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ruǎn
láng
guī
·
·
xiāng
tiān
fēng
hán
chū

朝代:宋作者:秦观浏览量:3
xiāng
tiān
fēng
hán
chū
shēn
chén
tíng
yuàn
qiáo
chuī
xiǎo
chán
tiáo
tiáo
qīng
xiāng
mèng
duàn
hún
zhēng
róng
suì
yòu
chú
héng
yáng
yóu
yǒu
yàn
chuán
shū
chēn
yáng
yàn

译文

湘南的天气多风多雨,风雨正在送走寒气,深深的庭院寂寥空虚。在彩绘小楼上吹奏着《小单于》的乐曲,漫漫的清冷的长夜,在寂寥中悄悄地退去。思乡的梦断断续续,在公馆中感到特别孤独。那种清凉寂寞的情怀实在无法描述,何况这正是人们欢乐团聚的除夕。衡阳还可以有鸿雁传书捎信,这郴阳比衡阳还远,连鸿雁也只影皆无。

逐句剖析

"湘天风雨破寒初":湘南的天气多风多雨,风雨正在送走寒气,

# 湘天:指湘江流域一带。

"深沉庭院虚":深深的庭院寂寥空虚。

"丽谯吹罢小单于":在彩绘小楼上吹奏着《小单于》的乐曲,

# 小单于:乐曲名。李益《听晓角》诗:“无限寒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乐府诗集》:“按唐大角曲有《大单于》、《小单于》、《大梅花》、《小梅花》等曲,今其声犹有存者。”,丽谯:城门更楼。《庄子·徐无鬼》:“君亦必无盛鹤列于丽谯之间。”郭象注:“丽谯,高楼也。”陆德明释文:“谯,本亦作蠛。”成玄英疏:“言其华丽瞧蛲也。”

"迢迢清夜徂":漫漫的清冷的长夜,在寂寥中悄悄地退去。

# 徂:往,过去。,清夜:清静之夜。,迢迢:漫长沉寂。

"乡梦断":思乡的梦断断续续,

"旅魂孤":在公馆中感到特别孤独。

"峥嵘岁又除":那种清凉寂寞的情怀实在无法描述,何况这正是人们欢乐团聚的除夕。

# 除:逝去。,峥嵘:比喻岁月艰难,极不寻常。鲍照《舞鹤赋》:“岁峥嵘而莫愁。”

"衡阳犹有雁传书":衡阳还可以有鸿雁传书捎信,

# 雁传书:鸿雁传书的典故,出于《汉书·苏武传》。衡阳有回雁峰,相传鸿雁至此而北返。,衡阳:古衡州治所。相传衡阳有回雁峰,鸿雁南飞望此而止。《舆地记胜》:“回雁峰在州城南。或日雁不过衡阳,或日峰势如雁之回。”陆佃《埤雅》:“南地极燠,雁望衡山而止。”

"郴阳和雁无":这郴阳比衡阳还远,连鸿雁也只影皆无。

# 郴阳:今湖南郴州市,在衡阳之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是北宋词人秦观所写的一首词。此词主题为抒写羁旅迁谪之愁,上片描绘除夕夜间,风雨破寒,词人于孤馆长夜难眠,借环境描写营造凄凉氛围,以隐喻手法让读者感受其处境。下片直抒乡梦断、旅魂孤的愁苦,“又”字凸显年年漂泊的痛楚。写作上,用词精审,如“迢迢”“清”“徂”等准确表达情感。全词通过环境描写、直抒胸臆等手法,将秦观贬谪郴州时的孤寂苦闷展现得淋漓尽致,凄婉动人,浅谈之中蕴有深味,感染力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婉约派词人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视为元祐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他擅长各种文体,而以政论、游记为出色。主要文学成就在词,陈师道《后山诗话》誉其为“今代词手”,后世视其为正宗的婉约派第一流词人。他善于把男女恋情与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起来,以含蓄的手法,幽冷的意境,淡雅的语言,抒发感伤的情绪。〔千秋岁〕“水边沙外”、〔踏莎行〕“雾失楼台”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秦观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在这期间,因政治环境险恶,他行事极为谨慎,连政治事务都不敢轻易涉足,时常前往法海寺修忏以避祸。可即便如此小心翼翼,仍未能躲过无端构陷。当时的使者迎合上级旨意,竟以秦观请假写佛书为由,将其治罪。结果,秦观不仅官职被削,还被流放到更为偏远的郴州。在郴州的贬所,秦观度过了整整一年的艰难时光。又到除夕之际,这本是阖家团圆、迎新祈福之时,而秦观却饱尝人生的苦难与无奈,内心充满了无尽的哀伤。在这情绪的驱使下,他满怀悲戚地提笔,写下了这首饱含着自身悲惨遭遇与沉痛心情的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写羁旅迁谪的词。此词上片描绘了寒夜梦醒后,庭院深深,又闻城楼传来边地乐曲,漫长清夜过去的情景,营造出羁居贬所的凄凉困境;下片从梦断着笔,写异乡飘泊的孤独幽怨,借除夕无亲人来信,表达出作者身在贬所举目无亲、孤寂难耐之情,整体表达了词人羁旅迁谪之愁。

2. 写作手法

用典:“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这两句,巧用“鸿雁传书”及“衡阳回雁峰”的典故。“鸿雁传书”典故源于《汉书・苏武传》,讲述了苏武被困匈奴多年,汉使假称天子射雁得苏武书信,终使苏武得以归汉,此后鸿雁便成为传递书信的象征;“衡阳回雁峰”相传鸿雁至此而北返。作者在此处,以衡阳尚有雁能传书,对比自己所在的郴阳连雁都没有,借此表明自己与外界音讯隔绝,从而不着痕迹地抒发了自身音讯全无的失望与无奈之情。

3. 分段赏析

上阕开篇“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短短两句,词人以凝练笔触勾勒出一幅凄清画面。从内容上,点明时令为破寒之初,地点是湘南的庭院,描绘出天地间风雨交加,打破南方严寒,然而庭院内却寂寞清冷,唯有帘栊上空留月痕。此句在情感上,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氛围,词人枯寂内心毫无复苏希望,与外界除旧迎新氛围形成鲜明反差。“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两句,从听觉角度展开。“丽谯”指城门楼,除夕之夜,他人阖家守岁,词人却深居孤馆,听闻从城门楼传来画角吹奏《小单于》的凄楚之声,加之风声、雨声,声声如乱箭刺激心灵。“迢迢”极言岁之长,“清”字凸显夜之静谧与心之凄凉,“徂”字将时光流逝写得缓慢,词人用字精准,生动传达出长夜难眠的苦闷。下阕“乡梦断,旅魂孤”,短短六字,情感直抒胸臆。词人贬谪三年,日夜盼回乡,却如游魂漂泊,风雨夜中因角声盈耳,乡梦难成,凝聚着深沉的思乡与孤寂之情。“峥嵘岁又除”,“峥嵘”体现岁月艰难,“又”字蕴含多次希望破灭,一个又一个除夕过去,词人依旧流徙外地,将痛楚之情表露无遗。结尾“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巧妙运用鸿雁传书(出自《汉书・苏武传》)及衡阳回雁峰的典故,不着痕迹地表现出词人离乡日远、音讯全无的失望与无奈,进一步深化了孤寂、愁苦的情感。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借离乡日远、音讯久疏,连用两个典故,不着痕迹又贴切自然,将词人内心难以言传的苦痛委婉道来。语虽平淡,却韵味深沉。明人沈际飞以“伤心”评之,极为精准,全词无论内容还是音调,皆浸满凄苦哀伤。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衡、郴皆楚、湘地,故曰“湘”。伤心!

明沈震峰《草堂诗馀正集·卷一》

# “无寐”叠上二字(可仄)。赵长卿作第晌:“目娄行去凝伫”,下即用“凝伫,凝伫”,虽亦有此格,然不多,不宜从也。

清万红友《词律·卷二》

# 此章离别。

清陈亦峰《词则·大雅集》卷二

# 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词人,实罕其匹。

清冯蒿菴《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

# 此首述旅况,亦极凄婉。上阕,起言风雨生愁,次言孤馆空虚。“丽谯”两句,言角声吹彻,人亦不能寐。下阕,“乡梦”三句,抒怀乡怀人之情。“岁又除”,叹旅外之久,不得便归也。“衡阳”两句,更伤无雁传书,愁愈难释。小山云:“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与此各极其妙。

现代唐季特《唐宋词选释》

# 调本凄怨,词更深婉,宜东坡之三叹不置也。

清许宝善《自怡轩词选》

# 楚天凉雨破寒初,我亦迢迢清夜徂。凄绝柳州秦学士,衡阳犹有雁传书。

清冯煦《蒿庵类稿·论词绝句(选一)》

# 此等情绪,煞甚伤心,秦七太深刻矣。

明杨慎《草堂诗余》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道璨《投笔》

下一篇:宋·蒲寿宬《棹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