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én
táo
西
jié
bào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3
hàn
jiā
jiāng
jūn
zhàng
zhào
tiān
chí
chǐ
lóng
zhāo
chí
guān
sài
jié
shū
dào
gān
quán
gōng
wén
zhǐ
huī
zhù
shàng
jùn
jué
tán
xiào
西
róng
fàng
chén
jiàn
tiān
yán
dàn
jīng
cǎo
huí
chūn
róng

译文

宋朝的将军高大勇猛如同佛陀一般,皇帝下诏赐给他来自天池的八尺骏马。写着军事捷报的文书清晨从玉门关外飞速传来,夜晚就送到了皇宫之中。仿佛听闻将军正在指挥着修筑上郡的防御工事,就已经觉得在他的谈笑之间,西边的敌人(西戎)已经不足为惧了。我作为被流放的臣子,没能见到皇帝因胜利而喜悦的容颜,只是惊讶于这胜利的消息让草木都仿佛恢复了春天般的生机。

逐句剖析

"汉家将军一丈佛":宋朝的将军高大勇猛如同佛陀一般,

# 一丈佛:是说将士身材像佛像一样高大。

"诏赐天池八尺龙":皇帝下诏赐给他来自天池的八尺骏马。

# 八尺龙:天子的马曰龙,高七尺以上,故称八尺龙。

"露布朝驰玉关塞":写着军事捷报的文书清晨从玉门关外飞速传来,

# 玉关:此处指边塞。,露布:指征讨西夏的檄文。

"捷书夜到甘泉宫":夜晚就送到了皇宫之中。

# 甘泉宫:指宋朝廷。

"似闻指挥筑上郡":仿佛听闻将军正在指挥着修筑上郡的防御工事,

# 筑上郡:指修筑边境防御工事。

"已觉谈笑无西戎":就已经觉得在他的谈笑之间,西边的敌人(西戎)已经不足为惧了。

# 西戎:古时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的总称。

"放臣不见天颜喜":我作为被流放的臣子,没能见到皇帝因胜利而喜悦的容颜,

# 天颜:帝王的容颜。,放臣:苏轼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故以放臣自称。

"但惊草木回春容":只是惊讶于这胜利的消息让草木都仿佛恢复了春天般的生机。

# 回:一作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闻洮西捷报》为苏轼所作七言律诗。元丰四年,苏轼身处黄州,收到陈季常书信,得知种谔于洮西取得米脂大捷,击破西夏军八万,获马五千,有感而发创作此诗。 诗中,苏轼先以夸张手法描绘将士形象与朝廷重视,再借捷报快速传递突出胜利之速。后发挥想象,展现将军才能与胜利自信,尾联借景抒情,以“放臣”自指,虽不能见天颜之喜,却惊觉草木似因捷报焕发生机。作品通过对战争胜利的描写,抒发了苏轼强烈的爱国情怀,想象丰富、风格豪放,尽显其对国家军事胜利的欣喜与振奋。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但惊草木回春容”通过描写草木似乎因胜利而呈现出春的容颜,借景抒情,以景语作结,将诗人对胜利的喜悦之情寄托于草木的景象之中,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远,以景的生机盎然烘托出胜利带来的喜悦和希望。用典:“汉家将军一丈佛,诏赐天池八尺龙”运用了典故,以“汉家将军”借指宋朝的将领,通过历史上汉朝的典故来映射当下,增添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和文化底蕴,也暗示了宋军将领如同历史上的英雄一样勇猛。夸张:诗中“一丈佛”“八尺龙”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塑造出将军的高大形象和皇家御马的不凡,强调了将军的威严和朝廷对此次军事行动的重视,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理震撼。

2. 分段赏析

首联“汉家将军一丈佛,诏赐天池八尺龙”:运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将宋朝将军比作一丈高的佛像,形容其身材高大、形象威武,天子还御赐了八尺的骏马,表现出将军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也暗示了朝廷对此次战役的重视,以及将军肩负的重大使命,为下文写战争的胜利做了铺垫。颔联“露布朝驰玉关塞,捷书夜到甘泉宫”:“朝”“夜”对举,夸张地写出了报捷的速度之快,早晨从玉关塞出发的露布,晚上就送到了甘泉宫,突出了王师的威风和战争胜利的迅速,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当时捷报传递的紧张与急迫,以及朝廷得知胜利后的喜悦。颈联“似闻指挥筑上郡,已觉谈笑无西戎”:诗人通过想象,仿佛看到了将军在指挥修筑上郡的城墙,谈笑之间就消灭了西戎,进一步展现了将军和将士们的英勇、智慧以及指挥若定的风度,同时也体现了战争胜利后的喜悦和轻松氛围,“谈笑无西戎”表现出对宋朝军队强大战斗力的自信和对敌人的轻视。尾联“放臣不见天颜喜,但惊草木回春荣”:“放臣”指诗人自己,苏轼当时被贬黄州,不能亲见皇帝欣喜的容颜,但他惊喜地发现,连草木都似乎感受到了胜利的喜悦,呈现出春天般的繁荣景象。这里运用了移情的手法,将自己的喜悦之情赋予草木,既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胜利的由衷高兴,也流露出自己虽被贬但仍心系国家的情怀,同时以景结情,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黄庚《即景》

下一篇:宋·释文珦《即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