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态轻盈":牡丹姿态娇美轻盈,
"香风摇荡":香气在风中飘荡,
"画栏淑景初长":画栏边美好的春光渐渐悠长。
"彩霞深处":在彩霞般的花丛深处,
"明艳夺昭阳":它的明艳胜过昭阳殿的繁华。
"试问沉香旧事":想问那些与沉香相关的赏花旧事,
"应劝我、":大概是在劝我、
"莫负韶光":不要辜负这美好时光。
"多情是":最是多情的,
"低徊顾影":是它低头顾盼身影,
"云幕淡微凉":云幕般的天空透着淡淡的微凉。
"人间":人间,
"春更好":春天的景致更好,
"一枝斜插":曾把一枝牡丹斜插鬓边,
"犹记疏狂":还记得那时的疏狂不羁。
"到如今潘鬓":到如今鬓发已如潘岳般,
"暗点吴霜":悄悄染上了白发。
"乐事直须年少":快乐的事本就该在年少时享有,
"何妨拚、":不妨不惜一切、
"一饮千觞":一饮千杯。
"醺醺醉":醉意醺醺中,
"壶天向晚":仙境般的时光已近傍晚,
"春思正悠扬":春日的情思正悠扬飘荡。
南宋词人
曾觌(1109~1180),南宋词人。字纯甫,号海野老农,汴京(今河南开封)人。绍兴三十年为建王(即孝宗)府内知客,孝宗受禅后,以潜邸旧人权知阁门事,与龙大渊朋比为奸、恃宠干政,后出为淮西、浙东总管,乾道中升承宣使等职,用事近二十年,权震中外。其词多应制之作。王世贞《艺苑卮言》云:“南宋如曾觌、张抡辈应制之作,志在铺张,故多雄丽。”因目睹中原凋零,其部分词作语多感慨,有“黍离”之悲。代表作品有《金人捧露盘·庚寅岁春奉使过京师感怀作》《忆秦娥·正飞雪》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词。通过描绘牡丹轻盈的姿态、摇荡的香风、明艳的色泽,以及春日景致,展现了牡丹的娇美华贵与春日的美好,体现了时光易逝的感慨,表达了对牡丹的喜爱和珍惜韶华、及时行乐的情感。
2. 分段赏析
上片开头“冶态轻盈,香风摇荡,画栏淑景初长”,先描绘牡丹的姿态,姿态柔美轻盈,风一吹,花香轻轻晃动;再看环境,在雕花的栏杆边,美好的春日时光才刚刚变长。这几句像画笔一样,先把牡丹的样子、周围的气息和季节的变化都铺陈出来,让人一下就感受到春天的生机。接着“彩霞深处,明艳夺昭阳”,说牡丹在彩霞映照下,那鲜艳的色彩比汉代昭阳殿(皇帝妃子的宫殿)还要明亮好看。这里用“昭阳”作比较,不是真的说牡丹比宫殿美,是想突出牡丹开得极艳,连皇家宫殿的华丽都比不过它。“试问沉香旧事,应劝我、莫负韶光”是说,看着这牡丹,我不禁想起过去赏花的往事,那些旧时光好像在劝我:别浪费这大好的春光啊。“沉香旧事”可能是指以前和亲友一起赏牡丹、点沉香的快乐日子,这里用“试问”引出回忆,像是在和过去对话,带出对珍惜当下的感慨。“多情是,低徊顾影,云幕淡微凉”则把牡丹写得像人一样,它好像很深情,在风里来回摆动,像是在看自己的影子;周围的云像帷幕一样,带着淡淡的凉意。这里把牡丹拟人化,让花有了人的情感,也让赏花的场景多了几分温柔和朦胧的美。下片转到“人间,春更好”,从看花转到对春天的整体感受:人间的春天其实更美好,就像那一枝斜插在鬓角的牡丹,我还记得当年自己任性又自在的样子。“一枝斜插”“犹记疏狂”是回忆过去,那时年轻,随便把花插在头上,无拘无束,特别痛快。可现在呢?“到如今潘鬓,暗点吴霜”,用“潘鬓”(晋代潘岳年纪轻轻就长白头发)的典故,说自己现在鬓角已经悄悄长出白发了。“暗点”二字很妙,不是突然发现,而是不知不觉间,白发就爬上了头,让人感受到时光悄悄流逝的无奈。面对这样的变化,词人说“乐事直须年少,何妨拚、一饮千觞”,快乐的事本来就该在年轻时享受,不妨放开喝它个千杯!这里语气一转,从感慨变成豁达,既然时光留不住,不如趁现在多喝几杯,痛快一场。最后“醺醺醉,壶天向晚,春思正悠扬”,写自己喝得微醉,看天色渐渐晚了,心里对春天的眷恋却像风一样飘得很远。这里的“春思”不只是对春天的喜欢,还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对当下短暂的快乐也格外珍惜。
上一篇:宋·谢逸《武陵春·茶》
下一篇:宋·黄庭坚《汴岸置酒赠黄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