,进一步抒发词人内心的感慨,直抒胸臆,将怀古伤今之情推向高潮。“丛台歌舞无消息,金樽玉管空陈迹”,邯郸丛台本是战国时赵武灵王所筑,曾经如李白《明堂赋》中所言,与阿房宫等一样,是“朝歌夜弦”的宴乐之所,有着“天桥接汉若长虹,雪洞迷离如银海”的盛景。然而如今,曾经的歌舞升平早已消逝得无影无踪,那些精美的金樽、悦耳的玉管,都已成为无人问津的陈旧遗迹。“无消息”三个字,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失落感,曾经的热闹与繁华仿佛从未存在过,只剩下无尽的寂静与荒芜。“空陈迹”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物是人非的悲凉,曾经的辉煌都化为了虚空,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空”字在这里不仅是对眼前实景的描绘,更是词人内心的真切感受,它包含了对时光流逝、繁华不再的无奈,也蕴含着对国家兴衰、命运无常的喟叹。词的末尾两句“连天衰草,暮云凝碧”,是极为精妙的写景之句。词人描绘出一幅衰瑟的景象:衰草连天,仿佛没有尽头,给人一种无尽的凄凉之感;暮云凝聚,呈现出一片碧绿之色,更增添了几分凝重与压抑。这两句景语实则情语,是词人内心感情的外化。衰草和暮云,象征着国家的衰败与没落,也暗示着词人内心的绝望与哀伤。情景交融,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像曾觌这样的上层文人,尽管他与最高统治者联系紧密,但面对残破的家园、积贫积弱的国运,也无法无动于衷。在光荣的历史与屈辱的现实的夹击下,他只能通过词作流露出属于自己的反省和呻吟。这首词中,“繁华一瞬”“歌舞陈迹”等词句,不仅仅是对北宋灭亡的感叹,更是对失地未能收复的悲伤,深刻地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往昔辉煌不再的痛惜之情,让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那个时代文人的家国情怀与无奈心境。
4. 作品点评
《忆秦娥·邯郸道上望丛台有感》用字精炼,感情丰沛。“伤行客”“空陈迹”两个叠句独具匠心,在增添韵律美感的同时,将怀古伤今的感伤之情渲染得更为浓烈,使词作在抒情达意与艺术表现上皆具特色。
# 黍离麦秀之悲,暗说则深,明说则浅。曾纯甫词,如“雕栏玉砌,空余三十六离宫。”又云:“繁华一瞬,不堪思忆。”又云:“丛台歌舞无消息。金樽玉管空陈迹。”词极感慨,但说得太显,终病浅薄。碧山咏物诸篇,所以不可及。
清词家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
# 此词格老气清,有唐人风范。论者谓与《金人捧露盘》一调皆凄然有宗国之思。
清知名学者、诗人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下一篇:宋·苏轼《满江红·遇东坡于齐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