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é
shào
nián
chǎng
xíng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yàn
huáng
jīn
tóng
jiū
jiū
yáo
绿
zōng
píng
míng
xiāng
chí
zhú
jié
luò
mén
dōng
shào
nián
xué
jiàn
shù
líng
bái
yuán
gōng
zhū
páo
jǐn
dài
shǒu
chā
hóng
鸿
yóu
lái
wàn
yǒng
xié
shēng
xióng
fēng
tuō
jiāo
cóng
mèng
mǎi
zuì
xīn
fēng
xiào
jìn
bēi
jiǔ
shā
rén
shì
zhōng
xiū
dào
shuǐ
hán
cóng
lìng
guàn
hóng
yān
dān
shì
qín
gōng
yáng
huī
rén
ān
chéng
gōng

译文

紫燕这匹骏马有着黄金色的眼珠,马嘶鸣时摇动着它颈上那美丽的绿色鬃毛。它一路奔驰,天刚亮的时候就到了长安洛门。年少时学习剑术,其剑术可与传说中的白猿公相颉颃。少年穿着饰有珠宝的锦袍,腰间插着匕首和吴钩。他自小一个人就有万人的英勇,如今腰间插有宝剑就更显雄风了。与豪侠剧孟结为好友,二人一见如故,一同去新丰畅饮美酒。一杯酒下肚,就敢于在都市中杀人逞雄。不要说易水寒冷如冰,看看今日白虹贯日,如此晴朗。只可惜荆轲刺秦王没有成功,徒然死在秦宫之中。像秦武阳那样的人如同死灰一样,跟他这样的人结交朋友,事情怎么会取得成功呢。

逐句剖析

"紫燕黄金瞳":紫燕这匹骏马有着黄金色的眼珠,

# 黄金瞳:金黄色的眸子。,紫燕:骏马名。

"啾啾摇绿騣":马嘶鸣时摇动着它颈上那美丽的绿色鬃毛。

# 绿騣:黑色的鬃毛。騣,同“鬃”,一作“鬉”。,啾啾:马的鸣叫声。一作“棱棱”。

"平明相驰逐":它一路奔驰,

"结客洛门东":天刚亮的时候就到了长安洛门。

# 洛门东:指洛阳东门外。洛门:指洛阳城门,汉代的长安城门。

"少年学剑术":年少时学习剑术,

"凌轹白猿公":其剑术可与传说中的白猿公相颉颃。

# 白猿公:典出《吴越春秋》五:越有处女善剑,聘于越王,道逢一翁,称猿公,与比试,翁化白猿而去。,凌轹:压倒,超过。

"珠袍曳锦带":少年穿着饰有珠宝的锦袍,

"匕首插吴鸿":腰间插着匕首和吴钩。

# 吴鸿:鸿:指吴钩。《吴越春秋》二:吴作钩者甚众,人有贪重赏,杀其二子,以血衅金,成二钩。吴王疑之,因呼二子名:“吴鸿、扈稽,我在于此,王不知汝之神也。”二钩飞起寻父,遂赏百金,王服之不离身。

"由来万夫勇":他自小一个人就有万人的英勇,

"挟此生雄风":如今腰间插有宝剑就更显雄风了。

"托交从剧孟":与豪侠剧孟结为好友,

# 剧孟:人名,汉代洛阳人,著名侠士。

"买醉入新丰":二人一见如故,一同去新丰畅饮美酒。

# 新丰:地名,在今陕西临潼东北,古产美酒。

"笑尽一杯酒":一杯酒下肚,

"杀人都市中":就敢于在都市中杀人逞雄。

"羞道易水寒":不要说易水寒冷如冰,

# 易水寒:燕太子丹使荆轲谋刺秦王,以秦武阳为副。易水送行,荆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及见秦王,武阳惊骇失态,面如死灰。荆轲献图,图穷匕首见,因刺秦王,不中,被杀。见《战国策·燕策》。

"从令日贯虹":看看今日白虹贯日,如此晴朗。

# 日贯虹:《战国策·魏策》,聂政刺韩傀,白虹贯日。,从:一作“徒”。

"燕丹事不立":只可惜荆轲刺秦王没有成功,

# 燕丹:即燕太子丹。

"虚没秦帝宫":徒然死在秦宫之中。

"舞阳死灰人":像秦武阳那样的人如同死灰一样,

# 舞阳:指秦武阳,是荆轲的副手,见到秦王后特别惊恐,让秦王有所察觉。

"安可与成功":跟他这样的人结交朋友,事情怎么会取得成功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结客少年场行》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游侠诗。诗中塑造了一位剑术超群、纵横于江湖间的少年侠士形象。这位少年剑术之高,超越传说中的白猿公,尽显飒爽英姿。李白借这一形象,巧妙地抒发了自身怀才不遇的郁闷与愤懑,同时也展现出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他的豪侠气质。全诗情感浓烈,愤恨激越之情溢于言表,所塑造的少年形象鲜明生动,跃然纸上。其风格扬厉雄健,字里行间充满力量,是李白在现实无奈中发出的不平之鸣,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结客少年场行》是李白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游历洛阳时所作。李白年少时便崇尚任侠精神,对越女、专诸、荆轲、剧孟等古代侠士的精湛剑术和豪迈英姿极为倾慕,时常在诗中予以赞颂。而《结客少年场行》这一乐府旧题,向来表达的是轻视自身、看重道义,意气风发地建立功名的主题。在此情境下,李白拟此旧题创作此诗,咏叹游侠。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体裁诗,也是一首典型的游侠题材诗。描绘了一位剑术远超白猿公,纵横江湖的少年侠士形象,营造出一种热血激昂、充满豪情的氛围。诗中通过对少年日常骑马驱驰、结交朋友,以及其高超剑术的描写,展现出少年的意气风发。而在这背后,实则体现并表达了诗人李白怀才不遇的郁闷不平,以及内心深处渴望能像诗中少年一般,凭借自身才能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尽显其豪迈不羁的侠士气质。

2. 写作手法

用典:通过“易水寒”“燕丹事不立”等典故,暗讽荆轲刺秦的失败源于用人不当(“舞阳死灰人”),表面批评燕太子丹,实则寄托李白对自身际遇的愤懑——渴望机遇却不得明主赏识。对比:少年侠士的英勇(“万夫勇”)与秦舞阳的懦弱(“死灰人”)形成鲜明对比,反衬出诗人对“真豪杰”的推崇,同时隐含对现实庸碌之辈的鄙夷。虚实结合:前半部分实写少年豪侠的服饰(“珠袍曳锦带”)、行为(“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后半部分转而虚写历史典故(荆轲刺秦),借古喻今,将个人怀才不遇的愤懑融入对历史事件的批判,形成虚实相生的张力。

3. 分段赏析

“紫燕黄金瞳,啾啾摇绿騣。平明相驰逐,结客洛门东。少年学剑术,凌轹白猿公。”诗的开头先刻画少年坐骑,以骏马的神骏与装饰的豪华,暗示少年的不凡身份。“平明”一句展现了少年们在白天骑马驰骋,于洛门东结交友人的日常,勾勒出一群意气风发的少年形象。紧接着“少年”两句,强调少年剑术高超,超过传说中的白猿公,进一步凸显少年的武艺卓绝,为后文展现其豪侠行为做铺垫。“珠袍曳锦带,匕首插吴鸿。由来万夫勇,挟此生雄风。托交从剧孟,买醉入新丰。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着重描写少年纵横江湖的勇猛模样。“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堪称经典,将少年饮酒时的豪迈洒脱,以及行事的果敢决绝展现得淋漓尽致,生动地塑造出一个快意恩仇、无所畏惧的豪侠形象,让读者感受到少年的热血与豪情。“羞道易水寒,从令日贯虹。燕丹事不立,虚没秦帝宫。舞阳死灰人,安可与成功。”诗的最后借荆轲刺秦的故事抒发情感。虽未直接提及荆轲名字,但诗人以独特视角批评燕太子丹谋划不周,认为他找来秦舞阳这一猪队友,给荆轲行动造成阻碍。实际上,诗人是借对燕太子丹的批评,表达自己渴望能有合适机遇一展身手、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才华无法施展的感慨。

4. 作品点评

《结客少年场行》极具感染力,尽显李白独特魅力。诗中塑造剑术超绝、纵横江湖的少年侠士,形象鲜明。李白借此寄托“安社稷,济苍生”却难实现的抱负,郁闷愤懑之情溢于言表。尽管诗中满是壮志难酬的无奈,风格却依旧扬厉雄健,彰显其豪侠精神。少年的豪迈与诗人借古喻今的思考相互映衬,情感悲愤激昂又不失大气。此诗结构严谨、行文流畅,是李白内心写照,展现困境中坚守的壮志,给读者带来强烈冲击与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乐府遗声》游侠二十一曲中有《结客少年场》,注云:取曹植诗“结客少年场,报怨洛北邙”为题,始自鲍照。李周翰曰:言少年时结任侠之客,为游乐之场,终而无成,故有斯作。今太白之诗全祖此意。

元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杨巨源《折杨柳》

下一篇:唐·孟浩然《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