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áo
yuán
rén
·
·
lóu
shēn
suǒ
qíng
zhǒng

朝代:宋作者:秦观浏览量:3
lóu
shēn
suǒ
qíng
zhǒng
qīng
yōu
yōu
shuí
gòng
xiū
jiàn
zhěn
qīn
yuān
fèng
mèn
yōng
duān
huà
jiǎo
yán
chéng
dòng
jīng
fān
xīn
mèng
chuāng
wài
yuè
huá
shuāng
zhòng
tīng
chè
méi
huā
nòng

译文

那华丽的高楼上深锁着一个多情之人,清冷的漫漫冬夜却无人和她共度。独守空闺之时,更怕看见枕头、被子上绣着的成双成对的鸳凤,烦闷的她无心解衣,拥被而眠。没来由地,忽然画角声起,惊动了警卫森严的整个城池,也打破了她的新梦。望窗外月光铺地,映着严霜,听《梅花三弄》的乐曲幽幽响起,一曲终了,犹自辗转难眠。这万般凄冷,如何消磨?

逐句剖析

"玉楼深锁薄情种":那华丽的高楼上深锁着一个多情之人,

# 玉楼:汲古阁本误作“秦楼”。

"清夜悠悠谁共":清冷的漫漫冬夜却无人和她共度。

# 悠悠:长久之意。

"羞见枕衾鸳凤":独守空闺之时,更怕看见枕头、被子上绣着的成双成对的鸳凤,

# 羞见:怕见。

"闷即和衣拥":烦闷的她无心解衣,拥被而眠。

# 闷:烦闷。

"无端画角严城动":没来由地,忽然画角声起,惊动了警卫森严的整个城池,

# 无端画角严城动,:无端,没来由,无缘无故。严城,防守严密之城。皆城门早闭迟开,实行宵禁,并鼓角警戒。

"惊破一番新梦":也打破了她的新梦。

"窗外月华霜重":望窗外月光铺地,映着严霜,

# 月华:月光。

"听彻梅花弄":听《梅花三弄》的乐曲幽幽响起,一曲终了,犹自辗转难眠。这万般凄冷,如何消磨?

# 听彻梅花弄。:谓听完《梅花三弄》一曲,听彻,听毕。曲终,谓之“彻”。唐王武陵《王将军宅夜听歌》:“一曲听初彻,几年愁暂开。”《梅花弄》,汉《横吹曲》名,相传据晋桓伊笛曲《三调》改编;后为琴曲,凡三叠,故称《梅花三弄》,弄:乐曲。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桃源忆故人·玉楼深锁薄情种》为宋朝秦观所作,是一首描写妇女冬夜闺情的词作。上片着重刻画独居的苦闷,长夜寂寥,无人相伴,“枕衾鸳风”勾起愁思,女子只能和衣闷卧。下片则描绘其百无聊赖的远思,刚入梦境便被城头角声惊醒,映入眼帘的是窗外月华霜重,又听闻断断续续的梅花三弄,愈发增添愁绪。全词意境凄婉,情思缠绵,生动传神地抒发了幽闺深锁、独居无聊的苦闷情绪。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婉约派词人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视为元祐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他擅长各种文体,而以政论、游记为出色。主要文学成就在词,陈师道《后山诗话》誉其为“今代词手”,后世视其为正宗的婉约派第一流词人。他善于把男女恋情与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起来,以含蓄的手法,幽冷的意境,淡雅的语言,抒发感伤的情绪。〔千秋岁〕“水边沙外”、〔踏莎行〕“雾失楼台”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描写妇女冬夜闺情的词作。上片写女子独居的苦闷,冬夜漫长,无人相伴,绣着鸳鸯的枕衾徒惹愁绪,只能和衣闷卧。下片写女子百无聊赖,好不容易入梦,却被城头角声惊醒。窗外月色清冷、寒霜浓重,又传来断断续续的《梅花三弄》,愁绪愈发浓烈。全词意境凄婉,情思缠绵,传神地抒发了女子幽闺深锁、独居无聊的苦闷情绪。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词中通过描写“清夜”“月华霜重”等环境,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衬托出女子独居的苦闷和凄凉心境。如“月华霜重”的景象,不仅描绘出冬夜的寒冷,更暗示了女子内心的清冷和寂寞。

3. 分段赏析

上片起句“玉楼深锁薄情种”,言词中女子被“薄情郎”幽闭于深闺之中。在中国传统文学语境里,男子常被称作薄情郎或薄幸,此处“薄情种”当指其夫婿。古代女子社交受限,一旦夫婿远行,便自然生出被锁于玉楼的孤寂之感。词在点明环境、引出人物后,旋即以情语倾诉长夜难眠的心境。“清夜”,勾勒出夜间的清冷寂静;“悠悠”,状写夜晚的漫长无尽。悠悠春夜,闺中女子独处,凄凉之感愈发浓重。而“谁共”二字嵌入其中,愈发凸显其孤栖之苦。且以问句形式呈现,相思之意便悄然流露。此时,她眼中唯有一床绣着鸳鸯的锦被、一双绣着凤凰的枕头。凤凰与鸳鸯,皆为成双成对之鸟,对于独眠的女主人公而言,这无疑是强烈的反差与辛辣的嘲讽。鸟儿尚知比翼双飞,人却只能孤枕难眠,故而“羞见”二字极为精妙,既通俗易懂,又精准贴切。以“羞见枕衾鸳凤”烘托人物内心活动,恰如其分。歇拍“闷则和衣拥”,清人彭孙遹称其“新奇之甚”。此句为俚语,即民间口语,通常雅词中鲜少使用。秦少游在此运用,却尽显真挚坦率,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在这句中,“闷”字尤为关键,女主人公因被深锁玉楼,无人共度漫漫长夜,心中烦闷难消。烦闷无处排解,只能和衣拥衾而卧,所以此句堪称上阕的关键所在。​下片描绘女主人公梦醒后的情景。她拥衾而卧,似已入眠入梦,且从词意推测,梦境颇为甜美。然而好梦刚起,便被城门楼上传来的画角声骤然惊醒。“无端画角严城动,惊破一番新梦”,其意境与李清照《念奴娇》中的“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有相似之处,只是此处新梦是被画角声惊破。梦被惊醒后,照理室内景象应仍是“羞见枕衾鸳凤”,仍是“闷则和衣拥”。但如此行文,词情便无发展,境界亦会重复。于是词人笔锋一转,由室内转向室外。室外景象同样清冷,不过语言更为雅致。此时已至深夜,月光如水倾洒,地上寒霜浓重。月冷霜寒,营造出极为凄清的境界,这亦是主人公心境的映射,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所说的“有我之境”。在此情境下,主人公似乎在凝神谛听外界的一切声响,刚听完严城中传来的画角声,又传来一曲哀怨的《梅花三弄》。听闻《梅花弄》用一“彻”字,表明她从头至尾听完最后一遍,其辗转难眠的状态可想而知。结尾二句,紧承“梦破”之意,衔接丝丝入扣,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细致刻画主人公长夜无眠的情形,进而突出“忆故人”的“忆”字,语言清丽,情致高雅,余韵悠长,耐人品味。​

4. 作品点评

可见此词既雅又俗,殊难界定,可以雅俗共赏视之。全词意境凄婉,情思缠绵,雅俗共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自是凄冷。

明明杨慎《草堂诗馀》

# 不解衣而睡,梦又不成,声声恼杀人。评:形容冬夜景色恼人,梦寐不成。其忆故人之情,亦辗转反侧矣。

明李攀龙《草堂诗余隽》卷四眉

# 词人用语助人词者甚多,人艳词者绝少。惟秦少游“闷则和衣拥”,新奇之甚。用“则”字亦仅见此词。

清彭孙通《金粟词话》

# 彭骏孙《金粟词话》云:“词人用语助……(同上略)”按此乃少游恶劣语,何新奇之有?至用“则”字人词,宋人中屡见,有“挤则而今已挤了,忘则怎生便忘得”;又“忆则如何不忆”之类,亦岂谓之“仅见”?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李复《圣容寺》

下一篇:宋·范成大《秋日田园杂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