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叶亭皋下":树叶纷纷飘落到水边平地上,
#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即树叶。后世常以此写秋景,兼写乡思。
"重阳近":重阳节近了,
# 重阳:即阴历九月九日;古时风俗,人们常在这天登高,佩茱萸,饮菊花酒。有亲友在外,届时不免互相思念。
"又是捣衣秋":又到了捣寒衣的秋天。
# 捣衣:古代妇女于秋季渐寒时,在砧石上捶打寒衣以备寄送远方的亲人过冬。
"奈愁入庾肠":怎奈我愁绪萦绕心中,
# 庾肠:即庾信的愁肠,喻思乡的愁肠。后人常以“庾愁”代指思乡之心。
"老侵潘鬓":白发生于两鬓,
# 潘鬓:即潘岳的斑鬓。这里词人以“潘鬓”自喻身心渐衰之貌。
"谩簪黄菊":即便随意地将菊花插在头上,
# 谩簪:“谩簪”二句:黄菊乃重阳典俗,“菊花须插满头归”。漫不经心地簪菊花,花也应感到羞。这是反衬乡愁之意。
"花也应羞":花也应该感到被羞辱了吧。
"楚天晚":天色已晚,
# 楚天:南方的天空。
"白蘋烟尽处":我极目远望直望到白蘋烟尽之处,
# 白蘋:水中浮草名。
"红蓼水边头":水边开花的红蓼深处。
# 红蓼:生于水中者名泽蓼或水蓼,开浅红色小花,叶味辛香。
"芳草有情":芳草脉脉含情,
"夕阳无语":夕阳寂寂无语,
"雁横南浦":大雁横在南浦上,
# 南浦:指分别的地方。
"人倚西楼":人则斜倚西楼。
"玉容知安否":不知你是否安好?
"香笺共锦字":书信和题诗,
# 锦字:织锦上的字,指女子给丈夫的书信。,香笺:即美好的书札。
"两处悠悠":因两地相隔遥遥而无法见寄。
"空恨碧云离合":只能空白怨恨那时聚时散的白云,
# 碧云离合:出自南朝江淹《拟汤惠休怨诗》:“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
"青鸟沈浮":青鸟在其中隐现。
# 沈浮:亦作“沉浮”。,青鸟:传说西王母饲养的鸟,能传递信息,后世常以此指传信的使者。据《汉武故事》,西王母曾令青鸟传书。
"向风前懊恼":你在风中懊恼不已,
"芳心一点":一片芳心,
"寸眉两叶":两叶柳眉,
"禁甚闲愁":怎能禁得起闲愁呢?
"情到不堪言处":情到不能言说之处,
"分付东流":只能付与那东流水。
北宋中晚期重要的文学家
张耒(1054~1114),北宋文学家。字文潜,号柯山,世称宛丘先生,楚州淮阴(今属江苏淮安市淮阴区)人。熙宁进士,曾任太常少卿等职。张耒是苏辙的弟子,与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他的诗多关怀现实、同情人民之作,颇受白居易、张籍影响。诗风以平易自然、流丽明快见长,很少使用硬语僻典,但部分作品琢炼不够,显得粗率质直。词作不多,今存词六首,词风柔情深婉,与秦观词相近。著有《张右史文集》《柯山词》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通过“重阳”“捣衣”等时节与行为,“芳草”“夕阳”等景物,以及“庾肠”“潘鬓”“锦字”等用典,描绘出游子漂泊在外的孤寂与对家中妻子的深切思念,同时也设想了妻子对自己的牵挂。全词情景交融,将游子思妇间的相思之情表现得细腻而深沉。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上片“木叶亭皋下”“楚天晚,白蘋烟尽处,红蓼水边头”等句,通过描写木叶飘落、楚天晚景、白苹红蓼等秋景,烘托出萧瑟凄清氛围,自然引发作者的羁旅愁思与对家乡的思念。衬托:“谩簪黄菊,花也应羞”,以菊花也应羞于词人的衰颓之态,反衬出词人暮感的深沉和乡愁的浓烈。想象:下片“向风前懊恼”四句,作者设想妻子在风前月下思念自己时的痛苦情状,以此表达自己对妻子深挚的爱情与思念。对偶:如“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等六副对偶句,使词的语言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用典:多处巧妙用典,如“谁家独夜愁砧”化用古人捣衣寄远的意象,增添怀远之情的韵味;“玉柱斜飞雁”借助筝柱如飞雁的典故,既描绘筝的形态,又暗示主人公的孤独。这些典故丰富词的内涵,使情感表达更委婉。烘托:上阕通过“木叶亭皋下,重阳近,又是捣衣秋”描绘木叶飘落、重阳将至、捣衣声声的秋景,烘托出独居之人的孤寂与思亲之情。“客思吟商还怯,愁翦灯花欲斗”,将客居他乡的愁思与剪灯花的动作结合,进一步烘托出主人公内心的烦闷与不安。下阕“往事迢迢徒入梦,银筝断绝连珠弄”,以梦忆往事和中断弹奏银筝,烘托出对往昔的怀念和如今的失落。
3. 分段赏析
上阕以景起笔,时近重阳,“木叶亭皋下”,木叶飘落,捣衣声起,既勾勒出深秋的萧瑟之景,又为愁绪的生发做好铺垫。“庾肠”“潘鬓”用典,词人愁绪满怀,华发早生,即便簪菊,也觉羞愧,更衬出暮年愁思与浓烈乡愁。“楚天晚”几句,词人遥望楚天,目光所及,白苹、红蓼,景中饱含离别相思之意。而“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词人望不见故乡,倚楼远眺,所见之景皆着情韵,将思乡的执着之情又推进一层。下阕开篇“玉容知安否?”点明思念对象,关切之情溢于言表。“香笺共锦字,两处悠悠”,因两地相隔,书信难寄,徒留怅怨,更凸显对妻子的挂念。词人继而想象妻子思念自己的模样,“向风前懊恼”,芳心愁绪难消,以此来强化自己对妻子的深情与苦思。结尾“情到不堪言处,分付东流”,直白质朴,将相思之苦推至顶点,相思之极,言语难表,不如让东流之水传递这份深情。整首词情景交融,上阕借景抒情,下阕直抒胸臆,又以想象丰富情感层次,将游子的复杂情思展现得淋漓尽致。
4. 作品点评
《风流子·木叶亭皋下》在艺术上用典极为丰富,然而这些典故的运用却不着痕迹,全然没有堆砌罗列之感。它们与词的内容完美契合,显得贴切自然,浑然天成。同时,此词中六组对偶,令人赞叹不已。
# 《餐樱庑词话》评此词云:“张之潜《风流子》:‘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景语亦复寻常,惟用过拍,即此顿住,便觉老发浑成。换头:‘玉容知安否?’融景入情,力量甚大。此等句有力量,非深于词,不能知也‘香笺’至‘沉浮’,微嫌近滑,幸‘风前’四句,深婉入情,为之补救;而‘芳心’、‘翠眉’,又稍稍刷色。下云:‘情到不堪言处,分付东流。’盖至是不能用质语为结束矣。”
现代夏承焘《宋词鉴赏辞典》
下一篇:宋·陈起《夜过西湖》