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àn
chéng
nán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nián
zhàn
sāng
gān
yuán
jīn
nián
zhàn
cōng
dào
bīng
tiáo
zhī
hǎi
shàng
fàng
tiān
shān
xuě
zhōng
cǎo
wàn
cháng
zhēng
zhàn
sān
jūn
jìn
shuāi
lǎo
xiōng
shā
wéi
gēng
zuò
lái
wéi
jiàn
bái
huáng
shā
tián
qín
jiā
zhù
chéng
chù
hàn
jiā
hái
yǒu
fēng
huǒ
rán
fēng
huǒ
rán
zhēng
zhàn
shí
zhàn
dòu
bài
háo
míng
xiàng
tiān
bēi
yuān
zhuó
rén
cháng
xián
fēi
shàng
guà
shù
zhī
shì
cǎo
mǎng
jiāng
jūn
kōng
ěr
wéi
nǎi
zhī
bīng
zhě
shì
xiōng
shèng
rén
ér
yòng
zhī

译文

去年在桑干源打仗,今年转战葱河河畔。曾经在条支海中洗过兵器上的污秽,也在天山草原上牧放过疲惫的战马。这些年不断地万里奔驰南征北战,使我三军将士皆老于疆场。要知道匈奴是以杀戮为职业的,就像我们种庄稼一样,在他们领域中的旷野里,自古以来就只能见到白骨和黄沙。秦朝的筑城备胡之处,汉朝依然有烽火在燃烧。从古至今,边疆上就烽火不息,征战没完没了。战土在野战的格斗中而死,败马在疆场上向天低徊悲鸣。乌鸦叼着死人的肠子,飞到枯树枝上啄食。士卒的鲜血涂红了野草,将军们在战争中也是空无所获。要知道兵者是凶器啊,圣人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用它的。

逐句剖析

"去年战桑乾源":去年在桑干源打仗,

# 桑乾源:即桑乾河,为今永定河之上游。在今河北省西北部和山西省北部,源出山西管滓山。唐时此地常与奚、契丹发生战事。

"今年战葱河道":今年转战葱河河畔。

# 葱河:即葱岭河。今有南北两河,南名叶尔羌河,北名喀什噶尔河。俱在新疆西南部。发源于帕米尔高原,为塔里木河支流。

"洗兵条支海上波":曾经在条支海中洗过兵器上的污秽,

# 条支:汉西域古国名。在今伊拉克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之间。此泛指西域。,洗兵:指战斗结束后,洗涤兵器。

"放马天山雪中草":也在天山草原上牧放过疲惫的战马。

# 天山:一名白山。春夏有雪,出好木及金铁,匈奴谓之天山。过之皆下马拜。在今新疆境内北部。

"万里长征战":这些年不断地万里奔驰南征北战,

"三军尽衰老":使我三军将士皆老于疆场。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要知道匈奴是以杀戮为职业的,就像我们种庄稼一样,

#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匈奴”二句:此句谓匈奴以杀掠为其职业。

"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在他们领域中的旷野里,自古以来就只能见到白骨和黄沙。

"秦家筑城避胡处":秦朝的筑城备胡之处,

# 避:一作“备”。,秦家筑城:指秦始皇筑长城以防匈奴。

"汉家还有烽火然":汉朝依然有烽火在燃烧。

# 然:同“燃”。,汉家还有烽火:汉家烽火:《后汉书·光武帝纪》:“骠骑大将军杜茂将众郡施刑屯北边,筑亭候,修烽燧。”李贤注:“边方告警,作高土台,台上作桔槔,桔槔头上有笼。中置薪草,有寇即举火燃之以相告,曰烽;又多积薪,寇至即燔之以望其烟,曰燧。昼则燔燧,夜乃举烽。”

"烽火然不息":从古至今,边疆上就烽火不息,

"征战无已时":征战没完没了。

# 征战:一作“长征”。

"野战格斗死":战土在野战的格斗中而死,

"败马号鸣向天悲":败马在疆场上向天低徊悲鸣。

"乌鸢啄人肠":乌鸦叼着死人的肠子,

# 鸢:猛禽名,形似鹰,喜吃腐肉。

"衔飞上挂枯树枝":飞到枯树枝上啄食。

# 上挂枯树枝:一作“衔飞上枯枝”。

"士卒涂草莽":士卒的鲜血涂红了野草,

"将军空尔为":将军们在战争中也是空无所获。

# 空尔为:即一无所获。

"乃知兵者是凶器":要知道兵者是凶器啊,

"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圣人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用它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战城南》是唐代诗人李白以乐府古题创作的经典古体诗,深刻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行径。全诗结构精巧。开篇八句诗人以雄浑笔触从战争的频繁程度与波及范围切入,勾勒出征战的宏大图景;中间六句诗,借古喻今,深化诗歌内涵;再六句,诗人将目光聚焦于战场,以细腻笔触揭露不义战争的残酷本质;结尾二句则如画龙点睛,直抒胸臆,点明诗歌主旨。李白在内容与形式上大胆创新:内容层面,他突破传统,使战争的非正义性跃然纸上;艺术手法上,一改古辞的质朴风格,以灵动飘逸之笔,展现出更为凝练精致的诗歌语言。全诗节奏跌宕起伏,充满歌行体特有的奔放气势,充分彰显了李白诗歌豪放飘逸。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战城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据《新唐书》《旧唐书》记载,彼时玄宗频繁发动对外战争,意图在边陲彰显国威,然而战事多以失利告终。这些穷兵黩武之举,不仅损耗了大量国力,更让无数百姓深陷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苦难深渊。面对满目疮痍的现实惨状,怀有强烈忧国悯民情怀的李白,内心被巨大的矛盾与痛苦所煎熬。他于悲愤中沉思,于沉思中积蓄力量,最终将满腔的感慨化作笔端文字,创作出这篇震撼人心的不朽诗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古体诗,也是一首叙事诗。全诗描绘了从桑干源到葱河道、条支海、天山等地频繁且旷日持久的征战场景,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行径,揭示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最后点明“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的主题。

2. 写作手法

对偶:前四句写征伐的频繁。以两组对称的句式出现,不仅音韵铿锵,而且诗句复沓的重叠和鲜明的对举,给人以东征西讨、转旆不息的强烈印象,有力地表达了主题。渲染:“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通过对不同年份、不同征战地点的描述,以及对洗兵、放马等场景的刻画,渲染出战争的频繁和地域的广阔。

3. 分段赏析

李白《战城南》的艺术构思极具匠心,全诗通过三段递进式铺陈与精炼结语,将战争的残酷本质与批判锋芒展现得淋漓尽致。首段勾勒战争的持续性与广袤性。“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以工整对仗的短句,如急促的鼓点反复叩击,将连年征战的图景密集铺展。“桑干源”至“葱河道”的地理跨越,配合“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中条支海、天山等异域意象,在空间维度上拓宽了战争的范围,既展现出大唐军队远征的气势,又暗含对穷兵黩武的批判。当“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的慨叹收束全段时,此前积累的时空张力瞬间转化为对士兵命运的深沉悲悯,使读者深切感受到战争对生命的无情消耗。次段从历史纵深切入,赋予批判以厚重的历史感。诗人巧妙化用西汉王褒对匈奴习性的论述,将“以杀戮为耕作”的野蛮生存方式凝练成警策之语,与“白骨黄沙田”的惨烈画面形成触目惊心的对照。继而回溯秦汉长城烽火的历史图景,“秦家筑城备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以叠印的手法,揭示出历代统治者未能解决边患的历史困境。最终“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的喟叹,既是对历史的总结,更是对现实的讽喻,将批判矛头直指天宝年间无休止的战事。第三段以浓墨重彩的笔触,撕开战争血淋淋的真实面目。“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先以战马悲鸣渲染战场的萧索苍凉,再以“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枯枝”的极端场景,用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细节将战争的残酷具象化。夸张手法的运用使血腥场景触目惊心,而“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的对比,则将士兵的牺牲与将领的无功而返并置,犀利地揭示出战争的荒诞与无意义。结句“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虽为理性论断,却因前三段具象化的惨烈铺陈获得了震撼人心的力量。它不仅是诗人对战争本质的哲学性总结,更暗含对唐玄宗穷兵黩武政策的强烈批判。此句绝非突兀的批注,而是全诗情感与思想的自然升华,犹如画龙点睛之笔,使诗歌从对战争现象的描绘升华为对战争本质的深刻反思,尽显李白诗歌雄浑豪迈与深刻哲思。

4. 作品点评

《战城南》作为叙事诗的典范之作,将叙事与抒情熔铸一炉,以事寓情、情随事起,构建出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全诗三段如三幕悲剧,在叙事推进中涌动着浓烈的情感浪潮,末尾的感叹句恰似重锤,每一次落下都叩击着读者的心灵,使情感表达层层递进、回环往复,尽显“一唱三叹”之妙。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篇乏雄深之力,成语有入诗似诗者,生割不化,典亦成俚。豪情不拘,而率笔未善。

宋严羽《评点李太白诗集》

# 开元、天宝中,上好边功,征伐无时,此诗盖以讽也。

元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

# 结二语虚议作收,陈琳、鲍照不逮其恣。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

# 写到淋漓痛快处,觉笔化为戟,血化为碧,巾帼化为须眉。又曰:作乐府等篇,非有坠铁深刻之候,则琅玕之出不奇;非有凿道蜀山之力,则钩栈之设不险;非有落羽层云之巧,则风雨之观不大。青莲《远别离》、《蜀道难》诸(诗)脍炙人口外,如《战城南》苍而浑,《胡无人》奇而壮,……俱多开天落地语,可谓极力于汉者,六朝安望其津畦!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奇句(“匈奴”二句下)。端庄语以摇曳出之(“乃知”二句下)。末句用《老子》: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古词云:“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又云:“愿为忠臣安可得!”白诗亦本其意,而语尤惨痛,意更切至,所以刺黩武而戒穷兵者深矣。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奇句(“匈奴”二句下)。端庄语以摇曳出之(“乃知”二句下)。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古词云:“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又云:“愿为忠臣安可得!”白诗亦本其意,而语尤惨痛,意更切至,所以刺黩武而戒穷兵者深矣。

清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

# 陈古刺今,此乐府之至显者。

清陈沆《诗比兴笺》

# 诗至八言,冗长啴缓,不可以成句矣,又最忌折腰。东方朔八言诗不传,古人无继之者。即古诗中八字句法亦不多见,不比九字、十字奇数之句,犹可见长也。有唐一代,惟太白仙才,有此力量。如《战城南》“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蜀道难》“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北风行》“日月照之何不及此”,《久别离》“为我吹行云使西来”,《公无渡河》“有长鲸白齿若雪山”等句,惟其逸气足以举之也。

清陈仅《竹林答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温庭筠《送人东游》

下一篇:唐·白居易《和元八侍御升平新居四绝句·高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