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ù
yīng
tái
jìn
·
·
chú
chūn

朝代:宋作者:吴文英浏览量:2
jiǎn
hóng
qíng
cái
绿
huā
xìn
shàng
chāi
cán
dōng
fēng
fàng
suì
huá
yǒu
rén
tiān
zhú
西
chuāng
mián
qīn
xiǎo
xiào
shēng
zhuǎn
xīn
nián
yīng
jiù
zūn
xiān
céng
bāi
huáng
gān
róu
xiāng
yōu
guī
mèng
biān
hái
jìng
zhōng
lián
qiān
diǎn
shuāng
hán
xiāo
jìn
yòu
xiāng
duì
luò
méi

译文

剪出红花,裁出绿叶,应着花期的花饰插在美人钗头。夕阳依依,春风吹拂,仿佛不愿让旧岁离去。有人在西窗边增添烛火,守岁不眠直到破晓,那清脆的笑声婉转、宛如新年里的莺啼。往昔除夕的宴席上。她曾用纤纤玉手掰开黄柑,那温柔的香气,萦绕着她的情思。归梦回到湖边故地,却在湖边如镜的水面上迷失了道路。可怜我满头白发,如同点点吴霜,寒意无法消融,又独自相对、在落梅如雨的景象中。

逐句剖析

"翦红情":剪出红花,

# 翦红情:翦红情,裁绿意:指剪裁成红花绿叶。

"裁绿意":裁出绿叶,

"花信上钗股":应着花期的花饰插在美人钗头。

# 钗股:花上的枝杈。,花信:花信风的简称,犹言花期。

"残日东风":夕阳依依,春风吹拂,

# 残日:指除岁。

"不放岁华去":仿佛不愿让旧岁离去。

"有人添烛西窗":有人在西窗边增添烛火,

# 添烛西窗:化用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诗意。

"不眠侵晓":守岁不眠直到破晓,

# 侵晓:指天亮。

"笑声转、":那清脆的笑声婉转、

"新年莺语":宛如新年里的莺啼。

# 新年莺语:杜甫诗:“莺入新年语。”

"旧尊俎":往昔除夕的宴席上。

# 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具。俎:砧板。

"玉纤曾擘黄柑":她曾用纤纤玉手掰开黄柑,

# 擘黄柑:擘黄柑,剖分水果。擘:分开,同“掰”。,玉纤:妇女手指。

"柔香系幽素":那温柔的香气,萦绕着她的情思。

# 幽素:幽美纯洁的心地。

"归梦湖边":归梦回到湖边故地,

"还迷镜中路":却在湖边如镜的水面上迷失了道路。

# 镜中路:湖水如镜。

"可怜千点吴霜":可怜我满头白发,如同点点吴霜,

# 吴霜:指头发变白。李贺《还自会稽歌》:“吴霜点归鬓。”

"寒销不尽":寒意无法消融,

"又相对、":又独自相对、

"落梅如雨":在落梅如雨的景象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祝英台近・除夜立春》是南宋吴文英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主题围绕节日感怀与情思追忆。上片描绘除夜立春时的节日氛围,人们剪彩花、守岁迎新;下片追忆往昔与情人相聚的温馨场景,今昔对比,抒发自己漂泊孤寂、思念情人的怅惘之情。运用今昔对比、虚实结合,此词情感细腻深沉,通过今昔对比与情景交融,将节日欢乐与个人孤寂巧妙融合,展现出吴文英词风典雅、抒情婉转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吴文英(1212?~1266?),南宋词人。字君特,号梦窗、觉翁,与周密(号草窗)并称“二窗”。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毕生不仕,以布衣出入侯门,充当幕僚。吴文英以词著名,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或表现上层的豪华生活,或抒写颓唐感伤的情绪。讲究字句工丽,音律和谐,并喜堆砌典故词藻,常使词意晦涩。著有《梦窗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祝英台近・除夜立春》由南宋吴文英创作。除夕恰逢立春,对于漂泊异乡的吴文英来说,这种特殊时刻更添孤寂之感。当时他客居他乡,眼见节日里人们欢乐守岁,而自己却有家难归,思念着旧日情人,诸多复杂情绪交织,于是有感而发创作此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节日感怀与情思题材的词。描绘了除夜立春时的节日民俗和欢乐氛围,如人们裁剪花饰、守岁迎新等场景,同时追忆往昔与情人相聚的温馨画面,表达了作者漂泊异乡的孤寂、对情人的思念以及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怀念。

2. 写作手法

对比:“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与“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形成对比。前句描绘除夜立春时,他人围坐西窗添烛守岁,直至拂晓仍笑语不断,莺声般的欢闹传递出新年的热闹与生机;后句则转而写自身,满头白发如“吴霜”难消,面对落梅如雨的景象,尽显孤独凄凉。两处场景以他人的欢乐喧闹反衬自身的衰老孤寂,乐景与哀情相互映照,突出了漂泊异乡的愁苦与时光流逝的悲怆。化用:“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化用了《江淹・别赋》中“镜朱尘之照烂,袭青气之烟煴”及梦境相关典故。“镜中路”化用“镜”的意象,原典中“镜”常喻指时光或虚幻之境,此处以“镜中路”形容梦境中追寻归乡之路时的迷茫—仿佛在镜中行走,路径虚幻缥缈,难以辨识。既化用了古典诗词中“镜”的象征意义,又通过“迷”字强化了梦境的迷离感,含蓄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眷恋与归乡无门的怅惘,使情感表达更具古典韵味与朦胧美。

3. 分段赏析

上片着重描绘除夕的民俗风情与守岁迎春的欢腾。“剪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剪”“裁”二字灵动鲜活,将除夕前夕人们为新年忙碌准备的热闹场景栩栩如生地呈现。立春时节,人们裁剪红花绿叶插于钗头,“花信上钗股”之“上”字,用笔细腻,与温庭筠“玉钗头上风”、辛弃疾“美人头上,袅袅春幡”相较,更显别致,尽显人们迎春的喜悦。继而写除夕守岁。“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夕阳似人般对旧岁眷恋不舍,迟迟不落,东风又捎来春的讯息,新旧交替之意油然而生,“放”字精准,足见吴文英炼字功力。“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除夕之夜,人们西窗添烛,通宵达旦,笑语不断,如杜甫诗中“莺入新年语”,在莺啼声中迎来新春,热闹非凡。然而,这热闹于客居他乡的作者而言,更衬出其内心的孤寂愁苦,有家难归、与亲人团圆之乐尽失,恰似“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般落寞。上片浓厚的节日氛围,为下片回忆温馨往昔埋下伏笔。下片转入追忆,以自身孤独与上文欢乐景象形成鲜明对照,倾诉对情人的思念与内心怅恨。“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曾”字唤起回忆,昔日春节宴席上,情人温柔擘柑、共饮美酒的画面如在眼前。“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从现实踏入梦境,回到曾经约会的湖边,却寻不见佳人,迷失归路,失落惆怅弥漫心间,其意境幽深冷峭,堪与姜夔“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相媲美。“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作者感叹自己两鬓如霜,佳人远去,有家难回,一片凄凉。春寒未消,落梅如雨,此景正是其内心悲戚的外化,与上文欢乐场景形成强烈反差。

4. 作品点评

《祝英台近・除夜立春》是吴文英客居异乡,于除夕立春时有感而发之作,词中满溢身世飘零之慨。全词紧扣“除夜立春”,借前后情境的反差,娓娓道来对往昔欢乐时光的眷恋,以及当下的惆怅落寞。此词在谋篇布局上极为精巧。上片紧扣“立春”与“除夕”,红情绿意、添烛守岁;下片“寒销不尽”切除夕,“落梅如雨”切立春,起笔与收笔皆呼应主题,足见作者心思缜密。全词以当下欢乐之景衬往昔幸福,突出此刻孤凄感伤,对比鲜明,极易引发读者共鸣,将作者复杂深沉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前阕极写人家守岁之乐,全为换头三句追摄远神。

近现代陈洵《海绡说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千秋《减字木兰花·阴檐雪在》

下一篇:宋·谢逸《菩萨蛮·暄风迟日春光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