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àn
yuè
·
·
dòng
yún
àn
dàn
tiān

朝代:宋作者:柳永浏览量:2
dòng
yún
àn
dàn
tiān
piān
zhōu
chéng
xìng
jiāng
zhǔ
wàn
qiān
yán
yuè
shēn
chù
tāo
jiàn
qiáo
fēng
zhà
gèng
wén
shāng
xiāng
piàn
fān
gāo
fàn
huà
piān
piān
guò
nán
wàng
zhōng
jiǔ
pèi
shǎn
shǎn
yān
cūn
shù
háng
shuāng
shù
cán
xià
rén
míng
láng
guī
bài
líng
luò
shuāi
yáng
yǎn
yìng
àn
biān
liǎng
liǎng
sān
sān
huàn
shā
yóu
xíng
hán
xiū
xiào
xiāng
dào
yīn
niàn
xiù
qīng
pāo
làng
píng
nán
zhù
tàn
hòu
yuē
dīng
níng
jìng
cǎn
huái
怀
kōng
hèn
suì
wǎn
guī
níng
lèi
yǎn
yǎo
yǎo
shén
jīng
duàn
hóng
鸿
shēng
yuǎn
cháng
tiān

译文

严冬的阴云遮蔽着天空,我乘一叶小舟,乘兴离开了沙洲的江岸。越过千山万水,进入了若耶溪的深处。狂怒的波涛渐渐平息,山风却又突然刮起了风来,听到商贾旅客互相呼唤。一片征帆高悬航船浮游。航船浮游、轻轻悠悠地驶过了南岸。放眼望去远处酒旗晃动,一座山村烟云迷蒙,村边还有几行经霜的树。夕阳下,夕阳残照渔人敲响船舷。残败的荷花零零落落,池边掩映一排排光秃的杨柳。岸边三三两两的,是一群浣纱的少女,她们躲避着行人,害羞地含笑相语。行到此处,我勾起了思念,悔不该轻率地抛开闺中女子,像水中浮萍漂流难驻。可叹约会誓言怎能为据。惨淡啊那些离别的情怀,徒叹又将岁暮归期受阻。泪眼凝神远看京都大路,听那孤鸿声声回荡在悠远的暮天中。

逐句剖析

"冻云黯淡天气":严冬的阴云遮蔽着天空,

# 冻云:冬天浓重聚积的云。

"扁舟一叶":我乘一叶小舟,

# 扁舟:小船。

"乘兴离江渚":乘兴离开了沙洲的江岸。

# 乘兴离江渚:自己乘兴离开了江边。江渚:江边。渚:水中沙洲,此指水边。

"渡万壑千岩":越过千山万水,

# 万壑千岩:出自《世说新语·言语》:顾恺之自会稽归来,盛赞那里的山川之美,说:“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这里指千山万水。

"越溪深处":进入了若耶溪的深处。

# 越溪:特指会稽山南之若耶溪。

"怒涛渐息":狂怒的波涛渐渐平息,

"樵风乍起":山风却又突然刮起了风来,

# 乍起:指山风突然的吹起来。,樵风:指顺风。

"更闻商旅相呼":听到商贾旅客互相呼唤。

# 商旅:行商之旅客,这里泛指旅客。

"片帆高举":一片征帆高悬航船浮游。

"泛画鹢、翩翩过南浦":航船浮游、轻轻悠悠地驶过了南岸。

# 南浦:南岸的水边,泛指水滨。,翩翩:形容穿行轻快的样子。,画鹢:船其首画鹢鸟者,以图吉利。鹢是古书上说的一种水鸟,不怕风暴,善于飞翔。这里以“画鹢”代指舟船。

"望中酒旆闪闪":放眼望去远处酒旗晃动,

# 酒旆:酒旗,古时直悬之旗,末作燕尾状,下垂流苏,是酒店用来招引顾客的旗幌。,望中:在视野里。

"一簇烟村":一座山村烟云迷蒙,

# 一簇烟村:一处冒着炊烟的村庄。

"数行霜树":村边还有几行经霜的树。

"残日下":夕阳下,

"渔人鸣榔归去":夕阳残照渔人敲响船舷。

# 鸣榔:用木长棒敲击船舷。渔人有时用他敲船,使鱼受惊入网;有时用它敲船以为唱歌的节拍,这里用后者,即渔人唱着渔歌回家。

"败荷零落":残败的荷花零零落落,

"衰杨掩映":池边掩映一排排光秃的杨柳。

"岸边两两三三":岸边三三两两的,

"浣沙游女":是一群浣纱的少女,

# 浣沙游女:水边洗衣劳作的农家女子。

"避行客、含羞笑相语":她们躲避着行人,害羞地含笑相语。

"到此因念":行到此处,我勾起了思念,

# 因:这里是“于是”,“就”的意思。

"绣阁轻抛":悔不该轻率地抛开闺中女子,

# 绣阁轻抛:轻易抛弃了偎红倚翠的生活。

"浪萍难驻":像水中浮萍漂流难驻。

# 浪萍难驻:漂泊漫游如浪中浮萍一样行踪无定。

"叹后约丁宁竟何据":可叹约会誓言怎能为据。

# 何据:有什么根据,是说临别时相互的约定、嘱咐都不可靠,都无法实现。,丁宁:同“叮咛”,临别郑重嘱咐。,后约:约定以后相见的日期。

"惨离怀":惨淡啊那些离别的情怀,

"空恨岁晚归期阻":徒叹又将岁暮归期受阻。

# 空恨:徒恨。

"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泪眼凝神远看京都大路,

# 神京:帝都,此指汴京。,杳杳:遥远的意思。

"断鸿声远长天暮":听那孤鸿声声回荡在悠远的暮天中。

# 长天暮:远天出现茫茫暮色。暮:一作莫。,断鸿:失群的孤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是宋代词人柳永依古曲创调的长篇词作。全词分三阕结构严谨,前两阕侧重写景:上阕记述舟行经历,中阕描绘舟中所闻所见,层次分明,层层递进,颇显其善于铺陈的手笔。下阙则是写情,情由前两片中的景自然引出。三阕衔接流转自如,构成章法谨严而意境开阖的长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987?~ 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柳永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创作了大量词调和慢词,内容较之前也有所拓展,对宋词发展影响重大。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著有《乐章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婉约词,也是一首长调,词人以行走越溪的路程为线索,将全词分为三阙,先言道途所经,其次言目中所见,最后言去国离乡之感,表达了羁旅愁思与漂泊之苦。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断鸿声远长天暮”的氛围,正是词人内心情感的写照。写的是情中之景,着重表现的是寄寓景物中的主观感受,词人将万千愁思融入苍茫暮色。此景语作情语,浑涵之境与凄楚心绪浑然一体,令人读来愁肠百转。反衬:以静写动,“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开篇点明时令特征,以“冻云”的静态意象勾勒出初冬时节阴沉的天幕,“扁舟”二句写到自身的活动,以“黯淡”的背景反衬扁舟一叶,乘兴离江的轻快,表达了此刻极高的兴致。承上启下:整个中片写舟中所见,承上启下,上承行舟过程中所见所闻,酒帘招展,烟霭朦胧中隐约可见村落,江中渔人“鸣榔归去”。浅水滩头,芰荷零落,临水岸边,透过掩映的柳枝,可见三三两两浣纱游女。下起去国离乡的离愁和羁旅行役的苦楚。岸边浣纱游女的欢声笑语触动并唤醒了词人沉埋心底的思绪,使词人想到了自己远隔千里的爱人,顿生羁旅行役的感慨,并由此开启下片。铺垫:全词写景,皆为抒情铺垫,词的上片以壮阔的行旅景象开篇,“冻云黯淡”“万壑千岩”“怒涛樵风”的动荡画面,暗示了词人漂泊无依的处境,为下文的“浪萍难驻”作铺垫。中片转为宁静的村落闲景,“酒旆闪闪”“渔人鸣榔归去”的温馨场景,反衬出游子的羁旅愁思,自然引发“绣阁轻抛"的悔恨与思念。下片再以“败荷零落”“衰杨掩映”“断鸿声远”等衰败萧瑟的意象,烘托出离怀惨淡的心境,最终以“杳杳神京路”“长天暮"的苍茫景象,将思归无望的孤寂推向高潮。

3. 分段赏析

上片首句“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点明时令与出行背景。“冻云”暗指初冬阴沉的天气,“扁舟”二句写到自身,以“黯淡”的背景,反衬自己乘一叶扁舟驶离江渚时极高的兴致,形成鲜明对比。“乘兴”二字是首叠的主眼,从“离江渚”开始,直到“过南浦”,词人一直保持着饱满的游兴。“渡万壑”二句,概括交待了很长的一段路程,给人以“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快感觉。“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写继续前行时的所见所闻。此时已从万壑千岩的深处出来,到了比较热闹的开阔江面上,风浪渐小,吹起顺风,听见过往经商办事的船客彼此高兴地打招呼,船只高高地扯起了风帆。“片帆高举”是写实,也可想象出词人顺风扬帆时独立船头、怡然自乐的情状。“泛画鹢”的“鹢”,是一种水鸟,古代常画鹢于船头,这里以“画鹢”代指舟船。“翩翩”,轻快的样子。“南浦”,南岸的水边。“翩翩”遥应“乘兴”“翩翩”二字既应和“乘兴”主题,又巧妙衔接南浦新境,整体勾勒出词人初程时的愉悦心境。中片转写舟中远望之景,时空由日暮南浦延伸至江村郊野,“望中”二字引出三组意象:酒旆招摇于烟村霜树间,渔榔声响于残照江面上,浣纱女隐现于败荷疏柳畔。“浣纱游女”是词人描写的重点,他工笔细描她们“避行客、含羞笑相语”的神情举止。眼前这三三两两浣纱游女,触动并唤醒了词人沉埋心底的种种思绪,顿生羁旅行役的感慨,真所谓因触目而惊心。此段写景看似闲笔,实则为下阕抒情埋下伏笔。下片由景入情,写的是去国离乡的离愁和羁旅行役的苦况,以“到此因念”承转,由景入情。“绣阁轻抛”状离乡之轻率,“浪萍难驻”喻漂泊之无奈,两组意象对照中尽显悔意。将离家称为“抛”,更“抛”前着一“轻”字,后悔之意溢于言表;自比浮萍,又“萍”前安一“浪”字,对于眼下行踪不定的生活,不满之情见于字间。最使词人感到凄楚的是后会难期。“叹后约”四句,便是从不同的角度抒写难以与亲人团聚的感慨。“叹后约”句遥当年别离时分,妻子殷勤叮咛,约定归期,而此时难以兑现。“惨离怀”二句一叹现时至岁暮,但还不能回家,因而只能空自遗憾;再叹目前自己离妻子寄身的京城汴梁,路途遥远,不易到达,只得“凝泪眼”而长望。终以“断鸿声远长天暮”作结,将万千愁思融入苍茫暮色。此景语作情语,浑涵之境与凄楚心绪浑然一体,令人读来愁肠百转。

4. 作品点评

柳永词长于铺叙技法,上片与中片着力写景,情感流转从容不迫,运笔节奏疏朗有致,从平实叙述渐次转向细腻描摹。其铺陈轨迹由自然风物延伸至市井百态,形成层层递进的清晰脉络。至末片则转为倾情挥洒,情感如江河奔涌倾泻,笔势陡然转急,先以“悔当初、痛今日”的顿挫之语奠定基调,继而紧扣“别易会难”的核心意旨,展开多维度、多层次的抒情复沓。韵律安排尤具匠心,“叹后约”句始转用密集韵脚,恰似繁弦急管,暗合哽咽难言的抒情节奏。全篇结构可见景语皆为情语伏脉,徐缓铺陈实为激越抒情蓄势,起承转合浑然一体,彰显出柳永长调的突出优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无名氏《步步娇·柔弱好家风》

下一篇:宋·赵鼎《点绛唇·春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