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àn
shā
·
·
qín
chuān
huì
méi

朝代:宋作者:吴文英浏览量:3
dié
fěn
fēng
huáng
xiǎo
qiáo
zhōng
tíng
hán
jìn
xuě
wēi
xiāo
bān
qīng
shòu
liáo
chuāng
xià
xiāng
fēng
yuǎn
xùn
qiáng
tóu
fēi
yuàn
lín
xiāo
lái
fēng
chūn
jiāo

译文

蜡梅花开花蕊像蝴蝶一样粉红、花瓣像蜜蜂一样金黄、又美得像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庭院中寒意已尽,积雪稍微溶化。我和蜡梅花一样地清瘦,都显得很无聊。我站窗户下,完全沉醉在这香气之中,远处别的什么讯息我都没感觉到,这时候,墙头之上从邻家飞过来哀怨的玉箫声音。这箫声像是为昨天夜里遭风吹雨打的蜡梅花而哀叹。

逐句剖析

"蝶粉蜂黄大小乔":蜡梅花开花蕊像蝴蝶一样粉红、花瓣像蜜蜂一样金黄、又美得像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

# 大小乔:蜡梅花开花蕊像蝴蝶一样粉红、花瓣像蜜蜂一样金黄、又美得像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

"中庭寒尽雪微销":庭院中寒意已尽,积雪稍微溶化。

"一般清瘦各无聊":我和蜡梅花一样地清瘦,都显得很无聊。

# 一般:一样。

"窗下和香封远讯":我站窗户下,完全沉醉在这香气之中,远处别的什么讯息我都没感觉到,

# 远讯:远方的消息。,封:用来装信、钱等物的纸套,这里引申为寄来。

"墙头飞玉怨邻箫":这时候,墙头之上从邻家飞过来哀怨的玉箫声音。

"夜来风雨洗春娇":这箫声像是为昨天夜里遭风吹雨打的蜡梅花而哀叹。

# 春娇:妖娆的春色。这里指蜡梅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浣溪沙·琴川慧日寺蜡梅》是宋代词人吴文英的一首词。上片以细腻笔触状物拟人,对蜡梅极尽赞美之能事。词人笔下的蜡梅,清瘦之姿宛如遗世独立的佳人,于清冷中自有一番傲然风骨,将蜡梅的高洁与坚韧刻画得栩栩如生。下片则由眼前这灵动的蜡梅之景,思绪飘飞,生出诸多联想。词人感慨这世间“良辰美景”恰似昙花一现,难以长久留存,流露出对时光匆匆、美好易逝的深沉喟叹。此词巧妙运用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之法,上片借蜡梅之形抒发对高洁品质的崇尚,下片借观花之思传达对人生短暂的思索,将咏物与抒情完美融合,在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悠远的意境,尽显词人深厚的文学功底与细腻的情感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吴文英(1212?~1266?),南宋词人。字君特,号梦窗、觉翁,与周密(号草窗)并称“二窗”。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毕生不仕,以布衣出入侯门,充当幕僚。吴文英以词著名,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或表现上层的豪华生活,或抒写颓唐感伤的情绪。讲究字句工丽,音律和谐,并喜堆砌典故词藻,常使词意晦涩。著有《梦窗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宋代词人吴文英创作的一首咏物词。此词以细腻笔触,词人借对腊梅的夸赞,抒发了“良辰美景”难以永留的深沉感叹。

2. 写作手法

拟人:“蝶粉蜂黄大小乔”一句,以精妙之笔对蜡梅进行状物拟人。此句描绘蜡梅,其外层花瓣色泽如蝶之粉、似蜂之黄,内里花芯则粉嫩娇艳,恰似美人面颊上的胭脂,香气馥郁芬芳,丝丝缕缕萦绕鼻尖。而那婷婷而立的姿态,宛如三国时期闻名东吴的绝色佳人“大小二乔”,风姿绰约,仪态万方,尽显蜡梅的娇艳与高雅。联想:“墙头飞玉怨邻。夜来风雨洗春娇。”两句运用了联想的写作手法,“飞玉”形容积雪或冰棱从墙头坠落,其声如玉碎;而“怨邻箫”则以箫声的幽咽,将听觉的“怨”与视觉的“飞玉”结合,暗示梅花在风雪中凋零的哀婉。风雨摧折梅花的场景引发对“春娇”消逝的联想。此句以动态的“洗”字串联风雨与梅花,既暗示自然时序的流转,又暗含对美好事物短暂的怜惜借景抒情:“中庭寒尽雪微销。一般清瘦各无聊。”两句,在简淡的景物描写中,既传递了冬春交替的物候特征,又暗含词人漂泊无依、孤高自守的复杂心绪。

3. 分段赏析

上片伊始,“蝶粉”一句堪称神来之笔,以状物拟人之法,对蜡梅极尽赞美之能事。此句中,蜡梅外层花瓣色泽如蝶翼之粉、似蜂体之黄,内里花芯则粉嫩娇艳,恰似美人腮边胭脂,香气馥郁芬芳,丝丝缕缕直沁心脾。那婷婷而立的姿态,宛如三国时期闻名东吴的绝色佳人“大小二乔”,风姿绰约,仪态万千,尽显蜡梅的娇艳与高雅。“中庭”两句,则是以景寄情。慧日寺的庭院里,虽因日照而暖意初生,但四周墙角仍残留着斑斑积雪,此景巧妙点明了蜡梅开花的时令。几株蜡梅树静立庭院之中,满树无叶,唯有繁花似锦,它们与前来赏花的词人一般,透着几分清瘦与无聊,恰似失意之人面对苦命之花,令词人顿生“同病相怜”之感。下片笔锋一转,转入观花后的联想。“窗下”三句,词人虽立于远处窗下,却仍能感受到阵阵蜡梅花香扑鼻而来,那芬芳仿佛是春姑娘从远方捎来的讯息,预示着春日的脚步已然临近。然而,寺院墙外却传来一阵阵似怨似泣的玉箫声,那箫声仿佛在哀叹,眼前这满树的蜡梅,若经一夜风雨的肆虐,便会落英缤纷,零落成泥。此情此景,正是词人对“良辰美景”难以永留的深沉感叹。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大观《偈颂五十一首其一》

下一篇:宋·王安石《晚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