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花倒影":带着露的花在水中映出了倒影,
# 露花倒影:谓带露的花在水中映出倒影。
"烟芜蘸碧":笼罩在一片淡淡雾中的青草,挨着池中的碧水,
# 烟芜蘸碧:笼罩在一片淡淡雾中的青草,挨着池中的碧水。
"灵沼波暖":金明池的水波荡漾出淡淡的暖意。
# 灵沼:此指宋琼林苑中之金明池,池在顺天门街北,周围约九里三十步。
"金柳摇风树树":垂柳呈现出一片金黄色,在风中摇曳,
# 金柳:垂柳呈现出一片金黄色,在风中摇曳。
"系彩舫龙舟遥岸":远远望去,对岸系着供皇帝乘坐的龙舟与准备供戏游的彩船。
# 系彩舫龙舟遥岸:远远望去,对岸系着供皇帝乘坐的龙舟与准备供戏游的彩船。
"千步虹桥":长长的虹桥,
# 千步虹桥:长长的虹桥。古人以步为度量单位,一步为五尺。虹桥,拱桥。
"参差雁齿":其台阶高低排列如雁齿般整齐,
# 参差雁齿:虹桥上的台阶高低排列如雁齿般整齐。雁齿,喻排列整齐之物。
"直趋水殿":一直延伸到水殿。
# 水殿:营建于水上之亭殿,金明池有水殿。
"绕金堤、曼衍鱼龙戏":在柳树之堤旁,鱼龙曼衍嬉闹,
# 金堤:旁植柳树之堤。
"簇娇春罗绮":那里聚集着一群穿着娇艳来闹春的美女,
# 罗绮:指丝绸衣裳。,簇娇春:聚集着一群穿着娇艳来闹春的美女。
"喧天丝管":音乐声喧天。
# 喧天丝管:音乐声喧天。
"霁色荣光":天气晴朗,花木沐浴在春风中,光泽鲜亮,
# 霁色荣光:霁色荣光,望中似睹,蓬莱清浅:天气晴朗,花木沐浴在春风中,光泽鲜亮;一眼望去,金明池好象唐代的蓬莱池水一般清澈。荣光,花木的光泽。
"望中似睹":一眼望去,
"蓬莱清浅":金明池好象唐代的蓬莱池水一般清澈。
# 清浅:清澈而不深。此处为偏义,指清澈。,蓬莱:蓬莱,指蓬莱池,在陕西长安县东蓬莱宫附近。蓬莱宫,唐宫名,原名大明宫,高宗时改为蓬莱宫。
"时见":偶然看见。
# 时见:意谓突然看见,不期然而看见。
"凤辇宸游":皇帝出游于此,
# 凤辇宸游:谓皇帝出游。凤辇,皇帝所乘之车。宸,北极星所在为宸,皇帝如北极之尊,故后借用为皇帝所居,又引申为皇帝的代称。
"鸾觞禊饮":举杯与群臣共饮禊宴酒。
# 鸾觞禊饮:举杯与群臣共饮禊宴酒。鸾觞,刻有聋鸟花纹的酒杯。禊饮,祓禊之后的饮宴。
"临翠水、开镐宴":在清莹的池水畔,开设御宴。
# 镐宴:即天下太平,君臣同乐戢(jí)御宴。《诗经·小雅·鱼藻》:“王在镐,其乐饮酒。”郑杰笺:“天下平安,万物得其性。武王何所处乎?处于镐京,乐八音之乐,与群臣饮酒而已。”后以“镐宴”、“镐饮”代指天下太平,君臣同乐。此指皇帝宴群僚的禊宴。,翠水:清莹的水。
"两两轻舠飞画楫":数叶扁舟如在画楫上游荡,
# 舠:形如刀之小船。
"竞夺锦标霞烂":夺锦橱之戏的场面,就像彩霞般烂漫。
# 竞夺锦标霞烂:夺锦橱之戏的场面,就像彩霞般烂漫。
"罄欢娱":游人尽情欢娱,
# 罄欢娱:尽情欢娱。
"歌鱼藻":歌颂《鱼藻》佳曲,
# 鱼藻:《诗经》中歌颂武王的诗篇。《诗序》曰:“王居镐京,特不能以自乐,故君子思古之武王焉。”
"徘徊宛转":乐声婉转动听。
"别有盈盈游女":时有轻盈女子,
"各委明珠":每个人都佩垂着明珠,
# 各委明珠:各委明珠,争收翠羽:每个人都佩垂着明珠,争着去拾河岸边的翠羽。委,委佩,委垂。
"争收翠羽":争着去拾河岸边的翠羽,
# 翠羽:翠羽,翠鸟的羽毛,可作饰物。
"相将归远":渐渐走远。
"渐觉云海沉沉":高远空阔的天空渐渐昏暗起来,
# 云海沉沉:谓高远空阔的天空渐渐昏暗起来。云海,指高远空阔的天空。
"洞天日晚":就像夜晚的洞天之地。
# 洞天:道教称神仙居处,意谓洞中别有天地。后泛指风景胜地。
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987?~ 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柳永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创作了大量词调和慢词,内容较之前也有所拓展,对宋词发展影响重大。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著有《乐章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节序词。描绘了北宋汴京三月金明池游春的热闹场景,通过露花、烟柳、彩舟、虹桥等细节,展现了君臣士庶同游的欢乐氛围,记录了当时都城的繁华生活图景。
2. 写作手法
铺陈:全词以时间顺序展开,从晨景"露花倒影"到晚景"洞天日晚",层层铺叙金明池游赏盛况,如"绕金堤曼衍鱼龙戏,簇娇春罗绮"等句,通过多角度描写构建出完整的都城风俗画卷。虚实结合:上片实写金明池景物与游人,下片"渐觉云海沉沉,洞天日晚"转入虚幻的仙境描写,现实繁华与想象交织,拓展了词境深度。用典:“霁色荣光,望中似睹,蓬莱清浅”句,巧用《神仙传》中蓬莱仙山典故(原指海上神仙居所),作者将金明池比作人间仙境,暗喻盛世繁华;“各委明珠,争收翠羽”句,借用《洛神赋》“或采明珠,或拾翠羽”典故(原写洛神出游场景),作者以此描摹汴京游女拾翠遗珠的娇态,展现都市风情。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即以开门见山的手法直写金明池。“露华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三句,前两句工整对仗,后一句散句收束,构成精妙的句式组合。晨露浸润的鲜花在池中投下婀娜倒影,如烟似雾的芳草轻触碧波,一池春水泛着融融暖意。通过“露花”“烟芜”“波暖”等意象,不仅勾勒出金明池春晨的明丽画卷,更透出盎然生机,为全词奠定了热烈基调。此句精妙绝伦,以致苏轼有“山抹微云秦学士,露华倒影柳屯田”(《词苑谈丛》)之赞。随后笔锋转向池岸风光,“金柳摇风树树,系彩舫龙舟遥岸”采用独特的词体语序:远处岸边,行行垂柳摇曳着金色枝条,彩绘的龙舟画舫静静停泊,缆绳轻系柳干。继而聚焦池中仙桥,“千步虹桥,参差雁齿,亩趋水殿”三句,化用《东京梦华录》记载的仙桥形制——三虹桥面、雁柱排列的“骆驼虹”,以动态笔法将静止的桥梁写得飞动有势,仿佛凌波直抵池心水殿。写罢静景,转写动态游乐。“绕金堤曼衍鱼龙戏”展现奇幻戏法:据张衡《西京赋》所载,艺人先扮奇兽戏于庭,入水化比目鱼弄雾,终变八丈黄龙游弋,光怪陆离令人称奇。“簇娇春罗绮,喧天丝管”则浓缩描写:成群罗衣少女奏响急管繁弦,声震云霄。这两组场景,一虚一实,声色交织,将金明池的繁华推向高潮。上片以“霁色荣光,望中似睹,蓬莱清浅”作结,将晴空祥云幻化为海上仙山,完成由实入虚的升华。下片以“时见”巧妙转接,铺陈“凤辇宸游,鸾觞禊饮,临翠水,开镐宴”的皇家盛况。上巳佳节,帝王临池赐宴,与上片仙境遥相呼应。“两两轻轫飞画楫,竞夺锦标霞烂”生动再现龙舟竞渡:据《东京梦华录》载,军校立标竿于水殿前,舟队闻鼓争进,夺标者山呼拜舞。词中“飞”字状划桨之迅疾,“霞烂”喻锦标在春日下的绚烂光彩,画面极具张力。继而“罄欢娱,歌鱼藻,徘徊宛转”化用《诗经·鱼藻》典故,极写群臣赋诗颂圣的欢宴场景。笔锋再转,“别有盈盈游女”四句另辟蹊径:民间少女“各委明珠,争收翠羽”化用《洛神赋》典故,赠珠拾羽的细节既显春游雅趣,又暗含情愫;“相将归远”暗示游宴将散。终以“渐觉云海沉沉,洞天日晚”收束,暮霭中的殿阁如洞天福地,与上片蓬莱仙境首尾相衔。
4. 作品点评
全词以赋笔铺叙金明池一日游况之盛,自晨景始,至晚景终,于恍惚迷离中收束全篇,令人遐思;充分体现了柳永慢词“层层铺叙,情景兼融,一笔到底,始终不懈”的艺术特色。
# 苏轼赞道:“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这是对这首脍炙人口的词作高度赞赏。
叶梦得《避暑录话》
上一篇:宋·曹勋《扇车》
下一篇:宋·吕渭老《望海潮·侧寒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