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ǒu
ér
màn
·
·
wēng
fēi
lóu
guān
xuě

朝代:宋作者:吴文英浏览量:3
dōng
fēng
wèi
huā
shàng
xiān
chén
yǐng
qiào
yún
shī
湿
níng
shēn
zhà
méi
qīng
diào
juǎn
chóu
lěng
hóng
hǎi
kōng
míng
ruò
mén
piān
zhōu
lǎn
ōu
qīng
wèn
chūn
chàng
hóng
cuì
kōng
mèi
yīn
qíng
kàn
zhēn
qiān
yán
tiān
dàn
qíng
xǐng
yǎn
chóng
kāi
gōu
lián
wài
xiǎo
fēng
qīng
xiāng
qīng
zuì
yuè
wáng
tái
shàng
gèng
zuì
gāo
céng

译文

春风尚未来临,楼下梅花枝上还覆盖着一层白雪,使它更显得一尘不沾。眺望远山出岫,重岚湿润,白雪皑皑笼罩着梅花坞,将株株梅树都洗刷成银装素裹。垂钓的丝线凝着愁绪,寒气中浮动着虹光,海天澄澈空阔。若耶溪畔的门扉紧闭,懒于乘舟离去,客居的思绪轻得像掠过水面的鸥鸟。多少次向春天追问归期,看那浓艳的桃红柳绿,不过是在阴晴变幻中徒然卖弄风姿。此刻凝望天地真容、千峰万壑皆披素雪,苍茫天色淡漠如水,全无情思。醒眼重新睁开,窗帘外,阳光照射下,西面的山上已显露出青色。相互搀扶着彼此微醉的身躯,登上越王台,直上最高层极目远眺。

逐句剖析

"东风未起":春风尚未来临,

"花上纤尘无影":楼下梅花枝上还覆盖着一层白雪,使它更显得一尘不沾。

"峭云湿":眺望远山出岫,重岚湿润,

"凝酥深坞":白雪皑皑笼罩着梅花坞,

# 凝酥:喻雪之白细如凝脂。

"乍洗梅清":将株株梅树都洗刷成银装素裹。

# 乍洗梅清:一本无“乍”字。清:一本作“青”。

"钓卷愁丝":垂钓的丝线凝着愁绪,

# 钓卷:一本作“钩帘”。

"冷浮虹气海空明":寒气中浮动着虹光,海天澄澈空阔。

"若耶门闭":若耶溪畔的门扉紧闭,

# 若耶:山名,在浙江绍兴,下有若耶溪,北流入镜湖,相传为西施浣纱处,故又名浣纱溪。词中的“若耶”代指山阴,用山阴访戴的故事。

"扁舟去懒":懒于乘舟离去,

"客思鸥轻":客居的思绪轻得像掠过水面的鸥鸟。

# 鸥:指鸥鹭,含隐逸山林之意。

"几度问春":多少次向春天追问归期,

"倡红冶翠":看那浓艳的桃红柳绿,

"空媚阴晴":不过是在阴晴变幻中徒然卖弄风姿。

# 阴晴:一本作“晴阴”。

"看真色、":此刻凝望天地真容、

"千岩一素":千峰万壑皆披素雪,

"天澹无情":苍茫天色淡漠如水,全无情思。

"醒眼重开":醒眼重新睁开,

# 眼:一本作“看”。

"玉钩帘外晓峰青":窗帘外,阳光照射下,西面的山上已显露出青色。

"相扶轻醉":相互搀扶着彼此微醉的身躯,

"越王台上":登上越王台,

# 越王台上,更最高层:一本作“越山更上,台最高层”。越王台,在今浙江绍兴东五十里,传越王勾践登眺于此。

"更最高层":直上最高层极目远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丑奴儿慢·麓翁飞翼楼观雪》是南宋词人吴文英的一首咏雪词作。上片以观雪为引,铺陈雪色空明之景,表达出对佳人的深切思念;下片进一步描绘雪景,由眼前雪色延伸开去,转而传递对春日的殷切期盼。全词结构张弛有度,虚实相生,读来余韵悠长,耐人寻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吴文英(1212?~1266?),南宋词人。字君特,号梦窗、觉翁,与周密(号草窗)并称“二窗”。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毕生不仕,以布衣出入侯门,充当幕僚。吴文英以词著名,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或表现上层的豪华生活,或抒写颓唐感伤的情绪。讲究字句工丽,音律和谐,并喜堆砌典故词藻,常使词意晦涩。著有《梦窗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词系宋理宗淳祐四年(1244)至五年(1245)间所作。据《宝庆会稽续志》卷二守臣题名记载:“宋宅之于淳祐四年七月以华文阁学士、通奉大夫知任,十月十九日到任,至六年三月十六日升任工部尚书。”按其任职时间推考,词作当完成于到任后至离任前的冬季时段,即淳祐四、五年冬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雪词,全词以词人陪同麓翁于飞翼楼赏雪为背景,通过描绘冬日雪后初霁的清冷雪景与登临远眺的孤寂心境,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对国家命运的深沉感慨。

2. 写作手法

比喻​​:“凝酥深坞”将山坞中厚厚的积雪比作凝结的酥油,形象地写出雪的洁白、松软、厚实。​​用典:“若耶门闭”,反用王彻之雪夜访戴的故事。《世说新语·任诞》记载王子猷雪夜乘船访友,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日:“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原为赞赏名士风流态度,此处是表明作者的疏懒之性与隐逸之情。虚实结合:“东风未起,花上纤尘无影。峭云湿,凝酥深坞,乍洗梅清。”实写眼前所见的壮阔雪景,“若耶门闭,扁舟去懒,客思鸥轻”虚写归隐之地,“看真色、千岩一素,天澹无情。醒眼重开,玉钩帘外晓峰青。”实写登临所见,“几度问春,倡红冶翠,空媚阴晴”,虚写春天景象,并发出徒然争艳的感慨。“相扶轻醉,越王台上,更最高层”运用想象虚写想象与友人在越王台顶醉赏雪景,既是对登高赏雪之乐的向往,也暗含超脱尘世、凭高怀古的意绪。拟人:“钓卷愁丝”一句,谓湖面因雪覆而无法垂钓,故曰“愁丝”,着一“愁”字,将钓钩拟人化处理,借此从侧面传递渔翁的心绪。

3. 分段赏析

此首观雪词中有寄托。发端“东风未起”一韵,是题前语,写未下雪前之景观:天气阴沉,东风未起,洁白雪霰,尚无影踪。“峭云湿”一韵,以下是题中语,言雪已落下。“峭”字点出状山上之雪。雪花飘洒于山际,峭碧沾雪而湿,山凹积雪,厚厚白白,如凝脂一般,山间红梅在白雪映衬下,更显清新娇艳。“钓卷愁丝”一韵,写湖上之雪。大雪纷扬,落于冰湖,更显晶莹剔透,设想雪霁时浮映虹气,为雪景更添色彩。“钓卷愁丝”一句,言湖面为雪覆满,难行垂钓,故曰“愁丝”,着一“愁”字,将钓钩拟人,以此侧面传达渔翁心绪。“若耶门闭”二韵,反用王徽之雪夜访戴故事。《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词中言雪夜闭门,懒于乘舟出行,客居在外则觉隐逸之趣亦轻。过片“几度问春”一韵,言几番问讯春天,以红花绿叶点缀雪景,是否徒然。“空媚”二字,言徒然点缀雪景,此以红绿色彩陪衬白雪,引出下韵对白雪“真色”的咏叹。“看真色”一韵,言雪之美正在其使千岩万岭洁白一色,连整个天地皆成素白。“真色”二字,是对雪之本色由衷的赞叹。“醒眼重开”韵,言天晓雪晴之后,放眼远眺,将见重峦叠嶂皆是青翠颜色。“玉钓帘”切词题“飞翼楼”,此韵可谓空际转身,从眼前实景,转入意想之景,由白雪皑皑,联想至晴日后,万山青遍,此处笔墨宕开,暗含对南宋末期时局好转的期盼。最后一韵,又转回眼前。“相扶轻醉”一句,切题中与“麓翁”一同观雪之意。“越王台上”二句,言若登越王台当有“欲穷千里目,更上层楼”之胸襟气魄。此处更是空际转身拓开一境。“越王台”乃越王勾践登眺之处,勾践当年被吴王夫差击败后,曾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终灭吴国。词中纳入此设想之景,即于结句拓开一境,表达词人期望南宋王朝于国势日颓之际,发愤图强,扭转时局,故曰“更最高层”。

4. 作品点评

此词借赏雪之景寄托家国之思。上片以实景描摹与典故虚写交织呈现雪景,既见具象刻画又含历史影射;下片运用“红翠”意象反衬雪色,更有天晴山青的设想之景。全篇虚实相生,有前路正路后路之变,有大开大阖,空际转身,有尺寸千里之观,玩索无尽之味。清人周济曰:“梦窗每于空际转身,非具大神力不能。梦窗非无生涩处,总胜空滑,况其佳者,天光云影,摇荡绿波,抚玩无敔,追寻已远。君特意思甚感慨,而寄情闲散,使人不易测其中之所有。”(《介存斋论词杂著》)李庆甲亦云:“南宋格律派词人,在创作技巧上狠下工夫,语言优美,颇有一些优秀作品,用比兴的手法和苍凉的音调,隐晦曲折地写出了对宋室沦亡的哀伤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夏闰庵云:“先从未有云说到云起。”“虹气”七字状云殊新警。“若耶”三句,托思清迥。下阕“千岩一素”四字,咏云能涵盖一切。“醒眼”二句又说到云散,于观云本题,十分做足。

近代词学家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 一韵从未雪时起,是题前层。二韵落到题面,先从山上写雪。三韵再从海上写雪。雪满海则下钓无人故曰“愁丝”。四韵反用山阴访戴事。五韵以“红翠”作陪,跌起“白”字。六韵“真色”“一素”写白字。七韵楼上外望八韵即用“更上一层楼”之意,“越王台”是题外另拓一境。

近代词学家杨铁夫《梦窗词选笺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刘克庄《三叠》

下一篇:宋·罗与之《始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