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日迟迟花袅袅":春天来了,天气变暖了,花儿绽放了。
# 袅袅:纤长柔弱。,迟迟:舒缓的样子。,暖日:指春天天气渐暖,白天渐长。
"人将红粉争花好":踏青的青年带着姑娘春游赏花,而姑娘的美丽堪与花争艳。
# 争:争胜。,红粉:女性化妆用的脂粉,此代指美女。,将:带领。
"花不能言惟解笑":其实花儿美,人儿也美,只是“花不能言”。
"金壶倒":金壶斟酒。
"花开未老人年少":花朵盛开尚未凋零,人正值青春年少。
"车马九门来扰扰":京城虽然车水马龙,往来客商,纷纷扰扰。
# 扰扰:纷乱的样子。,九门:指都城的城门,古制,天子所居之所有九门。此处用九门代指京城。
"行人莫羡长安道":但行人不要羡慕京城此般繁华热闹。
# 长安道:此处代指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的街道。
"丹禁漏声衢鼓报":禁城传来击鼓报时的钟声和铜壶滴漏声。
# 衢鼓:衢,即街上的更鼓,唐宋时悬于街头,每天有人按时击鼓报时,以戒出入,防盗贼。,丹禁:帝王所居的宫禁,用红色涂墙,故称丹禁。
"催昏晓":这“催”着日出日落。
"长安城里人先老":但京城的人们会先衰老的。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写春天出游的词。描绘了暖日下青年男女游春的快乐场景,展现了京城车马喧嚣的景象,表达了对青春时光的珍惜,以及对京城名利纷扰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对比:上片描绘暖日游春的欢快,下片书写京城生活的沉重,二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对不同生活的态度。如“花开未老人年少”的青春活力与“长安城里人先老”的迟暮无奈对比。借景抒情:“暖日迟迟花袅袅”借春日美好之景,烘托游春的喜悦;“丹禁漏声衢鼓报”借禁城报时之声,抒发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拟人:“花不能言惟解笑”赋予花以人的神态,生动展现花的美好姿态。
3. 分段赏析
上片笔触轻快,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暖日游春图。“暖日迟迟花袅袅”,点明春天来临,阳光温暖,白昼变长,花儿随风轻轻摇曳,一片生机勃勃。在这美好的时节,青年男女相约出游赏花。“人将红粉争花好”,姑娘们妆容艳丽,与娇艳的花朵相互比美,花儿虽不能言语,却绽放着花瓣,宛如美人的盈盈笑靥,任由人们评说。“金壶倒”,游春的青年们面对大好春光,纷纷拿起金壶斟满美酒,开怀畅饮。“花开未老人年少”,这既是对春游畅饮场景的描绘,也是词人内心的感悟:人生就该珍惜如花般美好的青春时光,莫让年华虚度。上片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下片笔锋一转,变得沉重起来,主要抒发京城繁华纷扰及人生易老的感慨。“车马九门来扰扰”,展现出京城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热闹景象,然而欧阳修却提醒“行人莫羡长安道”。他长期在京城生活,深知繁华背后是激烈的名利之争,所以发出这样的感慨。接着,“丹禁漏声衢鼓报。催昏晓”,词人听到禁城里传来的铜壶滴漏声和衢鼓报时声,这些声音仿佛在无情地催促着时间流逝,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时光的飞逝。于是,词人发出“长安城里人先老”的深沉叹息,这不仅是对那些在京城为名利奔波之人的劝诫,更是自身宦海沉浮多年,虽身居高位却已中年体衰的人生感慨。
4. 作品点评
《渔家傲・暖日迟迟花袅袅》具有颇高文学价值。其写作特色鲜明,整首词语言通俗易懂,上下两片形成鲜明对比。上片的欢快与下片的沉重,凸显出欧阳修对刻板、不自由的官僚生活的厌倦,以及对城外那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且富有深度,让读者能深刻体会到词人复杂的心境。
# 这首词内容上,语言精炼有力,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词的表现功能。
现代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费振刚
上一篇:宋·朱淑真《清平乐·风光紧急》
下一篇:宋·连文凤《鸤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