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íng
xiāng
·
·
dōng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3
xié
shǒu
jiāng
cūn
méi
xuě
piāo
qún
qíng
xiàn
chù
chù
xiāo
hún
rén
jiàn
jiù
chóng
wén
xiàng
wàng
lóu
shān
yǒng
jīn
mén
xún
cháng
xíng
chù
shī
qiān
shǒu
xiù
luó
shān
hóng
chén
bié
lái
xiāng
zhī
shì
rén
yǒu
zhōng
yuè
jiāng
biān
liǔ
lǒng
tóu
yún

译文

和老朋友携手到城外游赏,正值梅花似雪,飘沾衣襟的时候。回忆旧地、处处黯然伤神,无限愁苦。去年的同游之人已不在眼前,每当吟诵旧曲之时。就想起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那些诗酒游乐的地方。平时常去处,都有题诗,不下千首,到如今这些诗上都已落满了灰尘,得用绣罗衫去拂净才能看清。自离开杭州后有谁在思念我呢,当然是往日的友人了?还有西湖的明月,钱塘江边的柳树,城西南诸山的名胜景物呢。

逐句剖析

"携手江村":和老朋友携手到城外游赏,

"梅雪飘裙":正值梅花似雪,飘沾衣襟的时候。

# 梅雪飘裙:梅花飘雪,洒落在同行歌妓的衣裙上。

"情何限、":回忆旧地、

# 何限:犹“无限”。

"处处消魂":处处黯然伤神,无限愁苦。

# 消魂:魂魄离散,形容极度愁苦的状态。

"故人不见":去年的同游之人已不在眼前,

# 故人:指陈述古。

"旧曲重闻":每当吟诵旧曲之时。

"向望湖楼":就想起望湖楼,

# 望湖楼:又名看经楼,在杭州。

"孤山寺":孤山寺,

# 孤山寺:寺院名,又叫广化寺、永福寺,在杭州孤山南。

"涌金门":涌金门那些诗酒游乐的地方。

# 涌金门:杭州城之正西门,又名丰豫门。

"寻常行处":平时常去处,

# 寻常行处:平时常去处。

"题诗千首":都有题诗,不下千首,

"绣罗衫、与拂红尘":到如今这些诗上都已落满了灰尘,得用绣罗衫去拂净才能看清。

# 拂红尘:用衣袖拂去上面的尘土。,绣罗衫:丝织品做的上衣。

"别来相忆":自离开杭州后有谁在思念我呢,

"知是何人":当然是往日的友人了?

"有湖中月":还有西湖的明月,

# 湖:指杭州西湖。

"江边柳":钱塘江边的柳树,

"陇头云":城西南诸山的名胜景物呢。

# 陇:小山丘,田埂。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行香子·冬思》乃北宋文豪苏轼所作的一首词章,其上片起始于离别之景,逐步延展至作者内心对旧友的孤寂思念;下片则追溯与友人共度的欢愉时光,进而深化其绵绵不绝的怀想之情。此词巧妙地将对人物的追忆与对景物的缅怀融为一体,情感深挚,诗意饱满,含蓄而富有余韵。词中情感跌宕起伏,结构紧凑,充分利用了词牌的特点,将上下片收尾处理得既含蓄又富有诗意,堪称苏轼早期词作中的一篇作品,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行香子·冬思》苏轼是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所写,苏轼在杭州通判任期内,于某年十一月因公务前往常州与润州视察灾情并赈济饥民,期间,他的姻亲柳瑾随行。次年新年之际,他们一行人经过丹阳(现今江苏的一部分),到达京口(现今的江苏镇江市)后,苏轼与柳瑾分别。这首词的标题为“冬思”,根据宋代学者傅藻所著的《东坡纪年录》记载,此词是苏轼“自京口返回时,寄给述古所作”,因此,可以推断出这首词大约创作于次年的二月,当苏轼从京口前往宜兴(现今也属于江苏)的旅途中,返回丹阳的那一刻。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酬赠词。词中巧妙融合了对友人的深切缅怀与往昔景物的温馨追思,情感深沉真挚,诗意盎然,含蓄内敛,韵味悠长。情感在词中如波澜般起伏跌宕,深情而不失内敛。苏轼巧妙运用词牌的结构特性,使得上下片结尾均显得既含蓄又诗意满满。在苏轼早期的词创作历程中,这首词堪称上乘之作,充分展现了他非凡的文学造诣与深厚的情感抒发能力。

2. 写作手法

间接抒情:借物生情,在那西湖之畔的皎洁月光,钱塘江畔的依依垂柳,以及城西南群山之巅的悠悠云朵,它们并非泛泛之景,而是特指苏轼与友人昔日共游之地。这些自然之物,仿佛承载着对他的深深眷恋,它们对他的思念,化作了一种无声的呼唤。对比:去年早春时节,苏轼与陈襄携手漫步于杭州城外,共赴一场春日之约。那时,正值梅花绽放,花瓣如雪般轻盈飘落,轻轻沾湿了他们的衣裳,这便是词中“梅瓣沾衣”所描绘的温馨场景。在那段时光里,深厚的友情与盎然的诗意交织在一起,让他们的每一次游历都充满了无尽的欢笑与沉醉。然而,“故友难逢”一语,悄然将词境转向,透露出昔日江畔共赏春光的日子已成过往云烟,那位去年同行的挚友,如今已不在身旁。

3. 分段赏析

《行香子·冬思》上片作者以缅怀与友人并肩漫步于江畔村落的难忘瞬间为引子,勾起对往昔友情的深切追思。时光荏苒,转眼间又是一年春回大地。回想起去年初春时节,苏轼与陈襄共赴杭州郊外探寻春色之美。词中所描绘的“梅雪飘裙”,正是两人在梅花盛开如雪的季节里,漫步于花海之中,花瓣随风轻舞,轻轻触碰着他们的衣裳。这份友情与诗意的交融,让他们的游赏之旅充满了无尽的欢乐与沉醉。“故人不见”,这一句将词境转向转折,暗示着那段江村探春的往事已成过往云烟,昔日同行的挚友已然不在身旁,徒留无尽的怀念与感慨。词的下片他心中暗自揣测,自打离开杭州之后,究竟是谁在默默挂念着他。答案不言而喻,自然是这首词所寄之对象——友人陈襄。但苏轼笔锋一转,巧妙地运用了另一种表达方式,将人们对他的思念之情,转化为自然景物对他的眷恋。“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这些并非泛泛之景,而是特指他们昔日在杭州时常游赏之地。这些自然之物,仿佛承载了对他的深深思念,如同在轻声呼唤,期盼着他能重返那片充满回忆的土地。与此同时,陈襄身为杭州的地方长官,宛如那片湖山的主人一般,因此,湖山的呼唤实则便是主人的深情召唤,“何人”二字在此处得到了确切的回应。这份情感的传达是如此婉转细腻,用词造句亦是清新雅致,充满了韵味。

4. 作品点评

这是苏轼早期的作品之一,它已突破了传统艳科的范围,无论在题材和句法等方面都有显而易见的以诗为词的特点。词中情感真挚深切,写作手法独到,从旁侧切入,情感波澜起伏,充分利用了词牌的结构特性,将上下两结处理得含蓄而有诗意。词中今昔对比、物是人非之感表现得极为恰切、自然,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前后三句结语自然。

明卓人月《古今词统》

# 此词之特色,全在借人映己手法,即将自己肚肠,置对方腹中,通过对方如何思念自己,从而表达自己怀忆友人的感情,全词因此显得灵动,富有情韵。

陈如江《东坡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李昉《仙客》

下一篇:宋·柳永《尾犯·夜雨滴空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