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án
huā
·
·
fēng
lián
xiàng
xiǎo
hán
chéng
zhèn

朝代:宋作者:晏几道浏览量:3
fēng
lián
xiàng
xiǎo
hán
chéng
zhèn
lái
bào
dōng
fēng
xiāo
jìn
shì
cóng
méi
biān
xún
gèng
rào
liǔ
zhī
róu
chù
wèn
lái
chí
shì
chūn
xìn
kāi
wǎn
què
huā
yǒu
hèn
yòu
yīng
tiān
fēn
chóu
èr
shí
xián
tán
wèi
jìn

译文

清晨的风帘透进阵阵寒气。这寒气仿佛在报告春天即将到来的消息。我试着从梅蒂泛紫的边缘探寻春的踪迹,又绕着柳枝柔嫩的地方追问春的消息。春天来迟并非它不守信用。花开得晚,倒叫人怀疑花是否藏着幽怨。这迟来的春光,又该增添几分愁绪,如同二十五弦的瑟,弹不尽这绵长的哀怨。

逐句剖析

"风帘向晓寒成阵":清晨的风帘透进阵阵寒气。

# 向晓:凌晨。

"来报东风消息近":这寒气仿佛在报告春天即将到来的消息。

# 东风:春风,此指春天。

"试从梅蒂紫边寻":我试着从梅蒂泛紫的边缘探寻春的踪迹,

# 梅蒂:指梅花的紫色花蒂。

"更绕柳枝柔处问":又绕着柳枝柔嫩的地方追问春的消息。

"来迟不是春无信":春天来迟并非它不守信用。

"开晚却疑花有恨":花开得晚,倒叫人怀疑花是否藏着幽怨。

"又应添得几分愁":这迟来的春光,又该增添几分愁绪,

"二十五弦弹未尽":如同二十五弦的瑟,弹不尽这绵长的哀怨。

# 二十五弦:指中国古代乐器瑟,多为二十五弦,故以二十五弦代指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木兰花·风帘向晓寒成阵》是宋代词人晏几道创作的婉约词作。此词以迎春盼春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物象捕捉与情感转换,展现了词人对春意的急切期待与复杂心绪。上片以“风帘向晓寒成阵”开篇,借凌晨寒风、梅蒂初紫、柳枝柔嫩等意象,暗示春意萌动,词人辗转寻觅春的踪迹,凸显其殷切之情;下片则笔锋微转,从“花有恨”的拟人化描摹,引出对春迟的困惑与怅惘,最终以“二十五弦弹未尽”的琴音余韵收束,将无形的愁思具象化为瑟弦难尽的绵长哀婉。全词语言清丽婉转,情感层层递进,既流露对自然生机的敏感体察,又暗含人生际遇的幽微感怀,体现了晏几道词作“哀感缠绵”的典型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著名词人

晏几道(1038~1110),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晚年家境中落。晏几道与晏殊在词史上被并称为“二晏”。其词长于小令,多追怀往事,凄楚沉挚,深婉秀逸。代表作品有《临江仙》《鹧鸪天》《阮郎归》等。著有《小山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迎春盼春之词,词人以风、梅、柳等早春意象为载体,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拟人化描写,既展现了迎春盼春的殷切期待,又在结尾处陡然转折,流露出春至时节的复杂愁绪,形成情感张力。

2. 分段赏析

上片:“风帘向晓寒成阵”​中“寒成阵”三字以动态的寒意铺开画面,凌晨的寒风仿佛结成阵阵冷意,既是实写冬末春初的天气,又以“阵”字暗含寒潮即将被春意击退的伏笔。此处虽未直接写春,却通过寒风的密集与消长,暗示东风即将到来,为全词埋下期盼的基调。“来报东风消息近”​的“来报”一词拟人化,将寒风视为传递春信的使者,看似矛盾的冷与暖在此交融,凸显了词人对春天消息的敏感与急切。寒风不再仅是萧瑟的象征,反而成为希望的载体,展现了词人细腻的观察力和对自然时序的深刻体悟。“试从梅蒂紫边寻”​的“试从”二字透露出试探与寻觅的意味,梅蒂泛紫是早春的典型特征,词人俯身贴近梅枝的细节,既是对春意的具象捕捉,也暗含一种近乎孩童般的天真执着。紫色梅蒂的冷艳与春寒相呼应,更显春之珍贵。“更绕柳枝柔处问”​的“绕”与“问”连用,赋予词人动作以温柔的拟人色彩。柳枝初萌的柔软被赋予灵性,仿佛能回应词人的殷切追问。梅与柳的意象交织,一刚(梅)一柔(柳),既是对春意的双重确认,也暗含词人情感的多层次表达。下片:“来迟不是春无信”​以理性自劝,表面为春迟开脱,实则透露出焦虑的自我宽慰。“春无信”的否定中暗藏对春的信任崩塌的危机,凸显等待的煎熬。词人越是强调“不是春无信”,越暴露内心对春信的患得患失。“开晚却疑花有恨”​由物及情,将花期推迟归因于花的“恨意”,实为词人内心愁绪的投射。花本无情,却被赋予人性化的幽怨,既显词人对春的痴盼,也暗含对人生际遇的隐喻——晏几道中年落魄,此句或隐含对命运无常的隐痛。“又应添得几分愁”​的“添得”二字陡转,将盼春的热切化为春来的新愁。此处矛盾心理的刻画极具张力:既渴望春至,又恐惧春来后的怅惘,揭示人生“求而惧得”的普遍困境。晏几道一生历经繁华与寥落,此愁或暗指对美好事物易逝的预判。“二十五弦弹未尽”​以“二十五弦”(瑟)收尾,典故化用湘灵鼓瑟的凄怨,将春愁推向浩渺之境。“弹未尽”三字余韵悠长,既写愁绪的绵延无尽,亦暗合词人“古之伤心人”的情感底色。瑟音难尽,正如人生憾恨,春来未必是解脱,反而可能触发更深的怅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林同《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鲁恭》

下一篇:宋·刘一止《小斋即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